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春天的事业”在新时代绽放光彩
——全省残联系统持续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春绿陇原”残疾人舞蹈表演。
残疾人运动员连浩在东京残奥会TT9-TT10级比赛中夺冠。
集善乐业残疾人就业网络基地。
为听障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省康复中心(医院)新区院区运营。
肢体残疾人适配假肢后进行康复训练。
石丹丹
残疾人是“特殊困难的群体”,残疾人事业是“春天的事业”。
省残联第七次代表大会以来,我省残疾人康复救助、就业增收、教育培训、文化体育、权益维护等各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关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省残疾人事业整体上了新台阶,残疾人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精准帮扶 决胜脱贫攻坚
残疾人的世界,有着常人难以体会的一面。受身体障碍、劳动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响,贫困残疾人一直是贫困人口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返贫率最高的特殊困难人群。
在张掖市肃南县,有一位巧手绣娘,她手持绣花针,穿引七彩柔丝线,描绘出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也织就了她的幸福美好新生活。别人眼中的“女强人”,也曾因残疾迷茫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潘小红接触到了手工刺绣,并深深喜欢上了这门技艺。
2016年,在政策扶持下,她成立了肃南县画艺手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并积极投身扶贫助残的事业,带动当地残疾人、低保户和贫困户学习制作手工艺品,提高了周边残疾妇女创业的动力、创新的活力、增收的能力。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全省残联组织主动融入全省脱贫攻坚主战场,始终把残疾人脱贫责任抓在手中、扛在肩上,五年间:
——残疾人兜底保障力度持续加大。省残联协同民政部门为全省63.2万残疾人落实两项补贴,发放资金27.1亿元,覆盖率均达到100%;26.98万困难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低收入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单独施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达到100%;3.97万残疾人纳入特困供养范围。
——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稳步推进。扎实开展“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和残疾人日间照料项目,为3.8万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寄宿、日间照料和居家服务补助,为1.17万名重度肢体、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护服务,破解“残疾一人,拖累全家”的难题。
——残疾人康复服务质效大幅提升。制定落实相关实施意见,投入资金4.27亿元,为3.97万名残疾儿童提供手术、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等康复服务,实现0—6岁残疾儿童“应救尽救”,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幅度提升;聚焦精准康复服务,为90多万残疾人提供肢体矫治、定向行走训练等基本康复服务,为34.3万名残疾人提供假肢、矫形器、助听器等辅助器具适配服务。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基本辅具适配率均达到95%以上,分别比2018年提高了28.12%和61.01%。
——康复托养服务网络建设加快步伐。全省康复托养机构由19个增加到83个,205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运行;集残疾人辅具适配、聋儿康复、托养照护、农科示范、康复文体等为一体的省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基本建成;三大国家西北区域中心品牌更加响亮,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
……
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全省31.4万农村贫困残疾人全部脱贫,187.1万残疾人同全省人民一道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背后,离不开残疾人自身的自强不息、奋力拼搏,也离不开一系列兜底保障举措的扶持,为残疾人托起“稳稳的幸福”。
搭建平台 实现稳定增收
或头戴耳机接听电话、或在键盘上打字回复客户诉求……张掖市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培训就业基地,是80余名重度肢体残疾的残疾人靠双手改变生活、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集中就业平台。刘万强就是其中之一。
2013年,27岁的刘万强经营着一家蛋糕店,收入稳定。
天有不测风云。一场车祸导致刘万强高位截瘫,丧失了行动能力。他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蛋糕店停业,刚起步的事业被迫中断,与女友友好分手。“我这个样子,不能耽误人家。”
看病、康复治疗开销巨大,父亲多处拼凑借钱,带着刘万强奔走治疗。
2019年的一天,刘万强在网上认识了张掖市残疾人网络就业基地负责人刘韦评。刘韦评夫妇驱车来到刘万强家里。那天,他们聊了近3个小时。刘万强说,那是他出事以来第一次和别人说这么多话。
后来,刘万强跟着刘韦评来到基地。靠着自身努力,他克服了手指关节无力的阻碍,反复练习打字。渐渐地,工作起来游刃有余。入职第一年的双十一,刘万强拿到了6700元工资。后来,收入逐渐涨到了7800元、8500元。“曾经我是父亲的一块心病,现在我也可以成为他的骄傲了。”他说。
促进就业是帮助残疾人增加收入、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如今,像刘万强一样从需要别人照顾到自食其力的故事,正发生在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身上。
五年来,全省城乡新增就业残疾人就业4.25万人,近两年连续实现新增就业残疾人1万人的目标;累计扶持238个省级残疾人就业帮扶示范基地,安置带动1万多名低收入残疾人稳定增收;推动将5600多名残疾人纳入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通过辅助性就业帮助1200多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获得劳动报酬;扶持残疾大学生就业创业300人次,提供就业补贴资金600万元;新增高校残疾毕业生就业1753人,2022年残疾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1.89%……残疾人就业成效明显。
“这次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讲解了‘张掖肉牛’培育与肉牛产业发展技术路径、林果栽培与管理技术等养殖和种植知识,还组织观摩了部分经济果林示范点,我很受启发。”参训学员乔克萍说。
去年4月24日至29日,2022全省第一期残疾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河西片区)在张掖市举办。来自张掖、武威、金昌、酒泉、嘉峪关5市的100余名残疾人群众参加了培训。培训促进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好就业”“就好业”,使全省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实现一人一技或一人多技目标,帮助残疾人自立自强,获得幸福、赢得尊重、活出精彩。
五年来,我省建成国家级培训基地6个,省级培训基地6个,5.7万残疾人接受就业技能培训,残疾人就业职业技能明显提升;扶持发展残疾人农业科技示范户和种养能手114个;培训农村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骨干带头人3865人。同时,加强盲人保健按摩行业管理,扶持盲人按摩集中就业机构256个,建设省级盲人按摩培训基地10个,980名视力残疾人实现了就业。
除了搭建平台扶持创业外,我省还有一部分残疾人群众通过各级残联提供的公益性岗位,成了上班族。智力残疾人朱晓君就是其中一员。“以前能出门买菜都觉得很高兴。现在我在兰州市残疾人托养就业康复中心的日间照料中心工作,每月能挣2000多元。”朱晓君说。
自立自强 逐梦人生绽放芳华
残疾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是残疾人逐梦路上的重要助力。
五年来,我省残疾人特殊教育持续加强,完善残疾儿童少年“一人一案”助学措施,3.6万名残疾学生享受教育补助,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6.81%;为1076名残疾考生提供中高考便利。
全省形成了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为辅助的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发展模式,我省残疾人教育体系日趋完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高,残疾人非义务教育稳步发展。
维护残疾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只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残疾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残疾人运动员连浩首次代表中国参加残奥会,获得团体赛金牌;2016年,连浩征战里约残奥会,蝉联金牌;2021年,连浩再次出征,在东京残奥会男子乒乓球9-10级团体决赛上,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甘肃籍残疾人运动员李甜甜在2021年4月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单板(LL2级)坡面回转中夺冠;在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单板滑雪女子坡面回转(LL2级)比赛中获铜牌;
……
竞技场上的辉煌表现,是我省残疾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最好注脚。据统计,我省代表团在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共夺得金牌42枚、银牌71枚、铜牌86枚,创超多项世界纪录、亚洲纪录、全国纪录。成功举办全省第十届残运会暨第四届特奥会、全省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五届特奥会,全省参加文体活动的残疾人由2018年的7.8万人次增加到2022年末的13.8万人次,残疾人文化需求进一步得到满足。
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实施文化进残疾人家庭、扶持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建设……五年来,我省残疾人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创建全国残疾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8个,扶持130个以藏式木雕、陇东剪纸等为主题的残疾人文化创意机构和个人,组织文创精品参展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博会和全国残疾人展能节,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同时,实施文化进残疾人家庭“五个一”项目1.3万余户,举办全省残疾人书法绘画摄影大赛、网络征文比赛、读书达人演讲等活动,多形式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市县开展“书香陇原·阅读有我”、文化“进社区”、残疾人文化季等文化活动,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实现残健共融。
残疾人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受益者,更是重要参与者。五年来,我省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全国自强模范”“中国好人”“最美大学生”“陇人骄子”等自强模范和助残典型,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展现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拼搏奋进、奉献作为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实现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为激励广大残疾人树立了榜样。
暖心相助 扶残助残蔚然成风
教授残疾学员绣制庆阳香包、帮助残疾人自力更生、组织志愿者为老人和孩子义剪……她是耿小宁,一位残疾少年的母亲,也是一位自强不息的女性。
“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一有空就会绣一点小动物、花草之类的香包。”2013年开始,耿小宁跟随专业老师学习了香包、掐丝画、刺绣、剪纸等手工艺品制作技艺。一段时间后,成立了镇原县鸿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集中销售各类手工艺品。同时免费培训农村留守妇女和残疾人,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
“目前已经有300多名残疾人通过学习技艺、售卖手工艺品赚钱,也重新找回了人生的价值和面对未来的信心。”耿小宁说。
扶弱济困,一直都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据统计,目前,全省市县乡村全部建立了助残服务组织,拥有登记在册的志愿者联络站126个、志愿者助残联络点1000个、志愿者助残示范点60个,扶持创建助残社会服务机构86个,利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志愿者213万人。其中专业助残志愿者4.4万人。全省有注册助残志愿服务组织152个,按照“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结对残疾青少年9.28万人,累计开展活动2889场次,参与活动的志愿者11万余人次,服务时长51万小时。
与此同时,各级残联积极推进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临洮县新添镇孙家村村民孙燕燕是我省无障碍改造的受益者之一。孙燕燕出生8个月就不幸患上了肌肉萎缩症,导致生活不能自理。一次偶然的机会,孙燕燕接触到了网络短视频和直播,便通过短视频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近几年随着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让她萌生了直播带货的想法。
2022年,重度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落户到孙燕燕家。县残联的干部入户为她制定了“一户一案”的个性化改造方案,通过改造卫生间和无障碍通道,装配太阳能等配套设施,让她的生活和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坐在院子里葡萄藤下直播也成了她生活的常态。
五年来,省残联对3.07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为6.4万名残疾人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有效改善了残疾人生活条件。广大残疾人对残联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明显增强,残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彰显。
此外,全省残联系统坚持全面走访和重点探视相结合,连续11年扎实开展持证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和需求信息共享应用工作,对全省持证残疾人家庭进行全覆盖式入户登记,共走访408万人次,按年度更新残疾人基本信息和需求状况,入户采集率和APP采集比例均位于全国前列。1.7万余名专职委员发挥联系服务残疾人的桥梁纽带作用,长期坚持走访探视,使残疾人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
残疾人证管理更加精准便捷贴心,实现残疾人证“跨省通办”“省内通办”,受理残疾人证办理有关事项70.3万次,为2705名残疾人提供服务,完成97万本残疾人证电子证照制作和归集共享等工作。上门评残服务7400批次,服务残疾人5.4万人次。争取残疾评定补贴资金1058万元,为15.7万名贫困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残疾评定补贴……残疾人基础信息、服务状况数据资源共享运用不断拓展。
爱在甘肃,情暖陇原。一项项关怀备至的举措、一次次务实惠民的行动……回眸我省残疾人事业,我们欣喜地看到,全省各级残联组织通过出政策、搭平台、引资金,让我省广大残疾人群众实现康复梦、就业梦、致富梦,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5月14日全省残联系统大力实施爱心助残行动 推动“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落实落细
- 2023年04月06日嘉峪关市全面完成残联各项实事项目
- 2022年07月06日庆阳市残联积极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
- 2022年06月25日甘肃省残联举办“与党同心 与模范同行”道德讲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