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庆阳市西峰区 “授人以渔”点亮困难群体就业梦

 2023/07/17/ 08:44 来源:陇东报 通讯员刘新艳、温聪聪

西峰区 “授人以渔”点亮困难群体就业梦

  在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甘肃·庆阳)基地,残障人士接听、回复客服热线电话。 通讯员 刘新艳 摄

  每日甘肃网7月17日讯 据陇东报报道(通讯员刘新艳、温聪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让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发展自身的机会。西峰区不断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创业扶持、集中就业、助残扶贫基地建设等多种形式,增强困难群体创业就业本领,促进就业增收。

  盛夏时节,在庆阳群英香包有限公司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里,工人们穿针引线绣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公司负责人左焕茸时而在绣坊,时而在机绣车间,用眼神、手势和工人们交流绣制技巧。

  “在香包刺绣培训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听力残疾或肢体残疾的妇女,她们心灵手巧,我就分批分层次培训,从配线、针法到设计,一步一步教。”左焕茸说。有些行动不便的人,她就上门去教,再把成品收回来进行销售。

  庆阳群英香包有限公司残疾人就业创业基地把扶残助弱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注重香包刺绣技艺培训传承,带动农村贫困妇女、留守妇女、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发展“炕头”经济。多年来,左焕茸免费培训1200多名农村妇女、800多名残疾人,带动就业1000多人。“有了一技之长,就有了谋生的本领。”左焕茸说。很多人学到技艺后,到外地发展,每月可收入5000多元。

  “指尖技艺”让困难群体吃上了“手艺饭”,电子商务则托起了残障人士的“云端”就业梦。7月11日,笔者走进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甘肃·庆阳)基地,网络电话响个不停,30多名残障人士忙着接听、回复来自全国各地的申通客服热线电话。

  今年42岁的曹旭,因疾病致使双腿行走不便,找工作多次碰壁。没有经济收入,他靠低保和朋友亲戚接济度日,生活特别拮据。2021年7月,曹旭加入集善乐业这个大家庭,成为一名客服人员。“当拿到第一份工资时,我特别激动,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曹旭说。在这里,他找到了自信,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并通过双手实现了自我价值。两年时间,他的客服业务越发熟练,工资也从开始的2000元增长到如今的4000多元。

  据了解,集善乐业残疾人网络就业(甘肃·庆阳)基地以大数据标注、客服等互联网业务为就业项目,助力残障人士平等就业,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目前,已带动200多名像曹旭一样的残障人士从事“数字化”工作。“目前基地集中安置的工作人员,最高收入8600元,平均收入3800元以上。”基地辅导员李华宁说。

  西峰区以困难群体就业服务需求为导向,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授人以渔”,越来越多的残障人士学会了技艺、增长了本事,实现了就业创业。目前,全区自主创业残疾人175名、灵活就业196名、新业态就业30名。“今后,我们会充分发挥残联的政策优势、资金优势,发展壮大残疾人就业基地,辐射带动辖区和周边县(区)更多残障人士实现稳岗就业。”西峰区残疾人联合会干事付良犇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