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wap版要闻

【畅享丝路 遇见敦煌——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美不胜收敦煌舞

 2023/09/06/ 08:2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李婷婷

  丰富多样的乐舞形象

乐舞图 榆林窟第25窟南壁

  在敦煌壁画中乐舞分为“天乐”和“俗乐”,天乐主要表现充满神奇色彩的乐舞场面,是具有夸张艺术特性的乐舞形象。俗乐则是反映写实性的乐舞场景。在不同的壁画语境下呈现出丰富的艺术形象,包括天宫乐伎、飞天、菩萨、化生童子、护法神、迦陵频伽、药叉、雷公、弟子等,以及供养人、出行图乐伎、嫁娶图乐伎和宴饮图乐伎等形象。如剧目《飞天》《千手观音》《伎乐天》等舞蹈作品素材与形象都是来自于壁画中的“天乐舞”。

  在古代礼乐制度的影响下,壁画乐舞特别是经变画乐舞,往往呈现出手持乐器、乐舞共融的形式,这种奏乐与舞蹈融合审美的表达方式是历代王朝礼乐、典章制度、宴飨娱乐的形象化,也是古代乐舞风貌的遗存与再现。

  《丝路花雨》中的“反弹琵琶”舞姿广为人知,已成为敦煌艺术的形象符号。道具作为舞者肢体的延伸,具有强化肢体表意、凸显人物形象、夸张艺术效果、营造意象空间等功能。敦煌舞中的道具,来源于敦煌壁画“持物而舞”形象中的“物”,包括乐器、法器和服饰三大类。道具的运用有助于敦煌舞肢体表达的强化与语境的构建。敦煌壁画中的乐器共有数十种,包括吹奏乐器、弹拉乐器和打击乐器三类。现用于敦煌舞中的主要有琵琶、箜篌、腰鼓、羯鼓、笛子、钹、笙、串铃、鼗鼓等。

  在敦煌壁画中,舞者持乐器而舞、持巾绸类而舞,更加突显出静态壁画的动态瞬间,以及飘逸洒脱的飞天之意象。敦煌舞中被开发利用巾绸类道具有长绸、火焰绸和小袖。其中,长绸主要来自于飞天伎乐形象,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以帔帛来表现其飞动之感,舞蹈家们提炼了帔帛这一要素,将其夸张变为如今敦煌舞中的长绸,让人在有限的舞台空间感受到无限的表演想象空间,表现飞天的灵动与气势,营造空灵超凡的意境。

  和谐美好的艺术追求

《丝路花雨》剧照 甘肃省歌舞剧院供图

《丝路花雨》剧照 甘肃省歌舞剧院供图

  和谐美好的艺术追求,在敦煌舞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敦煌舞虽有千姿百态,却错落有致、平衡有序、动而不躁、恬淡安详;另一方面,敦煌舞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其审美超越性汲取了中华文化和外来文化之精髓,体现出真善美的力量。

  《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而艺术中的对称正是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物化体现。在敦煌壁画中彰显和谐对称的壁画图像更是比比皆是,无论在构图、数量还是形式、队列、形态等都流露出和谐的美学思想境界与诉求。在舞蹈编创中以之为依托,表达和美为原则,利用双人造型及对称的空间调度与身体语言表达和谐的审美内涵,从而传递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

  敦煌舞是历史文化积淀的载体,是世界多元文化艺术的融合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给人带来视觉愉悦的同时,能够让观众进入艺术主体的精神世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将舞蹈肢体的形式美与舞蹈精神和文化的内部属性相统一,探寻历史文化基因,增强舞蹈身体的自我意识,深思用舞蹈动作“表达什么”“如何表达”。

  在树立中华文化形象,增强传统文化自信的时代需求下,遵循历史、把文化价值作为敦煌舞蹈传播的主要导向,“观其形,思其道,临其境”是敦煌舞蹈对中华传统文化与精神活态传播的永恒话题。

  (依托项目:西北民族大学2022年度中央高校紧缺急需学科科研能力提升项目“多元文化符号在敦煌道具舞蹈中的运用”)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