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
枣香临泽
临泽小枣
枣糕
枣饮
文\蒋静
核心提示
“两山夹一川,小枣比蜜甜”,说的就是甘肃临泽。
食物,可以让你记住一座城市的味道。一餐一饭,一城一味,所有的爱与美食,都是珍贵的礼物。四坝蒸饼、大肉面、鸡肉垫卷子……这些味道似乎都是临泽风味,但我想,原生态自然生长的临泽小枣,才是最原汁原味的临泽味道。
一
临泽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上驼铃声声,南来北往的商客们,交换物品,也交换物种。枣,就这样从中原传入。临泽肥沃的土壤、涓涓的祁连雪水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没有辜负一颗枣的心愿,让它从魏晋一路欢歌走进今朝。
盛夏。几场雨,消散了巴丹吉林和腾格里的沙尘。临泽的枣树不再沉寂,把隐忍了一冬又一春的深情,绚烂地绽放在枝头。
从风光旖旎的三月开始,当垂柳摇曳柔枝,桃李争妍悦目,枣树却僵硬地横在那里,迟迟不肯萌动新绿。在一片春花中,它显得太过平凡。白居易《杏园中枣树》写道:“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在千娇百媚的花果树中,枣树在外人眼里仿佛有着嫫母对西子的窘迫,但实际上它却是一派气定神闲。任春风一遍遍抚摸呼唤,只是凝神敛气。
房前屋后,路旁田埂,土山岗上,枣业基地,一夜间,枣树醒来了。花盈朝露。椭圆的绿叶下探出簇簇黄绿色的小花,像一个经年的梦,充盈着甜甜的清爽。当米粒般的小枣摇醒了阳光,阳光沁满每一颗枣儿的胸膛。
青衣被时间一层一层褪去,秋风一点一点给枣子着上红妆。“漫漫秋风夕照中,婆娑一树万珠红。”此时,饱满的小枣不再收敛自己的光芒,它晃动着耀眼的红,高调地感谢根系,感谢脚下的大地让收获的梦变成了现实。
十月,“红珠颗颗压枝园”。丰收的喜悦是一缕缕清香,漫过小院,漫过小城临泽,漫过每一个人的心田。“长腰健妇提筐去,打枣竿长二十拳”。一竿子打下去,红枣便像玛瑙珠子般散落下来。捡起一颗,咬一口,又脆又甜,浓郁的甜香味儿顺着味蕾滑入心头,日子也瞬间变得甜美起来。
在临泽这片安宁之地,人们大多也是恬静淡然。临泽人微笑着看小枣红了又红,这一刻,枣树和临泽的乡亲是如此的贴近,又是如此的相像。
二
我国食枣历史较早。《诗经》有“园有枣,其实可食”和“八月剥枣”的记载,《礼记》上有“枣栗饴蜜以甘之”,《战国策》有“北有枣栗之利……足食于民”,《韩非子》还记载了秦国饥荒时用枣栗救民的事。《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农书中,也都把红枣列为果木之首。由此可见,枣位列龙眼、荔枝之间,被誉为三大名果之一,并不夸张。
临泽小枣因味甜个圆、核小肉厚,闻名遐迩,广受青睐。在临泽,枣作为“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一,大家爱枣,种枣,用枣,研究枣,变着法儿吃枣。
小枣鲜食,脆液生津,香甜爽口。晒制成干枣,糖分饱满,筋道耐嚼。放置加工车间,又可制成蜜枣、熏枣、脆枣、酒枣、焦枣、枣夹核桃。于是太子枣、公主枣、皇珠枣、御枣、真空保鲜枣就应运而生。单是念念这些名字,都让人齿颊生香。更有聪慧者,研发以红枣为主料的饮品、蜂蜜、香醋、美酒等。扬名四方的有红枣枸杞汁,藜麦焦枣茶,枣花蜂蜜,红枣保健醋,初见红枣酒。如此繁多的品种,总是让人心生向往。
红枣也可以和很多种食物一起搭配食用。临泽人爱吃面,枣在面食中应用尤为广泛。把晒干的红枣加水煮成饱胀状,然后一圈一圈夹在醒好的发面团中,就是红枣花卷;揉在馒头里,又成红枣馒头;掺杂进烫好的玉米面里,蒸成色泽鲜亮的发糕。
最独特的还是过年时做的“枣山”。每一个精巧小面卷中,都裹着一颗红枣,像簇簇火焰,又如颗颗诚心。把裹好红枣的面卷层叠粘连成山的模样,饰以面花,点缀其上。当枣的清香弥漫在柴火的烟气里,孩子们早已眼巴巴地守候在锅前。掀开锅盖的一霎时,白色的雾气冲天而上,白的面,红的枣,五色的花,清新诱人,令人垂涎欲滴。
更多的时候,临泽人会把枣制成枣泥。把煮好的枣子,搅打成糊,然后用不粘锅炒干,味道甘甜的枣泥就制成了。枣泥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做各种小吃的馅料。枣泥包、枣泥糕、枣泥饼,成了大人孩子们可作零食的美味。
除此之外,煲汤、焖菜的时候也会加一些枣子进去,既能美化味道,又能增加营养价值。于是红枣银耳莲子汤,红枣百合糯米粥,红枣杏皮冰糖水,红枣三鲜火锅汤也就广为流传起来。
千年岁月流转中,红枣已经跨越出“粮食”的界限,融入“良药”和滋补品的行列。“一日食三枣,红颜永不老”“日食三颗枣,百岁不显老”“要想皮肤好,粥里加红枣”“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这些民间谚语充分说明了红枣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
红枣作为“药引”入药,最早可见于《神农本草经》。此“上品”有“安中养脾”“助十二经”之功效。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记载:红枣用于治疗“脾虚弱、食少便溏、气血亏虚”等疾病。临泽小枣味甘、性温。于是,产妇坐月子,来碗红枣乌鸡煲汤滋养;女孩子手脚冰凉,就用红枣生姜茶温暖;人到中年,精疲神乏,岂能离了红枣枸杞泡水这个养生标配?即便不做药用,闲暇丢几颗入口,据说也能春季护阳,夏季清心,秋季润肺,冬季补肾。除此之外,临泽人在长期的食用中,还积极挖掘验证了红枣健脾益胃,养肝排毒,安神助眠,抑制肿瘤,抗过敏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功用。
轻轻拈起一颗指肚大的红枣,不得不慨叹,小小的它竟有如此神奇的用途和功效。“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今天来看,诗人白居易赞美了枣木的品质,真正说出枣的价值的,还是晁采那句“欢娱须是枣”。
红枣花卷
红枣粽
三
传说“枣”这个名字,是由人文始祖黄帝所取。相传,有次黄帝外出狩猎,饥渴间,看到一片红果,打下来品尝,脆甜可口。士兵请黄帝给果子赐名,黄帝挥剑画下象形字“棗”。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对“枣”注释为“从重朿……棘即棗也……周礼。外朝九棘三槐。取其赤心而外刺。”
据考古发现,枣已有8000年历史。临泽的枣树栽培从魏晋起,也已跨越千年。如果有机会去鸭暖镇昭武村,会看到300年以上枣龄的古树。在时间的长河中,红枣与枣乡的风物人情、民间风俗水乳交融,形成了极其丰厚的枣文化。
从枣的谐音“早”,临泽人衍生出许多美好祝愿。订婚时婆家聘礼中要有红枣,寓意为“早早(枣枣)结婚”。结婚时要在新房的铺盖上撒上红枣,寓意为“早(枣)生贵子”。怀孕后,第一时间要让孕妇吃颗红枣,寓为“早(枣)降吉祥”。新生婴儿洗三,水盆里要放红枣、栗子,寓意“早立子儿”。给老人祝寿贺年,也会送枣,寓意为“福寿长绵”。追其根源,这大约来自《西游记》里,寿星送予比丘国王的那三颗祛病延年的枣儿。于是乎,在婚庆、祝寿等喜庆场景,为增福纳祥,红枣总是频频露脸。
从枣的红色,临泽人又给予枣儿红火、甜美和幸福等祝福之意。端午节的红枣米糕和四角蜜粽、中秋节的枣泥月饼、腊八节的蜜枣腊八粥,正月十五蒸的“面牛”“枣山”,无一不是用红枣来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此时的红枣又成为吉祥喜庆、美好幸福的化身。
枣树在风水中的寓意也十分吉利。临泽人大多会在庭院里,择一方位,种植枣树。于是枣树就又成了子孙昌盛、事业兴旺、提升家运、夫妻和睦等多种吉祥蕴意的树。
翻开历史典籍,会看到很多关于枣文化的记载。《仪礼·既夕礼》上说,在土葬前最后一次哭吊的晚上,祭品中要有枣糗、栗脯。《仪礼·特牲馈食礼》和《仪礼·有司》中讲,诸侯及下边的官吏——士,每月初一祭庙,祭品中除有规定的牲畜外,均有枣和栗,而且枣栗由谁摆放,都有讲究。初看,这些似与临泽小枣十分遥远,但谁又能说,中华的枣原本不是一家呢?
细嗅着枣乡独有的清香,徜徉在临泽的街头巷尾,甘甜的枣啊,不仅装点的枣乡诗意芬芳,更是让临泽的人民笑逐颜开。
相关链接
“枣”该遇见你——
来自临泽的甘甜
红枣杏皮冰糖水
张掖临泽,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北纬38°祁连山雪水浇灌滋润,使得临泽小枣糖分等营养物质含量很高。2008年,临泽小枣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批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物之美者,临泽小枣”。在我国的干鲜果品中,枣、龙眼、荔枝被誉为三大名果。临泽小枣属于纯天然绿色食品,小枣果重平均6克左右,最大9.5克,果型大小均一,果皮较厚、光滑、紫红色,果肉较厚,质地致密,较脆,味甘甜微酸,汁液较多。
临泽所产红枣肉质细嫩,酥脆多汁,香甜味美,营养丰富,养血安神,润肺止咳,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症有较好的疗效,还具有防癌抗癌,延年益寿之功效。临泽小枣自古以来享有盛名,是独具特色的地方名特产品,也是生产保健食品的良好原料。
红枣营养价值很高,它含百分之十二的碳水化合物,百分之一点二的蛋白质,以及钙、磷、尼克酸、维生素B,还含有大量维生素C等,被誉为“天然维生素C丸”。除生食,红枣还可加工乌枣、蜜枣、醉枣、酒枣等。用临泽红枣所制的临泽枣泥,更是誉满陇原。至于日常生活中用红枣所制的甜食,琳琅满目,各具风味,如粽子、发糕、八宝饭等。
临泽小枣养生食法
一、红枣熬汤,止咳润肺
材料:银耳20克(大约半朵),红枣20颗,冰糖60克(可根据个人的口味添减分量)。
做法:把银耳放在清水中发开,摘去蒂头,撕成小块,与红枣、冰糖一起放到锅里,加水6碗,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再煮半个小时,即可熄火。
二、红枣泡水,养肝排毒
材料:红枣3颗、开水一杯。
做法:杯中放入3颗红枣,倒入开水,持续10秒左右,将水倒掉,再加入80度左右的热水冲泡,每天三颗枣,可以加水续杯,持续一周能增加人体血清蛋白,达到保肝排毒的功效。
三、红枣熬粥,安神助眠
材料:红枣5-10枚、黑米100克、菊花15克。
做法:加清水适量煮粥、红枣,待粥煮至浓稠时,放入适量红糖。
功效:此方具有健脾补血、清肝明目之功效,常食用可使面部肤色红润,起到保健防病、驻颜美容的作用。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3月29日【家乡的味道】品尝春天的味道
- 2023年03月29日【家乡的味道】三月荠菜香
- 2023年03月29日【家乡的味道】关于野菜
- 2023年03月14日【家乡的味道】陇上土豆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