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共筑丝路 畅享未来——聚焦“一带一路”建设】丝路文物见证文化交流互鉴

 2023/09/21/ 09:4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霍志军

丝路文物见证文化交流互鉴

天水放马滩秦晚期墓葬出土的纸质地图

屏风彩绘石棺床(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唐代胡腾舞俑

  六字真言碣

  霍志军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经中亚、西亚连接欧洲及北非的东西方交通路线的总称。甘肃位居东西方文化交流之咽喉孔道,丝绸之路贯穿甘肃全境,其主干线在甘肃绵延长达1600多公里,约占其全程总长度的1/5。

  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敦煌、武威、张掖、酒泉、兰州、天水等地发展成了国际性的都会或重要城镇。史载丝绸之路“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武威当四冲地,车辙马迹,辐凑交汇,日有千数”,天水“繁富大出于陇右”。丝绸之路融合荟萃东西方文化,使得甘肃地区出土文物异常丰富,目前甘肃全省拥有世界文化遗产7处,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百处,已查明的文物遗存约1.5万处,可移动文物数量达195万余件,这些数据在全国均居于前列。

  多彩的甘肃大地上蕴藏着多元的历史文化。这些出土珍贵的文化遗产犹如打开丝路古道的钥匙,折射出色彩斑斓的丝路影像,是丝绸之路多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和合共生的历史见证。

  中原儒家经典简牍

  “简”述中华文明非凡魅力

《仪礼》简

  甘肃是简牍大省,出土汉简达7万余枚,位居全国第一。1959年出土于武威市磨嘴子汉墓的《仪礼》汉简,分木质和竹质两种,为甲、乙、丙三种版本。具体内容是:甲本为《仪礼》17篇中的7篇,并有经、记、传,共有简398枚;乙本仅存“服传”一篇和经、记、传,共有简36枚;丙本仅存“丧服”一篇和经、记,共有简34枚。每简正面书字一行,甲本每简60字左右,乙本每简百余字,丙本为竹简,每简20—60字不等。这是目前国内所见《仪礼》的最古写本,在版本校勘上有很高的价值,且书写工整秀丽,是汉代墨写隶书的上品。为研究汉代经学和《仪礼》版本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被誉为“天下第一汉简”。在我省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中有《论语·子张》篇的部分内容。

  河西地区这些中原儒家经典简牍的出土,充分说明儒家文化在河西、西域的深刻影响力,也证明河西诸族,无论是汉族,还是其他民族,皆心仪中华、崇尚儒家文化,说明汉文化在河西地区始终占据核心地位。

  古老纸本文献

  印证丝路文化传播的历史记忆

  甘肃秦汉时期的考古发掘中,多有纸本文物出现。如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秦晚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件残长5.6厘米的纸质地图,这是我国目前所知出土时间最早的纸张实物。位于河西走廊瓜州县与敦煌市交界处的汉代悬泉置遗址,除了出土大量汉简之外,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写有字的残纸共10件,据碳14测定,其中9件是汉代弃纸,1件是西晋时期的纸张。西晋纸张表面残存墨书7行31字,这是目前国内发现时代较早的用纸作为书写载体的书信。在新疆吐鲁番鄯善县安乐古城南佛塔内出土的《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写本残卷,是陈寿《三国志》写本残卷。经鉴定,新疆出土的晋唐时期的纸本和敦煌出土古纸一样,均使用中国传统造纸原料。

  纸张书写方便、易于保存、传播便利,至今仍然是全人类最重要的书写载体。造纸史专家潘吉星先生认为,中国造纸技术沿丝绸之路传播至中亚、西亚、欧洲,至少向欧洲传入了10余项新的造纸技术与工艺,极大地推进了欧洲造纸术与造纸业发展。

  丰富的古钱币

  见证丝绸之路上贸易的繁荣

萨珊钱币

  货币是商品贸易的象征,见证着丝路贸易的繁荣。丝绸之路甘肃段出土的钱币数量丰富,具有多样性特点。既有中原货币,又包括粟特、回鹘、突厥、波斯、罗马、希腊等中亚、欧洲的货币。如1976年,甘肃灵台县蒲家川出土的一批希腊文钱币共274枚。甘肃张掖、武威、兰州、天水等地多次发现波斯萨珊王朝卑路斯银币共20余枚,说明在中古时期,我国和波斯之间的商贸往来十分频繁。2008年,武威塔儿湾西夏遗址出土的钱币涉及宋代、西夏近50个种类,一次性出土古钱币数量达200余枚。甘肃境内出土的花拉子模金币、拜占庭金币、喀喇汗王朝钱币等,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2018年,甘肃张掖黑水国汉代墓葬群出土不同时期钱币868枚,包括汉代五铢钱、压胜钱、无郭五铢等。这些出土的古钱币,不仅见证了丝路贸易的繁荣,同时呈现了丝路古道上多元文明碰撞、不同文化交融的生动场景。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