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综合发布

行走在避暑胜地、天然氧吧——大墩峡

 2023/07/13/ 21:32 来源:每日甘肃网

  夏日炎炎,酷暑难当的季节,不如来大墩峡。漫步在大墩峡的幽谷中,静谧的山谷,苔痕山间绿,清泉石上流。悬壁瀑布飞流直下,清新的空气,满满的氧离子,令人心旷神怡。

  7月12日,来自甘青两省的文旅行业大咖走进积石山大墩峡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大墩峡的清新气质让人流连忘返。积石山大墩峡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甘青两省的甘肃积石山县、青海省循化县、化隆县民和土族回族自治县四县交界处的大河家镇,景区周边八公里范围之内,有国家级地质公园喇家遗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达天池及河州八景之首的积石雄关。距离甘肃省府兰州市180公里,距离青海省府西宁市170公里,与在建的临大高速公路相连,交通便利。海拔1800至3300之间,平均气温7.8℃日照充足、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植被茂盛,周边200公里范围内没有现代化厂矿企业污染源,是天然的“氧吧”,适宜中老年人修身养性。

  在这里,保安族、东乡族、回族、撒拉族、土族、汉族等多种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和睦相处。民族文化、黄河文化、夏禹文化等在这里交融。保安族的精美工艺品保安腰刀,2006年6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89项传统手工技艺名录中,保安腰刀榜上有名。保安腰刀是保安族优秀的传统工艺,做工精美,锻制技艺独特,与新疆的英吉沙刀,云南的胡萨刀一并成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享誉中外,闻名遐迩。

  “奇”“险”“幽”的大墩峡。

  “奇”在于它虽然是高原地带,却被专家学者誉为青藏高原的“西双版纳”,植物种类极为丰富,杜鹃、紫丁香等漫山遍野,姹紫嫣红。特别是“红桦”“华山松”等树种属于全国稀有。据考证,许多植物物种是原本生长在南方的,这里也有发现,加之全国稀有民族保安族人文文化的融会贯通和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使景区充满神奇魅力。

  “险”在于主景区由四条长约13公里的峡谷组成Y字型景点,海拔高3300米的黑大山为主峰,大小河流5条、瀑布20多挂、泉眼不计其数,均在悬崖绝壁和幽深峡谷之间,变幻莫测,特别是弯架瀑布、中嘴瀑布,格外惊险刺激,让人看了惊心动魄,更有玻璃吊桥、水上滑道、牵引索道足以让人进入神奇世界。

  “幽”在于这里虽不是江南水乡,却也有着清澈晶莹的山泉,水上乐园,特别是千亩紫丁香园,万亩杜鹃林,青翠叠峰、鸟语花香、山道蜿蜒通山峦、栈道山间架彩虹,迷宫一样的景点,让人心旷神怡、激情四溢。

  景区以西是雄伟的积石关,积石关声名远播,主要在于它丰厚的文化底蕴,又是大禹导河的源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入于沧海”的美妙故事,妇孺皆知。古往今来,大禹治水的千秋功德及神奇美妙的传说,吸引无数达官贵人、文人骚客来此游历,并留下一首首赞美雄关、歌颂大禹的优美诗篇,使这里更具文化底蕴,声名远扬。

  【经典美食麦穗包子】

  麦穗包子是积石山县保安族传统的名吃,保安族的麦穗包子不是包子上面有麦穗花边,而是包子馅里有真真正正的麦穗。麦穗包子轻易是见不到的。只有重大节庆,贵宾来访才能现身。因为要做麦穗包子要等上一年之久。麦穗是在麦子灌满浆,已经成熟,但还青色时割下来的。清洗蒸熟后,放在布袋里在阴凉处晾干。第二年用时,再清洗,再蒸一遍,切碎,拌入馅中。麦穗包子加了麦穗,除了肉菜的香味,还有麦子的香味。口感很新鲜。麦穗包子应该是感恩的产物。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选用上等羯羊,清水下锅煮制而成,捞出直接用手抓食用而得名。大块手抓羊肉一般带骨,多切成条形或块状。手抓羊肉的做法、吃法名堂很多,各具特色,风味不同。保安族同胞招待客人上席时,最后上的经典压轴菜一定是手抓羊肉。

  【保安腰刀】

  保安人打制腰刀,迄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百十年来,栖息于积石山这片贫瘠土地上的保安人凭着勤勉与智慧在艰辛的打刀生涯中不断吸纳得失之训,锤炼打制技艺,使其成为维系整个保安民族生存的重要手段,也使其有了典雅精美,经久耐用等诸多特点。

  近年来,当地政府努力打造“壮美积石山,秀丽大墩峡”的旅游文化品牌,提升积石山县和大墩峡景区知名度和景区服务水平及接待能力。景区大型停车场、水上游乐、餐饮住宿等设施齐全,是一处理想的避暑康养胜地。(雯欣)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