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两当生态放养绿壳蛋鸡 “孵”出产业富民新生态

 2023/09/20/ 15:32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许成儿

两当生态放养绿壳蛋鸡——

“孵”出产业富民新生态

  陇南日报记者 许成儿

  森林覆盖率76.37%、林木绿化率84%,均居全省第一,这是两当县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两当县立足这一巨大生态优势,借“绿”生金,大力发展生态放养绿壳蛋鸡等产业,走“小群体、大规模”之路,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几年的发展,目前全县共建成42个生态放养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场)。预计全县今年年末养殖生态放养鸡将突破150万羽,年产蛋量可达1.5亿枚,产值预计达到3亿元,农户户均1.9万元,一个惠及数千农户的生态养殖产业正在加速崛起。

  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引路子

  走进张家乡兴隆场村林下鸡养殖基地,工人们正将脱温后的鸡苗装进笼子里,准备发给养殖户们。

  据了解,该林下鸡养殖场筹建初期,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依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才得以顺利建成。目前,该基地占地8.5亩,有现代化养殖圈舍2座,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条,为农户分散养殖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每年为村集体分红4万元。

  2019年以来,两当县持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资金1050万元,下拨县级财政资金700万元,统筹整合村级资产、资源,聚力打造成规模、成体系的产业发展集群。

  为了让农户消除顾虑,张家乡生态养殖推行统一购买鸡苗、统一鸡舍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销售的模式,推进产业结构不断迭代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同时,两当县全面推行“党支部+”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组织各种会议及观摩活动,选树不同基础、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逐步形成全县党员群众人人抓产业的良好局面。

  今年上半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累计收入达到1400余万元,116个村平均收入为12.75万元;经营性收入累计1200余万元,村平均收入为10.65万元,目前在全市排名第一。

  产业奖补,一石激起千层浪

  初秋时节,走进鱼池乡蒲湾村陇兴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现代化鸡棚,只见墙上两只巨大的风扇轰轰作响,为鸡棚调节室内温度,而棚内几千只鸡苗正在喝水、进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两当县对生态放养鸡扶持力度很大,全县今年上半年预拨生态鸡奖补资金达到336.28万元。”县畜牧兽医站站长晋华杰说。

  据了解,两当县已连续7年持续落实《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实施方案》,向种植养殖户和合作社累计兑现奖补资金9000余万元,为全县山地立体农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全县各乡镇、工作站抢抓政策机遇,党员干部带头加入,给大家讲优势、谈效益、解疑惑,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逐步发展成为规模化产业。

  两当县在发展生态产业上持续用力,集中全力发展“双百千万”长效产业和“三养一药”速效产业,大力推行地下有药、地上有果、林中有鸡、空中有蜂、棚中有菇、水中有鱼、四季有花、村里有客“八有”山地立体农业新模式,走出长短结合、优势互补、立体循环的农业产业发展新路子。

  数据显示,2022年,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经营性收入占比51%,居全省第一;农业增加值中畜牧业增加值占比19.15%,居全市第一。

  回乡创业,筑巢引得雁归来

  “赵文书,你现在是‘红人’呀!”听到村民的话语,西坡镇西坡村文书赵炳乐憨笑着说:“没有没有……”

  2013年之前一直在外务工的赵炳乐,没有想过几年后的他能够成为让大家信任和尊敬的致富带头人,还当上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市的党代表和优秀乡土人才。

  回想过去,并不轻松。赵炳乐为了不让自己的妻子孩子也变成农村“三留守”人员,2013年他毅然返乡创业,想利用务工的时候掌握的养殖技术,在家乡发展土鸡养殖。但农村产业基础薄弱、缺乏起步资金等困难也摆在他的面前。

  西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得知他的发展意愿后,多次到他家商议发展计划,为他争取发展项目和资金,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赵炳乐也不负众望,将他领办的合心种植养殖合作社发展成为集土鸡孵化、育雏、养殖、销售以及深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养殖龙头企业,成了县里的养殖标杆。

  为了助力多元富民产业发展,县上为各乡镇选派科技专员及金融专员,还成立专家工作站,广泛推广生态鸡、中蜂、食用菌等主导特色产业发展的经验做法。同时,将相关领域的省内外高层次人才认定为“人才志愿者”,为全县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近两年来,全县共推荐17名市级优秀乡土人才,选纳96名县级乡土人才,建立专业人才联系帮带机制,持续加强对乡土人才的宣传推介,营造“关爱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鼓励引导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

  “捣蛋书记”,捣出一片新天地

  “大家好,我是显龙镇板凳村专业化管理的党支部书记张利莹……”这句开场白,张利莹已经面对镜头讲了无数次,她的视频里有土鸡蛋、麦子,有新摘的苹果、葡萄、西瓜等。大家也通过短视频认识了这名“捣蛋书记”。

  90后青年张利莹走上村党支部书记的工作岗位后,发现村上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农户家里有很多优质农特产品却无人问津。工作伊始,她就开始思考如何为土特产打开销路的问题。

  拍视频、做直播、开网店,张利莹说干就干。

  朴实的笑容、勤劳的身影和真实的农村生活吸引了大量关注,带火了家乡特产,许多大商贩联系张利莹直接视频远程验货、收货,从而减少了成本,为传统农业打开线上营销的大门。

  “为什么叫我‘捣蛋书记’?因为我天天在村里和土鸡、土鸡蛋打交道!”张利莹笑着说。

  截至目前,通过电商带货,张利莹销售的各种农特产品达70万元,为板凳村集体分红5.2万元。

  为了让农特产品走出大山,推向全国市场,两当县大力支持各新型农业经营体、各村支部领办合作社与小农生产联合起来,开展直采直销、订单农业、网上销售等合作,县上各级领导也纷纷“披挂上阵”网销“农特产品”,直播带来了流量,更带来了销量,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变成了网络里的近在咫尺。

  各乡镇(工作站)用电商为多元富民产业发展插上“云翅膀”,在“养得好”的同时也实现了“卖得好”,增添了全县党员群众的干劲和希望。

  莱西帮扶,来了就有惊喜

  今年以来,大家发现,在两当县城区,来自青岛的虾米、鱼干、贝柱、海螺等海产品突然变多了。而在县城周边的乡镇,两当的土鸡蛋、香菇、蜂蜜等一车车“山珍”也陆续出发,赶赴青岛莱西与“海味”邂逅。

  东西协作,资金扶持是一个方面,更要打通农特产品“出山”的“快车道”。今年以来,两当县12个乡镇党政干部组团分别赴莱西与帮扶乡镇接洽东西部协作相关事宜,举办特色农特产品推介会,达成相关协议,为县内农特产品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截至7月底,莱西市消费帮扶累计达5350余万元。

  “我们的鸡都是生态放养鸡,产的绿壳鸡蛋纯天然无公害,深受莱西人的喜爱。”西坡镇副镇长梁骁描述了西坡镇在莱西市开展农特产品推介活动的火爆场面。“消费帮扶,让莱西人的餐桌更丰盛,让两当人的钱袋子更鼓。”

  不以山海为远,携手共赴新程。近年来,青岛莱西市始终带着深情厚谊支持两当,在人才交流、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关键领域发挥了重要的帮扶作用。

  ——通过点对点、一站式组织输转农村劳动力795人,援建帮扶车间34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729人;

  ——组织商贸企业参加青岛消费帮扶特色产品会销售农特产品,向莱西供销食用菌、蜂蜜、中药材等农特产品;

  ——2023年莱西选派了13名专业技术人才援助两当县医疗和教育工作;两当县选派赴莱西交流学习专业技术人员29名……

  近年来,两当县坚持党建引领,不断优化特色产业奖补方案,在产业人才引育管用上下功夫,加强与东西部协作帮扶地莱西市的深度合作,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的两当,“八有”立体山地农业格局初现,“三养一药”收益快,“双百千万”效用长,山区农业县强县域行动新路子行稳致远,两当人守护的绿水青山,正变成“金山银山”,也必将成为群众的“幸福靠山”。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