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萍
8月30日清晨,平凉市崆峒区空气清新,甘肃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匆匆吃过早饭后,便坐车赶往华亭市了解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状况。
走,到基层去!进企业,下田地,寻求“良方”解难题。8月29日—9月1日,在省委人才办、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科技厅的指导下,甘肃省科学院组织“甘肃博士后科技服务团”赴平凉市华亭市、泾川县开展服务基层科技活动,通过对接服务基层企业,寻求技术推广和成果转化机遇。
精准对接 服务企业开“良方”
中午12时,服务团到达华亭市上关镇,第一站来到了华亭市正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草莓脱毒苗繁育大棚内。
“草莓育苗成本高,温室大棚保温技术需要改进,这都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温室大棚内,一排排草莓苗顺着高架正在旺盛生长,这正是华亭市正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4年来积极探索的高架瀑布式脱毒育苗新模式,可为草莓种植户提供优质种苗的同时大大降低种植成本。
甘肃省科学院传感技术研究所博士后卢启海边看边向孙文婷了解温室大棚的情况。针对华亭市正元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温室大棚的保温技术”需求,他建议开展“智慧农业”项目合作开发,改建并扩大温室面积,把小温棚改成大温室,运用物联网技术对大棚内光照、二氧化碳、土壤温湿度、土壤PH值以及室内气候等环境进行数据采集上传物联网云平台,进行大数据分析调控,从根本上解决作物受冻和大雨、冰雹等受灾减产问题。
“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孙文婷听过科技服务团关于草莓产业加快升级发展相关建议后表示,希望通过政府+科研院所+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在草莓新品种研发、优良种质资源保存和种苗培育方面接续发力,推动公司草莓全产业链蓬勃发展。
博士们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了解需求,破解难题。这是实施“四强”行动中“强科技”和“强县域”的有机结合,也是甘肃省以实际行动推进院企合作的具体举措。
“基层才是出成果的地方,我们不仅要在实验室,更要到田间地头去。”张玲是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博士,她在平凉市青松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找到了将自己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方向。
平凉市青松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是甘肃省确定的第一批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趁鲜切制)龙头企业,集种苗培育、种植、生产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在了解过程中,张玲发现该公司中药材在培育期间存在一定问题。
“药材生长期间的虫害问题是影响中药材产值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在综合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方法减少中药材病虫危害开展深入合作。”她说,加强中药材抗病品种的选育、栽培土壤的修复与改良工作,以无公害农业防治、生物防治技术为主,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防治为辅的方式,可以从源头上减少中药材病虫害的侵害,提高产值。
领域分团 破解难题惠群众
“生产土豆干菜中产生的废水含有的淀粉对于微生物来讲,是可作为生长营养底物,我们可以探讨设想利用功能微生物(促生长、防病害)将该废水肥料化,提高附加值进行再利用。”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博士陈玉坤说。
“‘平凉红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我们可以在平凉红牛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指导,夯实产业的发展基础。”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博士卢蔚雯说。
“部分企业对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存在欠缺,我们要通过和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法务知识宣介,使其明晰保护知识产权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甘肃省科学院人事教育处法学博士宫双霞说。
……
高层次人才来基层,怎样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呢?甘肃省科学院本着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在工农业生产一线发现科学问题,着力破解企业技术难题的目的,省科学院采取“领域分团”的方式,针对性地召集了涵盖现代农业、微生物学、传感器、新能源材料、防灾减灾技术等专业领域的30余名博士后、博士组团,先后深入平凉市农业科学院、平凉国维亮维淀粉公司、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光电产业园、华亭市中医药产业园区、华亭腾金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等11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处地质灾害工程治理示范现场。
4天的活动,收获满满。科技服务团通过召开现场洽谈会、走进研发现场、与生产一线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探讨等方式途径,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和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发展障碍。相关专业领域的博士后、博士围绕企业提出的天然真石漆色泽耐候性增强、果蔬保鲜速冻、平凉红牛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等技术难题,获得可进一步挖掘的技术需求意向10余项。
“这是甘肃省科学院第一次组织科技服务团下基层,但不会仅限于这一次。”甘肃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团长、省科学院张小军副院长说,“科技服务既要服务产业创新发展,也要服务民生基本需求,我们要把活动向制度化、常态化发展,让科技服务范围更广、惠及群众更多,引导更多科技服务资源下沉,有效破解基层难题。”
下沉一线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我们的研究到底能不能用,成果怎么才能不脱离实际?”这个问题是甘肃省科学院长期探索的方向。2023年甘肃博士后科技服务团服务基层活动圆满举行给了启示,张小军说,我们要让科学家走出实验室、走出象牙塔,在基层发现科学问题,在生产实践中答疑解惑,解决相关单位卡脖子问题。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之源。近年来,甘肃省科学院积极探索适合省科学院实际的人才工作路径,在“引、留、稳、用”高层次人才方面大胆创新,并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重要的引才平台,为持续发展带来崭新的科研力量和强劲的创新动力。
随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与中国科学院西北院、中中国科学院化物所、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立了合作培养关系,搭建起院校沟通交流、科研合作的平台,有效解决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脱节的问题,助力博士后同时从深度和广度开展应用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落实落地。
把基层作“黑板”,把需求当“教材”。“科技工作者要‘自找苦吃’、接足‘地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甘肃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团长、省科学院张小军副院长表示,省科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集全省高层次人才之智,深入企业车间,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发现科学问题,凝练科研项目,以科技服务基层为抓手,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贡献科学院力量。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8月28日为基层解难题 甘肃博士后科技服务团“开良方”
- 2018年07月31日兰州退役军人办企业 用军工科技服务社会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