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纪事】花园工厂 绿色发展

 2023/05/09/ 09:2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左玉丽 王占东 蔡文正 杜雪琴

花园工厂 绿色发展

  编者按 奋楫笃行谋新篇,长风万里启新程。在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我省各地各部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铺就绿色发展底色,推进绿色发展、绿色崛起。春末夏初之际,甘肃日报记者深入生产一线,聚焦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探访“花园式工厂”的创新突破,报道我省企业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展现新时代甘肃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勃勃生机。

金徽企业 酒厂矿区处处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左玉丽 王占东

金徽酒厂俯瞰。金徽企业供图

  提起工厂,在人们印象中,一般都是千篇一律的厂房、单调枯燥的设备、轰隆作响的机器,和美丽的花园似乎扯不上关系。

  有一家企业,不仅把厂区打造成了花园,而且拥有了两座4A级景区。

  这家企业,就是金徽企业。

  芳菲四月,春到陇之南。

  坐落在秦岭山脉南麓、嘉陵江上游徽成盆地的金徽企业,绿意葱茏,百花盛开。

  由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徽酒)、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徽股份)依托厂区打造的两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里,风景秀丽,游人如织。

  当记者进入伏家镇,和煦的春风里,已吹拂来阵阵酒香、花香和田园的芬芳。

  步入金徽酒厂区,一个林草茂盛、姹紫嫣红、芬芳馥郁的大花园映入眼帘。

  在樱花大道上,两排比肩而立、绵延伸展的樱树上,烂漫的樱花正在怒放。络绎不绝的游人徜徉于这斑斓的花朵间,赏花闻香、拍照留念、定格美好。

  与酿酒车间一步之遥的樱花小径,更让游人陶醉,粉色、白色、红色、绿色的樱花迎风招展,花香氤氲,与车间里飘来的浓郁酒香糅合在一起,花香酒香共醉人。

  美丽的樱花,还让金徽酒酿造出独一无二的樱花春曲。樱花春酿,也成为金徽酒中的新秀。生态金徽,竟然这样生动地来到眼前。

  移步换景间,记者从酿酒区来到办公区。

  在原陇南春酒厂办公楼前,两棵20多米高的塔式雪松并肩耸立,将树下古朴的办公楼映衬得越发沧桑。

  金徽酒厂工作人员介绍,这座办公楼建于20世纪60年代,2009年“退役”后,成为金徽酒业工业遗址和徽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传承着金徽酒的悠久历史。近日,包括1951年建厂的陇南春酒厂大门、综合办公楼、3间制曲车间、酿酒一车间、六层粮仓在内的徽县酒厂旧址被列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一街之隔的金徽酒厂新办公楼,一座由小桥流水、喷泉、假山和草坪、花木组成的生态园林广场,成为游客新的打卡地,人们赏鸟语花香,看锦鲤嬉戏,仿佛画中游。

  近年来,金徽酒厂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厂区建设有机结合,打造了集白酒生产、绿色生态和历史人文于一体的“花园式工厂”。

  笔直的樱花大道、200亩的酒文化广场、保存着明代酒海的养酒馆以及天河水景、古井广场、飞天广场、紫藤长廊、紫色花海等生态长廊、绿色景点,形成了“四季都有景,处处不同天”的生态格局。金徽酒厂先后被评为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环境标准化最高等级A级单位”和国家级“绿色工厂”等荣誉称号。

  生态金徽也成为金徽酒的金字招牌,释放出生态资源的市场价值。

  统筹推进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是金徽企业绿色发展的鲜明底色。

  在位于徽县郭家沟的金徽股份,山脉耸翠,鸟语花香。记者驱车沿盘山公路向山顶行进,洁白的玉兰、粉红的樱花、热情似火的红叶石楠夹道而立,给人留下“山青花欲燃”的惊鸿一瞥。行至山顶,一处掩映在青山下的建筑群落映入眼底,茂林修竹、华栋广厦、花田纵横,仿佛一座袖珍式的现代化小镇,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静美。

  当许多人第一次听说这里就是金徽股份的矿山时,无不流露出惊愕的表情:“这里怎么会是矿区?分明是一座景区呀?”

  金徽股份是一家集铅、锌、银等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矿山企业。从建设开始,金徽股份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持边开发边治理,采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对矿区进行无缝隙绿化美化,栽种玉兰、雪松、枇杷、樱花、石楠柱、红豆杉、牡丹、芍药等绿植12万余棵,绿化面积达到22.1万平方米,实现了矿区绿化的全覆盖,相继建成了樱花大道、迎宾瀑布、劲松迎客、森林栈道等观光景点,实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形成了地下工厂、地上花园、开发矿业、还绿于山的生态格局。

  金徽股份还建有生产用水循环系统,实现了工业污水循环利用;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厂区绿化浇灌;废石、废渣和尾矿充填井下采空区,最大限度减少对地表环境的扰动。通过“以技术换资源、以资金换环境”,探索出了“矿区变景区、产业生态化”发展之路,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

  近年来,金徽股份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首批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矿山”“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荣获首届绿色矿山突出贡献奖等荣誉。被自然资源部树立为全国绿色矿山典范。

  酒厂是花园,矿区变景区。金徽酒、金徽股份在6年时间内先后登陆上交所主板,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金徽企业在绿色发展中铸就绿色传奇。

华煤集团 绘就亮丽新画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蔡文正

华亭煤业集团公司一角。华亭煤业集团供图

  一说到煤矿,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黑”,天空是灰蒙蒙的,地上是黑黢黢的,日常能闻到刺鼻的煤灰味。

  暮春时节,记者走进华亭市华亭煤业集团陈家沟矿区,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矿区内绿树成荫、鲜花竞放,道路干净整洁,空气清新洁净,环境优美宜人。

  一家老煤矿企业,何以建设成为令人赏心悦目的现代化绿色厂区?记者跟随企业工作人员深入矿区一探究竟。

  华亭煤业集团陈家沟矿区位于华亭市主城区,是典型的“城中矿”,矿区周围居民区密集。

  煤炭生产需要使用大量水源,因此会产生大量污水。为了防止污水污染环境,陈家沟矿区建造了污水处理站,原本乌黑、浑浊的污水经过层层处理,变得清澈透明,顺着出水渠缓缓流向生产用水池。2016年,矿区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全部实现回收利用,用于井下设备冷却、选煤厂降尘、矿区绿化等,有效实现了二次利用。目前,华亭煤业集团10个矿区全部建造污水处理站,2022年全年矿区回收利用污水废水约36万吨。

  除矿区回收用水外,部分经过处理的污水还用于华亭市的道路除尘和树木绿化。

  为了抑制煤炭生产扬尘,矿区专门配备了扫地车、洒水车、喷雾车,每天不定时对道路、选煤厂进行清扫、洒水。生产区、办公区都进行无尘化清洁生产管理,通过净化、绿化、美化,时时处处进行动态保洁。

  进入陈家沟矿区2.3公里的道路两旁,树木成行,绿草如茵,矿区工作人员每天驾驶着洒水车在这条道路上来回多次洒水清洗,树木更加郁郁葱葱,路面更加干净整洁。

  通过大力实施矿区道路硬化和环境绿化、美化工程,陈家沟矿区正着力打造“春有花开、夏有芬芳、秋有果实、冬有绿色”的生态文明矿区,更高层次花园式矿区建设初见成效。

  “我们加大环境美化绿化力度,在矿区栽植法国梧桐、五彩石竹等15个品种3万多株苗木,并由专业人员定期进行除草、施肥、修剪,及时清除病虫害,确保矿区绿植成活率,打造生态绿色的美丽矿区。”陈家沟矿区机电动力科环保主管郝勤江说。

  从陈家沟矿区驱车8公里即可到达砚北矿区,一路上清风和煦,矿区附近陡峭的山坡被葱绿的草木完全覆盖。

  进入矿区,树木郁郁葱葱,鲜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砚北矿区是华亭煤业集团产量最大的矿区,但在矿区里却看不见一点煤炭的身影,这得益于砚北煤矿投资2212万元建设的储煤棚。

  “看,那座半球形的建筑就是我们的储煤棚,矿区开采的煤炭都储存在那里。”砚北矿区企业管理科工作人员葛俊江指着前方深蓝色的建筑说。

  “我们还在煤炭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采取防尘喷雾的方式减少煤炭对环境的影响,对煤炭运输车辆限高限量、遮盖篷布。目前,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80%以上。”砚北矿区后勤服务科科长吕雪峰介绍。

  保护绿水青山,华亭煤业集团从未停止脚步。

  近年来,华亭煤业集团以污染攻坚、矿山治理、垃圾转运、雨污分流等为抓手,相继建成投用10个洗煤厂,企业由过去单纯的煤炭开采转向规模开发、深度加工,实现了煤炭的清洁生产;累计投入1.5亿元,先后建成11座工业污水处理站和6座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达标后用于矿井生产、消防洒水、黄泥灌浆、植被浇灌等。

  此外,集团对已达到排放容积的排矸场进行封场,并采取宜草种草、宜树种树的绿化措施,实现了排矸场的绿化美化。“十三五”以来,集团共投入5600多万元对排矸场矸石山进行综合治理,并累计向地方政府支付委托环境恢复治理费用5.3亿元。

  经过多年的生态环境治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花园式”矿井生态画卷,正在华亭煤业集团徐徐展开。

方大炭素 打造环保“金名片”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杜雪琴

方大炭素厂区一角。 方大炭素公司供图

  一场春雨过后,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企业绿化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员工们修整绿地、栽树种花,纷纷为“花园式工厂”植绿添彩。

  蓝天、白云、绿树、流水交相辉映,各种鸟儿在草地上、树梢上驻足嬉戏、悠闲自在……谁能想到,一个以沥青、煤、石油焦为主要原料的厂区,却风光秀美、景色宜人,好似人们休憩、娱乐的公园。

  从多年前因环保问题被频繁投诉,到如今被居民交口称赞,方大炭素紧盯国家“双碳”目标,努力探索出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

  近年来,方大炭素以创建“花园式工厂”、推进清洁生产、建设环保标准化企业为抓手,持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做“加法”,打造碧水蓝天环保金名片。

  走进方大炭素污水处理厂,脱水间、沉淀间、气浮间、水泵房等厂房墙面上的彩绘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鱼儿在小池塘中自由嬉戏徜徉,与污水厂景观池、草坪、绿树等相映成趣,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生态公园。

  “我们通过技术改造深度处理污水,有效解决了炭素制品污水排放问题,处理后的水还能养鱼和灌溉,企业在降本增效的同时实现绿色发展。”方大炭素党委书记徐鹏说。

  2022年,方大炭素实施新增污水输送管道复线、压型厂噪声治理等环保项目,企业污染物排放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消除了环保风险隐患,降低了环保管理风险,确保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

  “我们推行环保设备分级管控,按照环保设备建成年代、投运时间设定分级管控指标,每季度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污染排放检测。”方大炭素安全环保部部长杨志鹏介绍,经检测,企业各类环保设施污染物排放均低于分级管控指标限值,环保设备运行稳定,设备效能得到有效发挥。

  2017年实施23项环保技改项目;2018年投入1.29亿元实施环保技改项目34项;2021年投入3100余万元进行环保升级改造;2022年,投资4700余万元进行环保项目建设……一笔笔巨额投资落到实处,一项项环保项目实施到位,让“绿色炭素”的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通过加大安全环保经费投入,方大炭素实现安全环保设备设施配置率、完好率、排放指标同行业最优。随着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厂区面貌也越发亮丽,赢得了社会各界及客户的广泛赞誉。

  “原来我们工作的现场到处都是黑乎乎的,没想到现在厂区绿化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各种主题鲜明的小公园让人身心愉悦。”方大炭素退休职工刘女士高兴地说。

  “花园式工厂”建设,不但给公司员工创造了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也给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方大炭素精心打造的党史主题公园、梓桐园、文化墙等一系列人文景观,成为员工文化娱乐、休憩的场所,也成为对外展示形象的亮丽名片。

  “我们将继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以绿色环保的发展成果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方大炭素董事长党锡江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