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大兴调查研究】勇立潮头逐浪行——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调研

 2023/08/07/ 07:5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巩炜 马效军 刘成 严存义 刘健 景永鹏 尹黛

【大兴调查研究】

勇立潮头逐浪行

——兰州新区高质量发展调研

兰州新区栖霞湖湖畔生态绿城。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丁凯

  新甘肃·甘肃日报调研组

  从一片传统的农业区起步,到成长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领跑国家级新区的现代新城,兰州新区的快速崛起可谓亮眼夺目。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继续保持了两位数增长的势头,高出全省平均增速4.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4%,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47%,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30%。

  不断取得佳绩的背后,兰州新区究竟蕴藏了怎样的发展动能?近日,新甘肃·甘肃日报调研组走进兰州新区,从多个维度入手试图探寻兰州新区的崛起路径,解析发展的“密码”。

  率先发展

客机飞过兰州新区临港花海,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盛夏七月,万木葱茏。站在地处兰州新区核心区东南部的兰州新区现代农业公园高点上环顾四周,方圆数公里的绿地与良田一望无际。而仅仅在几年前,这里还是寸草不生、风沙肆虐的低丘缓坡。

  2019年,以建设“黄河上游生态修复与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示范区”为目标,兰州新区拉开了对这一区域生态综合修复治理的序幕。

  大规模的平丘填壑、土壤改良、播种植树……几年来,兰州新区累计对10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科学系统性的生态修复,新增农用地10万多亩、造林绿化21万亩。

  这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更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探索——它不仅有效改善了兰州新区东南片区的生态环境,提升了这一区域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承载力,也在甘肃率先创新性地探索出了对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进行生态修复的新模式。

  “作为国家级新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用好政策机遇,把准功能定位,科学精准规划,高标准推进兰州新区建设,努力通过先行先试为甘肃发展探索积累一系列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担当起国家级新区的使命与责任。”兰州新区主要负责同志说。

  先行先试,既要符合国家战略,也要顺应发展大势。

  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兰州新区对低丘缓坡进行系统治理,既能提升区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又能增加良田绿地,扩充发展空间,符合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要求。

  先行先试,既要科学规划,也要有序推进。

  兰州新区邀请权威科研机构进行了反复论证,对减少的风蚀土地量、水土流失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多个方面进行科学研究与测算,并提出了相关治理方案。

  目前来看,兰州新区创造性地解决黄土山丘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修复问题,也为兰州新区与主城区的相向发展提供了空间支撑,更为“陇中生态平原”重大生态工程实施提供了实践依据。

  兰州新区率先发展、引领发展的成功探索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刚刚闭幕的甘肃省强省会行动工作推进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加快实施“陇中生态平原”重大生态工程,并在区县融合发展、兰北现代城组团发展、产业集群发展等方面赋予兰州新区更大责任,并寄予厚望。

  在兰州新区调研采访,记者感受最多的就是从决策层到各职能部门、各园区,所焕发出的先行先试、率先发展的饱满激情。

  2021年12月16日,在与兰州新区签订招商引资合同不过一个多月后,海亮集团投资89亿元的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在兰州新区正式开工。

  作为一家全球500强企业,多年来,海亮集团在有色金属加工、教育、生态农业和乡村振兴等板块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我们这个项目主要是为锂电池生产高性能铜箔,项目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超180亿元,税收超10亿元,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集聚,助力在兰州新区形成全球最大的高性能铜箔生产基地。”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陈墨玉说。

  在兰州新区的全力支持下,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仅用一个月便完成一期项目全部桩基工程,并在不到半年时间实现首条生产线投产出箔,9个月实现量产。

  “从开工建设到试生产,周期缩短了12个月,创造了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速度。”陈墨玉说。

  “海亮速度”诞生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兰州新区持续深化改革,在体制效能方面不断先行先试的努力。

  从率先在全省推进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到率先创新“一照多址、工位注册、容缺登记、自主办理、独任审核”注册登记改革;从率先在全省推行“包容审慎”监管改革,到探索推行“交房即交证”“用地清单制”“环评和排污许可证合并办理”等系列改革;从全省唯一实行政务服务全年无休“不打烊”服务,再到在全国率先推行“网上承诺+信用监管+代办服务”4.0项目审批新模式……

  如今的兰州新区,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的特质,已成为助推兰州新区加速崛起的强大内生动力。

  谋势发展

兰州新区铁路口岸加速建设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多式联运中心和物流集散枢纽。

  “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012年,承载着四大功能定位的兰州新区就此出发。

  没有一流的制造业就没有一流的现代产业,没有一流的现代产业就没有一流的现代化城市。“极、地、台、区”的定位,意味着兰州新区必须大抓招商引资,在产业聚集上狠下功夫,夯实发展的基础。

  实现产业聚集,就要发挥比较优势,进而形成竞争优势。

  依托国家级新区的政策优势及区位、资源、气候等优势,兰州新区把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数据信息、生物医药、航空等产业作为发展重点,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产业集群越做越大,上下游产业链条越补越强。

  立足建设“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兰州新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发挥空港、陆港和综保区三大平台联动优势,在“通道+物流+产业”上下狠功,初步形成了粮油、木材、机电装备、有色金属、电子器件、跨境电商等特色外贸产业,业务覆盖“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开放深度广度不断拓展。

  要素禀赋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兰州新区持续降低水、电、气、暖、土地、税费等生产要素成本,着力培育要素优势,积极打造“低生产要素成本新区”,有力推动了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加速落地。

  仅2023年上半年,兰州新区就开工建设了39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总投资达到306亿元。

  建设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主动将自己放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来思考和谋划,着力找准坐标,明确发展定位。记者在调研时就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近年来,随着化工产业政策调整,全国化工产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立足“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兰州新区主动抢抓历史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150平方公里的绿色化工园区,带动全省及沿江沿海化工企业向兰州快速聚集,重塑兰州石化产业。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西北部的绿色化工园区,一座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工园区展现在眼前。

  “兰州新区化工园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材料后加工四大业务板块,力争‘十四五’末打造新区首个投资规模、产值过千亿元的化工产业集群,未来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工产业新城。”兰州新区化工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彦龙介绍。

  对于单独选址项目,兰州新区给予企业全方位服务与支持。康鹏威耳、鑫隆泰等多个项目从建设到投产用时不足一年,产业效益释放周期之短刷新行业纪录。

  对用地需求小、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项目,兰州新区高标准建设了3个“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统一提供标准化厂房,配套水、电、气、污水处理等全部公用设施,投资者仅需建设生产线,前期投资大幅减少,项目落地速度显著加快。

  “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一经推出,便受到投资者的欢迎。

  “A、B两个区域已经满员,C区域即将全部入驻。”兰州新区专精特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相关片区负责人张彦龙表示。

  发展化工,兰州新区强调以“亩产论英雄”。

  在“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单个厂房占地大多在1000平方米至3000平方米之间,部分尖端产品年产量在百公斤级,但产值却能达到千万元甚至上亿元。

  2022年下半年,百林科(兰州)新材料有限公司在“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租用了近3000平方米厂房,启动了用于生物制药领域的层析填料生产线项目。

  “今年6月30日生产线就试运行了,年产值预计能达到1亿元以上。”百林科(兰州)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斐说。

  统计数据显示,经过4年建设,兰州新区化工园区引进项目200多个,总投资超600亿元。其中,已有70多个项目投运,落地产品1000余种,预计今年产值能够达到150亿元。

  善弈者谋势。经过多年的蓄势,兰州新区的比较优势和要素优势已开始转化为规模经济优势,进而形成了更强大的磁场效应。

  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二十九届兰洽会上,兰州新区共签约219个项目,签约额达758亿元。其中,“三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个,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5个。

  如今的兰州新区,正加速构建绿色化工、新材料、商贸物流等3个千亿级产业,先进装备、新能源、城市矿产等3个五百亿级产业,数据信息、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现代服务等5个百亿级产业,以及航空、食品加工、应急救援等多个特色产业,未来五年,兰州新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年均增长50%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年均增长20%以上。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