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铸梦追绿一直在路上——金昌市“三北”工程建设纪实

 2023/09/21/ 10:07 来源:金昌日报

铸梦追绿一直在路上

——金昌市“三北”工程建设纪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关河冷落,大漠孤烟,千百年来,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河西走廊这片土地曾是荒凉和风沙的代名词。 然而,如今的河西走廊已是旧貌换新颜,一座座年轻而有活力的城市正在追逐绿色的路上一路凯歌,一张张傲人的名片成为了西北城市的新标签,而坐落在祁连山下的紫金花城——金昌便是这些城市中最为耀眼的。这座矗立在戈壁滩上的人工绿洲城市,是几代镍都开拓者用生命和汗水浇灌出的绿色明珠,她像一座绿色的丰碑,记载着镍都儿女建设绿美家园的壮丽诗篇。

  科学布局 规模推进绿色金昌建设

  “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金昌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既是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主体祁连山国家公园组成部分,也是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沙治沙重点地区,多年来饱受风沙的侵袭。林业建设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始终坚持“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方针。自1978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实施以来,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先易后难、由近及远,突出重点、规模治理”的原则,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程建设。相继完成了一期至五期工程建设任务,工程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效,工程区内生态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45年来累计完成建设任务91.0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37.85万亩,封山育林53.23万亩。

  “三北”工程建设,犹如风卷残云般把金昌大地曾经寸草不生、风沙肆虐的茫茫戈壁唤醒,傲然挺立的白杨、馥郁芬芳的沙枣、炯娜多姿的红柳构成的绿色屏障使金昌绿色大增、景色大变,茫茫戈壁生机勃勃,广袤绿洲林草丰美,这块沉寂万年的沙海、荒漠已蜕变为绿色的海洋。曾经“风吹石头跑”戈壁小镇,逐步建设成了绿色、美丽、和谐的现代化生态新城,“中国的普罗旺斯”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名片。

  敢闯敢试 破解难题打造全省样板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环城防护林绵延几十公里的林海巨龙深植出了金昌绿色底蕴,这是一段目标清晰、不断接续的绿色航程。被原省林业厅确定为“三北四期”示范工程的城市环城防护林工程,自2001年建设以来,陆续在市区外围组织实施了绿色长廊一期二期三期、金水湖、东环路、西环路、机场路、西部沙枣胡杨林观赏林一期二期、高速公路枢纽区绿化一期二期、南部生态屏障建设一期等一系列大型防护林绿化工程。在城市外围形成的这条长达34公里的生态“绿飘带”就是通过政府投入,全民义务植树的形式完成的。二十多年来,全市机关干部、企业职工、驻金部队、武警官兵、市民群众、志愿者累计栽植树木500多万株,面积达2.5万亩,实现了森林环抱市区的生态效果。

  环城防护林建设工程的建设在设计上按照“宽林带、大网格、多树种、高标准”和“绿化、美化、香化、彩化”标准实施,采取单沟客土、窄株距、宽行距栽植的整地模式,林木的成活率达到91%,带内林木覆盖率达到90%以上,取得了利用最低耗水量实现植被最大覆盖度的目标。

  利用中水灌溉是工程建设的最大亮点,目前中水利用比例达50%。这是对缺水型城市生态建设的有益探索,是一项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成功做法。这些建设成就不仅得到行内业界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也为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典型经验。

  林海就在身边,花香飘向万家。在这道坚强的绿色屏障的守护下,聆听金水潺声、漫步紫金花海、登高绿意盎然的矿山公园,感受微风拂过沙枣花的清新香气,徜徉其中的市民正是这些工程的建设者、呵护者、受益者,也是绿色镍都、大美金昌的实践者。

  聚焦民生 精准施策彰显林草力量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我市的“三北”工程从启动之初,就把防沙治沙作为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防沙治沙是一个滚石上山的过程,稍有放松就会出现反复。2000年以来,依托“三北”工程重点,我市统筹推进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北部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大规模推进防沙治沙工作。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荒漠化、沙化土地持续呈现“双缩减”态势,累计完成治沙造林62.8万亩,封沙育林(草)89万亩。全面建成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2个,封禁保护面积达42万亩,全市沙化土地面积从1994年的339.77万亩锐减至2019年的167.64万亩。

  蝶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用心血和汗水浇灌荒漠,用智慧和力量播撒的绿色,通过对绿洲内部的沙化土地和重点风沙口进行集中整治,重点沙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根本性转变,沙区植被得到有效保护,沙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要致富多种树”,这是早期对国土绿化事业和群众增收致富两者关系最朴素的描述。我市结合“三北”建设工程,突破建设单一生态型防护林的模式,坚持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实现兴林与富民的统一。在戈壁沙区利用本地光热资源丰富、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等气候特点,发展特色林业。创建5000亩灰枣林节水示范基地,同时建成年加工能力1200吨的红枣初级加工厂1座,储量1500立方米的恒温库1座;以梨、苹果、枸杞、沙棘为主的特色经济林1.15万亩,年产果品4000吨,年实现产值537万元。“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特色经济林产业的规模发展,不仅丰富了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内涵,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更重要的是让沙区人民群众在生态建设中获利,是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实践。

  地企融合 打造生态镍都提升城市颜值

  风云激荡一甲子,沧海桑田六十年。世间万物,皆有价值。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一块青绿嶙峋的孔雀石,终被一代慧眼所识,由此揭开了祖国“金娃娃”的神秘面纱。镍都金昌,因“镍”闻名,更因建设绿色企业被瞩目。

  跻身世界五百强的金川集团公司,在企业发展与建设进程中,始终坚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2009年,金川集团联合相关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涉及园林规划、植保、土壤学等领域的技术团队,为矿区修复寻良策、找良方,在废矿山上建立起“生物群结构稳定、植物多样性程度高、能够自我更新演替”的生态小环境。通过地企联手,军民共建,企业员工、广大市民义务献工,历经10年探索与艰辛,在昔日寸草不生的毛石堆上种植116个品种的74万株苗木,绿化面积3000余亩的绿地系统,被国土资源部命名金川国家矿山公园。金川国家矿山公园项目的建设规模在全国都是罕见的,2018年被甘肃省科学技术厅命名为“甘肃省特色科普基地”。

  多年的建设,金川集团公司借助“三北”工程的实施,形成了防护绿地、专用绿地、公共绿地和工矿企业防护林等较为完整的富有金川特色的企业园林绿化体系。截至目前,共有绿地面积457.54万㎡,绿地率达33.4%,绿化覆盖率40.1%,并多次荣获全国绿委及相关行业的表彰。龙首矿、二矿区入选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白家嘴子镍铜矿入选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一个个耀眼的荣誉背后,是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锦绣答卷。挖掘资源价值,赋能美好生活,是金昌人的追求,也是地方企业的担当和使命,在向大自然索取的同时,回馈给自然的是一片绿色。如今这座新型年轻的工业城市,现代化的厂房掩映在花草树木间,曲径通幽的园林小品遍布厂区。成绩的背后是无数金川人的付出,同样也书写出地企联合的辉煌篇章。

  树立榜样 示范引领建设绿美家园

  “何妨云影杂,榜样自天成。”在金川区龙集里社区总能看到一位老人春夏秋冬乐此不疲地穿梭在树林里,他就是用一生的情怀来植绿护绿的守护人李洪启。这位被尊为“树爷爷”的耄耋老人自1996年退休后,二十多年初心不改、本色不变,带领小区内退休职工和职工家属组成的老年志愿者,仅用5年时间将社区多年的垃圾坑改造成长达十公里的“老年林”。小区外围那片700余亩防护林带,是在“树爷爷”的带领下,小区职工家属和志愿者,跨越20年硬生生地在废矿堆和沙石滩上种下的“青年林”“少年林”,在龙首山下寸草不生的戈壁滩上种下5万多株树木的“洪启林”。这条林带与金川国家矿山公园融为一体,形成城市西北的绿色屏障和城市景观,被甘肃省命名为“省级绿色文明社区”,也被金川集团公司命名为“白泉村志愿者义务植树基地”。这里成了社区环境美化的一面旗帜,是社区居民每年履职尽责的固定场所。

  有一种坚守叫本色,有一种力量叫传承。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群普通的人在传承“三北”精神,多年来我市依托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国家重点公益林、日协贷款风沙治理、防沙治沙以及沿山矿区绿化等项目为载体,陆续新建、续建义务植树基地40处。随着“党员先锋林”“青年林”“三八林”“清风林”等一批典型示范义务植树基地的建成,涌现出了许多植绿护绿典型,金昌依靠这些典型在“三北”工程区打造了一支倾情生态、奉献绿色的主力军。转眼间几十年过去了,全市义务植树尽责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爱绿、植绿、护绿的文明风尚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岁月如歌,奏响人生乐章;初心如炬,辉映榜样的力量。一片林,一生情。像“树爷爷”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为金昌的绿色事业汇聚起了磅礴的力量。这种大爱无私的造林精神,一切作为,只为金昌的天更蓝,春更美。

  创新方式 多渠道构筑生态屏障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吸纳社会资本,拓展造林融资渠道,是推进社会化造林进程的一种新的尝试。为了加快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进程,2019—2021年我市先后实施5个“蚂蚁森林”线上植树公益项目,种植梭梭650万穴,胡杨18.3万株,新增国土绿化面积8.13万亩。完成社会投入资本4130.6万元。蚂蚁森林在金昌落户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全市外围的防风固沙体系,遏制土地荒漠化发展的趋势,有效降低沙尘暴发生的频率和规模。

  植绿的路上不光有实体植树,也有更多的方式等待着我们去体验。作为甘肃省首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市,我市按照方便群众尽责、不拘形式、灵活多样的原则,积极推进“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2019年至今,通过“金昌市全民义务植树网”开设线上项目3个,网上捐款98.43万元,全市义务植树初步实现“全年尽责、多样尽责、方便尽责”。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是植树方式和绿化理念的一次革新,通过互联网和现场植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义务植树由单纯的挖坑种树向认种认养、捐资造林等方式转变。涓涓细流,终成江海。如今,“指”间植绿已在金昌蔚然成风,全民建绿与全民享绿已成共识,“金昌市全民义务植树网”的开通,为造林绿化插上了实体参与和网络参与一体两翼共同发展的翅膀。

  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持续提质增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三北”工程等生态治理项目,多次对防沙治沙、科学绿化、林长制、草原生态保护等工作作出部署。我市相继出台了《金昌市防沙治沙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加快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林业和草原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印发《金昌市科学绿化实施方案》,编制完成《金昌市全域生态绿化建设规划(2021-2025年》。通过召开市级林长制工作会议,坚持督查、考核、激励“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持续推深做实林长制。常言道“心之所向,身必往之。”为压实靠牢责任,市总林长带头履行林长职责,深入县区巡林调研,高位推动解决落实生态用水和造林绿化用地。市级林长办及时将荒漠化防治和“三北”工程建设相关任务和要求纳入年度重点工作和督查考核重点内容,倒逼各级林长、相关责任单位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巩固造林成果。市县区和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进,为全市“三北”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古代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见证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三北”绿色长城,是人类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构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

  山河秀丽本如是,还看杨柳醉春烟。金昌大地山河巨变,绿荫遍地,奏响的是由黄变绿的绿色交响曲,谱写出人与自然重修旧好、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金昌的绿色是几代人奋斗出来的,一代代的传承和接续离不开“情怀”二字,每一代林草人都是以人生为尺,见证大地和山峦的丰茂与复苏,而龙首山则记录着林草人的坚忍与职责。随着时光的流逝,一代林草人的故事已经落幕,又一代人接过绿色的笔继续在金昌大地上书写着绿色的美好,我们脚下土地上的绿色还不断地延伸扩展。播绿不易,守绿更难。金昌的绿色版图还只是“浅绿”,只有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才能不断推动“浅绿”向“深绿”迈进。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天蓝、水清、地绿、山美、城靓,是每一个金昌人追逐的梦想,更是金昌林草人的职责,在“三北”工程建设的路上,林草人将继续用实际行动书写沙海变林海、荒漠变绿洲的精彩华章。 (金昌市林业和草原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