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防沙治沙的甘肃答卷
——我省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夏日太子山绿意盎然。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陈世豪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王将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盛夏时节,绿染大地。
打开卫星地图,一道郁郁葱葱的绿色林带从河西走廊延伸至陇东山野,宛如一道“绿色长城”。
“三北”防护林工程——这个世界历史上建设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四十多年来一直默默守护着陇原山川,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近年来,甘肃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建设西部绿色生态屏障,以扩大林草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为重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重点区域生态状况持续向好。
陇原大地绿意盎然,一幅生态保护修复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矢志不渝 守护绿色家园
宁县盘克镇前渠村群众在苗林地务工。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李纲陵
甘肃省荒漠生态系统面积大、类型多,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生态区位和脆弱的生态状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为甘肃的必然选择。
炎炎烈日下,位于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林场里,工人们正在忙着给梭梭林浇水。成片的沙枣、柠条等固沙植物交织在一起,顽强地抵抗着百米外的茫茫沙丘。
矢志不渝、拼搏奉献,科学治沙、绿色发展,正是眼前这些朴实如梭梭草的林草职工,秉承“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精神,一代代扎根大漠,持续创新治沙技术,让曾经黄沙漫天的河西走廊披上绿装。
以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为代表的甘肃治沙人,书写了从“沙逼人退”到“人进沙退”的绿色传奇,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至今,河西走廊北部风沙前沿地带建成长达1200多公里、面积460多万亩的防风固沙林(带),470余处风沙口得到治理,1400多个村庄免遭流沙危害。
“近年来,甘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着力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省三北工程建设中心主任汪卫国介绍,全省以生态保护修复系统工程为主导的国土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三北”工程建设力度持续加快,河西走廊、陇东黄土丘陵、陇中黄土高原建设区生态治理与保护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国家生态工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陇原儿女坚守荒漠戈壁,用汗水浇灌绿色,将荒山变成青山,将希望变成现实。“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洁。”这是河西地区群众谈及“三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作最直接的感受。
2017年至2020年“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行动”期间,甘肃“三北”工程完成营造林362.47万亩,其中人工造林93.14万亩,退化林修复42万亩,封育227.33万亩。
从“求数量”到“重质量”,从单一的防沙治沙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三北”工程“科学绿化”实施意见的提出,对甘肃“三北”工程和大规模国土绿化工作指明新的方向。
全省各地积极响应,结合各地实情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推进造林方式更科学,树种结构趋于优化,造林质量明显提升,全省造林绿化开始由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
定西市印发了《科学绿化实施方案》,大力实施“绿满陇中”行动,加大荒坡、荒山、荒沟、荒滩“四荒”绿化力度,整山系、整流域、规模化推进。
庆阳市出台《庆阳市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规划用2年时间完成国土绿化100万亩。
从造林情况看,各地近几年甘肃造林绿化工作扎实开展,森林面积和质量不断提升。
“科学绿化”方案实施以来,甘肃“三北”工程完成营造林132.95万亩。工程涉及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祁连山北麓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修复、秦岭西段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等项目,覆盖甘肃“三北”工程区10市(州)46县(区、单位)。
久久为功 筑牢生态屏障
张掖黑河水域的白天鹅。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踏上新的征程,甘肃坚持高位推动、统筹城乡、规模治理、改革创新,将国土绿化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引导全社会形成爱绿植树护绿的国土绿化新局面。
在甘肃,每一片林都有责任人,党政领导都有生态“责任田”。聚焦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底线性任务,积极构建保障有力、运行有效的林长制体系和工作机制,在“护绿”“增绿”“用绿”“活绿”上下功夫。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省级双总林长,2名省委常委、8名副省长任省级林长,建立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林长的“双林长”工作机制和全域覆盖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责任体系,真正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的林长制改革新机制。
各地以“林长”为核心,明晰责任主体,划分责任权限,推进问责激励,党政领导林草保护发展责任进一步压实。各级林长各负其责,自觉履职,积极协调解决林草改革发展各项问题。各地各相关部门强化部门协作,开展工作督查,主动公开信息,各项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不断建立和完善。
目前,以水定绿、量水而行、分区施策、适地适绿、质量优先、科学造林已经成为甘肃开展国土绿化的基本遵循。
“在哪造?”“造什么?”“怎么造?”“怎么管?”在科学推进重点生态建设项目的过程中,甘肃针对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一一找到科学可行的答案。
全省各地合理布局造林绿化空间,以宜林荒山荒地、未成林造林地、退化林地为重点,确保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三调”数据,坚决杜绝耕地造林绿化。
“以水定绿、量水而行,科技支撑”,各地依据项目区降水量、土壤、气候及立地条件等因子,差异化设计造林密度、整地方式、栽植模式及抗旱技术,提高造林质量。
在林草部门的指导下,各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培育乡土树种,苗木质量明显提升:
庆阳市组织实施“再造一个子午岭”提质增效工程,完成营造林82.6万亩,提质增效157.37万亩;
临夏州实行整山系整流域一体治理,在城镇面山、公路沿线、河库两岸等重点区域规模造林104.36万亩,公路绿化3232公里;
酒泉市紧扣“三沿一部”,完成铁路、公路、景区景点沿线绿化1266公里,城乡接合部绿化7.25万亩;
武威市坚持“南护水源、中保绿洲、北固风沙”,山区、灌区、沙区一体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集中营造林54.48万亩,以南部山区水源涵养林、中部绿洲农田防护林和北部沙区防风固沙林为基本框架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生态保护修复架构基本形成。
造林三分功,护林七分力。
全省启动多个科学绿化试点县,组织开展土地类型、水资源承载力分析、气候等因子调查,编制科学绿化试点方案,探索科学绿化模式经验。
全省林草系统指导“三北”地区开展退化林草修复调查工作,依据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和“国土三调”成果,摸清全省退化林草底数、分布情况、退化成因及退化程度,首次建立了我省“三北”工程退化林草数据库和图形库,为精准修复改造退化林草夯实基础。
为了提升专业技术人员能力水平,甘肃定期举办“三北”工程营造林及退化林修复改造技术培训、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技术培训,召开作业设计评审暨交流研讨会,进一步提高重点项目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退化林草修复技术水平。
勇担使命 续写绿色奇迹
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红崖山分场农田防护林。武威市林草局供图
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是甘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随着“三北”防护林体系的纵深推进,甘肃已经建成以农田林网为主的百万亩农田防护林,创建高标准农田项目,走生态改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态新农村。
依托越来越丰富的绿色资源,全省各地积极尝试培育森林旅游、休闲、康养等新兴业态,以林业多功能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服务全域旅游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了“国家有投资、生态得修复、农民有收益”。
“我们必须认识到,‘三北’地区仍然是我省生态系统最脆弱、生态灾害最集中的区域,工程建设进入‘啃硬骨头’阶段,造林成本不断增高,山区、沙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等生态脆弱区造林种草难度持续加大。”汪卫国说,我们将全面落实国家总体规划,保证工程建设的连续性、完整性,建立“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税收调控、企业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科学推进“三北”工程。
今年一开春,国家林草局三北局和甘肃省林草局先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酒泉、张掖、金昌、武威、白银、平凉、庆阳等市的“三北”工程现场调研,深入分析研究制约国土绿化的困难问题,共同探讨推进科学绿化的对策措施,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探索我省“三北”工程监测评价工作机制,建立监测评价标准,制定科学、适用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省三北工程建设中心携手省治沙研究所、省林科院,开展甘肃省民勤县荒漠生态效益监测项目、环县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生态效益监测项目。
为科学掌握我省河西走廊部分农田防护林退化情况,以及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生态恢复成效情况,省三北工程建设中心联合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矿产勘察院,在金塔、古浪、瓜州等县开展“河西走廊农田防护林退化程度遥感监测与评估试点”和“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生态恢复遥感监测与评估试点”工作。
为不断加强“三北”工程项目管理,提高专业人员管理能力,省三北工程建设中心结合“荒漠植被快速恢复技术”“沙尘天气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管理”等重点课题,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学员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和工作效能。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甘肃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祁连山、河西走廊等区域科学绿化,抓好河西走廊天然林草植被的封育封禁保护,确保沙源不扩散,实现河西“生态走廊”目标,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土高原综合治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提升林分质量和林地综合效益,制定技术标准,指导各地因害设防科学规范开展农田防护林建设。
时下,“三北”工程带给甘肃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愈加明显。广袤的陇原大地上,绿色的梦想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6月15日胡昌升在敦煌市调研时强调:因地制宜科学实施防沙治沙工程 切实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 2023年03月12日甘肃 宁夏 河北三地联动报道——治沙楷模续写绿色传奇
- 2022年06月04日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武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武威市防沙治沙条例〉的决定》的决定
- 2021年12月24日【六中全会精神在基层】把贯彻全会精神体现在治沙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