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张忠善,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李春,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马占颖,定西市副市长张强共同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甘肃作为西部中医药大省,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进一步加快推动我省中医药传承创新,推进中医药产业事业发展,打造甘肃省绿色发展新兴支柱产业,我省将于2023年8月23日至26日在定西市陇西县举办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
为使大家对本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刘伯荣先生,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张忠善先生,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李春先生,省农业农村厅一级巡视员马占颖先生,定西市副市长张强先生共同为我们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刘伯荣先生介绍情况。
刘伯荣: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加快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经商务部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甘肃省人民政府将于2023年8月23日至26日,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举办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
本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以“传承创新 开放共享 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产业和事业并重、学术论坛和展览招商并重,将举办会见活动、欢迎会、开幕式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领导嘉宾巡馆、中医药新政策新标准新技术新产品发布论坛(以下简称“四新论坛”)、甘肃省中医药产业招商大会、建设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论坛(以下简称“试验区论坛”)、“黄河名医”论坛、道地药材助力乡村振兴论坛、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甘肃省中药材交易采购大会、陇药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医药产品展览展销活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投资考察活动、中医药大健康体验活动等活动。
我们已邀请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有关领导、国际组织代表、有关国家卫生健康领域代表、有关国家驻华使节代表、知名专家学者、中医药及大健康产业领域的企业家代表、国家级医药相关学协会以及国内部分医药教育、科研、医疗机构负责人参加本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围绕强产业、延链条、引项目、拓市场,凝聚发展共识,深化交流合作,助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
当前,甘肃正在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深入实施“三抓三促”行动、“优化营商环境攻坚突破年”行动、“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和“四强”行动,全面树立全力以赴抓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奋力开创甘肃现代化建设崭新局面。在此,我代表本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执委会,诚挚邀请广大客商朋友及中医药机构负责人、有关人士,莅临甘肃出席第四届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深入开展调研考察、交流合作,共商中医药发展大计,共享中医药发展红利,实现合作共赢!谢谢!
主持人:
感谢刘主任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记者: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在助推甘肃加快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上,产生了哪些实际效果?
刘伯荣: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指导下,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三届,在助力综合试验区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凝聚了发展共识。甘肃省委、省政府以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吸纳中医药产业博览会成果,将中医药产业作为全省绿色发展崛起的重点产业链,成立综合试验区领导小组,实施中医药产业链链长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协同、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颁布《甘肃省中医药条例》,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甘肃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二是注入了创新活力。通过中医药产业博览会的举办,展示了甘肃厚重的中医药文化积淀、富集的中药材资源、浓厚的群众认同基础和广阔的中医药发展前景,形成了“五个平台”优势:深化中医药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中医药新政策新标准新技术新产品的权威发布解读平台、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中医药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撑平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平台,为综合试验区建设注入了创新活力。
三是打造了产业集群。甘肃建立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仓储、流通、加工、科创、使用全过程的产业链发展体系。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100万亩,带动标准化种植面积270万亩以上,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率达55%。建立陇药大品种大品牌培育机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中成药大品种达到21个,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中药工业企业达到20家。建成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35家,打造中药材仓储“智能云仓”,建成75个县级电商中心,服务点覆盖中药材产地70%的乡镇和50%的村。
四是积累了先试经验。建设陇东南国家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创新区,打造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和省级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示范基地,推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率先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食药物质生产经营、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建设等试点示范项目,提升甘肃中药材质量水平和产业竞争力。谢谢!
记者:甘肃省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全省上下着力推动以中药制造为核心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启了资源大省向产业强省的跨越。请问甘肃省在推动中药制造业发展方面有哪些措施政策?
张忠善:
甘肃省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为推动发展中药制造业,省工信厅研究制定了以中药为主的生物制药产业链实施方案和工作推进手册,以“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为主攻方向,围绕扶持企业发展、创新能力提升、重大项目建设、品种品牌培育、产业园区建设等重点环节精准发力。
一是推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培育“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奖补。
二是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实施中药全产业链开发,精准扶持培育产业链链主企业,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示范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实施精准招商,引进龙头企业壮大当地产业。
三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紧盯产业政策导向,帮助企业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对具有标志性的重大项目实施全程跟踪协调服务,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省级制造业专项给予贴息支持。
四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围绕产业特点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吸引重点医药企业和关联配套中小企业入驻园区。推动兰州新区现代中药产业精深加工园、陇药中药材循环经济产业园等提高产业集聚度。
五是实施大品种大品牌培育工程。对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达到5000万元以上的大品种及独家品种,列入大品种培育计划,省内各级医疗机构优先采购并使用。打造一批大品种大品牌,助推龙头企业示范带动行业发展。
记者:请问第四届“药博会”展览有什么特点?
李春:
本届“药博会”展览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与往届相比,呈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展示的品种更加丰富。“药博会”的举办地——甘肃陇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素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和“西部药都”之美称,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黄芪之乡”。陇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县区之首,“药到陇西最全,储在陇西才优”。本届“药博会”将集中展示当归、党参、黄芪、红芪、大黄、甘草、板蓝根、枸杞、半夏等道地药材,以及国内知名中成药、大健康产品、医药创新成果等500多种展品,品种较往届更加丰富。
二是参展的企业再创新高。本届“药博会”总展览面积达2.8万平方米,规划设置了31个特装展区和90个标准展位。自招展工作启动以来,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企业积极报名、踊跃参展,展位供不应求。目前,参展的企业有中国医药集团、广州医药集团、云南白药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天津红日药业、兰州佛慈制药等106家,参展企业数量创新高。
三是展览的形式精彩多样。今年在原有“甘肃中医药科技展览馆”“中医药知名企业馆”“甘肃特色展馆”三个展馆的基础上,增设“中药材种植加工机械展区”和康养体验一条街。融展示、展销、体验为一体,将展示我国中医药文化历史传承和最新发展成果。特别是在搭建线下展馆的同时,同步设置了线上VR展馆,方便上网观展,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药博会”,不断提升“药博会”影响力。
记者:甘肃省作为中药材资源大省,在种植方面有什么成效,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马占颖:
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甘肃有“天然药库”的美誉,现有中药材资源2540种,其中国家重点品种有276种,占国家重点品种总数的76%,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药源基地和黄芪、当归、党参等道地药材主产地。202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491万亩、产量147万吨,预计今年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产量150万吨,人工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于全国第一。
一是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陇南山地亚热带暖温带区聚力发展黄芪、大黄、半夏,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重点布局党参、柴胡、独活,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区集中发展当归、党参、黄芪,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区主要发展甘草、板蓝根、红花,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四大优势主产区。
二是绿色基地规模化发展。按照政府市场两手并用、农机农艺有机结合、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整乡整县全域推进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通过抓点示范建设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00万亩,带动全省标准化种植率达60%以上。
三是质监体系初步建成。在全省中药材主产区,建立了产地环境监测、生产加工技术、营养品质评价和质量安全监测四大体系,涵盖黄芪、当归、党参等10多个品种,有效地提高了道地中药材的质量安全和品质保障。
四是“甘味”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全省中药材现有8个GAP基地、7个无公害基地,23个品种获得地理标志认证、6个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7个区域公用品牌和50个企业商标品牌入选“甘味”农产品品牌目录。
下一步,我省将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抓好优质种子种苗繁供、先进适用技术集成推广、质量安全可追溯、 “甘味”系列品牌培育,打造全国最大的当归、黄(红)芪、党参等特色中药材绿色标准化药源基地。同时,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加大中医药龙头企业引培力度,着力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中药材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
记者:近些年,定西市依托资源优势,在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高质量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收效如何?
张强: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中医药产业对于定西市来说既是富民产业,也是强市产业。2022年,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全产业链产值425亿元,实现增加值46.2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8.1%。在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措施及成效有七个方面:一是种质资源保护有力。建成了西部最大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库容6万份),保存中药材种子94种3243份,累计引进新品种和野生品种234种、驯化成功185种。二是种植规模稳步扩大。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200万亩,形成了以岷县当归、陇西黄芪、渭源党参为主的道地优势品种和通渭金银花为主的特色品种种植带。三是加工能力快速提升。全市现有各类中药材加工企业103户,规上加工企业59户,中药材加工产品呈多元化、系列化、高值化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中医药加工业产值达到29亿元。四是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定西市已发展成为西北大宗道地中药材交易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上半年,全市中药材交易量达到70.2万吨,交易额达到134亿元。五是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不断健全。制定了当归、党参、黄芪、甘草、红芪等五个品种29个道地药材加工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健全了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六是中医药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全市注册中药材商标310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陇西黄芪、渭源党参、岷县当归已成为“甘味”中药材区域公用品牌,陇药“甘味”品牌向外宣传推介成效显著。七是中医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先后引进3家中国500强企业和8家中药100强企业落户定西。连续举办三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共签约项目106个、签约金额143.9亿元。
定西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避暑旅游十强城市”“中国最佳康养休闲旅游城市”。在此,我代表定西向全国各地的朋友发出诚挚邀请:欢迎大家莅临第四届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共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新辉煌!
主持人:
感谢解答,记者问答环节就到这里。希望新闻媒体一如既往地关注甘肃中医药发展,做好本届中医药博览会的宣传报道,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文化交流、经贸合作,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需要单独采访领导的记者请会后联系采访。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8月17日《关于依法惩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的工作指引》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 2023年08月15日第十八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 2023年08月11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落实稳就业政策措施全力促发展惠民生的通知》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 2023年08月03日感恩奋进七十年 同心筑梦新时代——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