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久久为功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陇南日报记者 王 芳
陇南之美,美在底蕴;陇南之殷,根在乡村。
说起陇南的乡村,很多人脑海中跳出的第一个形容词无疑就是——美丽。
的确,走进陇南的乡村,你会被青山绿水环抱的庭院“醉眼”,你会被一应俱全的农家书屋、村史馆等文化空间“养心”,更会被淳朴的乡风民风、文化文明而“感动”……
陇南,已重新定义了何为美丽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以此为基,近年来,陇南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兴绿色之业、富生态之民,在兴绿色之业、富生态之民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有颜值、有内涵、有实力的美丽乡村,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探索出一条以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新征程,再起航。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新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变,内涵深远,但陇南在答好这一时代考卷中,始终踔厉奋发,矢志笃行。
现在的陇南,既有“桃源”般的田园美景,又有增收致富的产业根基;既有传统耕作体系下鸡犬相闻的浓厚亲情,更有和谐安定的社会氛围……
久久为功接续奋斗,上千乡村各美其美——
夏日的陇南乡村,一山一水皆景色,一房一树即墨画。
只见:白墙、黛瓦、篱笆,倒映在穿村而过的清澈河水中;青山、古树、小径,陶醉着从全国各地而来的游客……
漫步其中,既能欣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乡村风景,又能感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村生活,还能体验“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乡土人情。
然而,时光回溯到多年前,陇南的农村则是另一番景象。
陇南,地处甘陕川三省交界处,山大沟深,贫困长期“盘桓”,农村建设发展明显滞后。
如何破题?
从陇南实际情况分析,横向来看,美丽乡村建设,是陇南儿女改善生活条件的“自然诉求”,迫切的改造愿望,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强内生动力。
纵向把脉,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坚持产业先行,成片开发和整村推进培育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为全面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着眼群众期盼,努力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幸福美好新家园,这是陇南掷地有声的宣示,更是念兹在兹的行动。
擘画蓝图、立柱架梁。
在建设过程中,陇南既做“切一刀”的系统规划,又不搞“一刀切”的统一模式,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体现原汁原味,依山的靠山,傍水的靠水,既契合自然特性,又具备现代生产生活的舒适与便利。
在村庄规划方面,在原有乡村建设布局、风貌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提升完善,每个村根据不同地域实际和特点,明确发展目标和定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充分体现其地域特征、民族特色、民俗风貌、乡土文化。
随即,陇南又从“治”着手,解决乡村脏乱差“面子”工程。过去的“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屋旁臭水沟,垃圾满地堆”变成了现在的“村里村外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户内户外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城市农村一个样”。
保障硬,底气足,思路清——建设美丽乡村,陇南其势已成。
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在陇南,美丽乡村建设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时间轴上留下一连串精彩痕迹。
数据最有说服力: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美丽乡村2000多个,其中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2个,建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7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25个。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一件事,十余年,几千个美丽乡村……正是有不忘初心的信念,有孜孜不倦的实践,有一任接着一任干的实干精神,才推动陇南美丽乡村实现华丽蝶变。
持之以恒向绿而行,“美丽经济”绽放勃勃生机——
建设美丽乡村,点亮美好生活。
从美丽乡村的长远发展来看,仅仅外表光鲜养眼提神还不够,如何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既生态宜居又产业兴旺,才是陇南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核心内容之一。
“今年端午节,我们农家乐的生意很不错!”康县长坝镇花桥村“花桥人家”农家客栈老板杨明霞经营农家客栈10年时间,作为土生土长的花桥人,她深刻感受到了家乡环境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子美了,各项旅游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从全国各地而来的游客也逐渐增加,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深入,杨明霞也成为美丽乡村转变为“美丽经济”的亲历者和受益者。
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515.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8.31亿元,同比增长151.87%。
千村千面,而良好的生态却是陇南上千个乡村的共同财富。
“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近年来,陇南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转变发展思路,坚定不移地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跳出资源瓶颈,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坐拥独特山水资源,不少美丽乡村将好风景换来了“好钱景”——
今年,武都区裕河镇阳坝村推出了一种产销对接方式——“茶园私人定制”,和农民一起做消费者的“定制茶园”,重新构建企业、农民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定制茶园基地充分发挥了当地茶农每家每户都有茶园的比较优势,通过土地流转,集中连片,以至少半亩为单位,订给城市里的人群,让他们购买茶叶的同时,走进茶山,体验茶事活动。”裕河镇党委书记杨磊告诉记者,吸引消费者来到产地,不仅能让茶农得到一产的收入,还带动旅游、文化方面的收入。
事实上,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陇南秉承“让美丽乡村带来美丽经济,造就美好生活”的理念,在护好绿水青山的同时,深挖“金银”效益,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核桃、花椒、油橄榄、苹果等特色产业,特别是摒弃旧的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现代制药等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慎终如始的努力,不仅让“美丽”成为陇南乡村的名片,更让美丽乡村建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和推进。
然而,美丽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还是在人。
这几年,陇南很多乡村有个新变化——年轻人越来越多了。有从城市回来的“归乡人”,更有不少“新乡人”。
曾经无人问津的老民居,在创业青年的改造运营下,成为精致考究的民宿;在宕昌县城关镇立界村,数十个90后农家客栈“掌柜”经常坐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自然淳朴的山村生活,让他们找到“赚钱过活”与“诗与远方”的平衡……
前路催人奋进,仍需爬坡过坎。
陇南的美丽乡村建设从生态出发,以产业为抓手,以人才为基础,顺藤摸瓜,讲述的是一段越走越美的乡村振兴故事。
迭代升级丰富内涵,乡村生活幸福和美——
“龙凤桥头路面垮塌,影响下方房屋安全,村民出行也存在隐患,能不能协调有关部门抓紧维修。”
“村委会已经注意到龙凤桥的安全隐患了,正在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尽快对隐患道路进行维修。大家出行也要注意安全。”
一份去年7月23日的康县平洛镇“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受理告知单”上,记者看到平洛镇团庄村村委会对村民龙谢军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及时详细的回应,并在短期内进行了解决。
龙谢军不是个例,在厚厚的一本记事簿上,随便翻开一页,都能看到村民们的意见建议被详细记录下来,并且给予反馈回应和说明。
团庄村只是陇南让民情直通、民意直达、民事直办的一个缩影。一个个接地气、聚人气的民生实践,让利益得到协调,矛盾有效化解,更促进了美丽乡村的和谐稳定。
美丽乡村,环境是表,文明是里。
而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是由内而外的美丽。不仅要有让村民“身有所栖”的粉墙黛瓦,更要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陇南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倡树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足,同时加强乡村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协同推进,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
“现在村民将自家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公益性岗位主动承担公共区域卫生,村妇联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大评比,结合巾帼家美积分超市进行奖励,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了,大家看着都舒服。”徽县榆树乡火站村妇联主任杨巧霞说,美的村巷、美的房舍,带动了村民对美的追求,积极向上的村风、民风、家风大为弘扬。
不止如此,陇南还普遍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升级乡村大数据建设,努力打造平安乡村,持续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建设让群众参与、效果让群众检验、成效让群众受益,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农村社会环境。
由衷共鸣,因有深切的体会。陇南美丽乡村发展变化的每一步,都切中了大时代的脉搏,更是新时代陇南厚植民生福祉的剪影。
如今,生态文明、乡村产业、乡风文明全面发展,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有机融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陇南用生动的发展实践,将建设美丽乡村行动写在了2.79万平方公里的这方土地之上。
这背后,既是“心系国之大者”的陇南担当,更是“一切为了人民”的陇南情怀。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一场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正在并将持续在陇南乡村推进。
放眼望去,新时代的陇南乡村,不仅有着干净整洁的民居,依山傍水的自然好风光,也有独具韵味的现代文化融入,还保留有最原始的农耕文化,成为了城里人的“诗与远方”。
而未来,可以想见,从一村美到全域美,从一户乐到家家和,更广阔的天地间,陇南和美乡村的美好图景值得期待!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7月20日陇南市获3.5亿元城建领域中央预算内资金
- 2023年07月19日陇南市武都区2500万元农产品销往辽宁沈阳市场
- 2023年07月18日陇南:消费帮扶助振兴 奋勇争先向未来
- 2023年07月18日生态陇南 物产丰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