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下好“先手棋” 打好“主动仗”——甘肃农垦集团抗旱减灾保丰收侧记

 2023/10/05/ 08:0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张燕茹 通讯员 宋燕

下好“先手棋” 打好“主动仗”

——甘肃农垦集团抗旱减灾保丰收侧记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通讯员 宋燕

  今年夏秋之际,甘肃多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甘肃农垦集团各企业及早部署,提前谋划,精准施策应对旱情,充分利用高效节水设施、调蓄水池等确保农田灌溉用水,全方位保障农业生产,最大程度降低旱情造成的损失,为全年粮食稳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驾护航。

  未雨绸缪 下好抗旱“先手棋”

  有备方能少患。区域性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农业生产种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破解这一难题,甘肃农垦黄羊河农场建成沉砂池128座、调蓄水池11座,总蓄水能力78万立方米,地下灌溉管网全部实现连通,调灌系统日渐完善。

  2022年底,甘肃农垦黄羊河农场在用水淡季就超前部署,为农场蓄水池蓄水32万立方米,提早做好今年农作物灌溉用水储备。

  今春以来,武威市整体降水偏少。黄羊河农场在年初成立了防汛抗旱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应措施。4月,协调甘肃水投凉州供水公司在辖区修建中水出水口3处,利用武威国际陆港污水厂净化的中水,为辖区林木提早灌水,节约用水指标,减少灌溉开支。

  进入6月,旱情逐步显现。黄羊河农场连续多次召开抗旱应急保障专题会,协调河灌区蓄水池、各机井用水计划及调配方案,明确“分片制定、分时到户、适时调整”的总体布局,全力防范、应对、化解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

  针对地下水水权不足的现状,黄羊河农场多措并举争取水权,上半年通过武威市凉州区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牵线搭桥,成功同武威市凉州区金塔灌区完成跨灌区地下水水权平价交易,交易水权水量95.7万立方米,有效解决了农业发展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不相适应的问题,保障了农作物用水,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

  位于黄羊河农场以西、金昌市境内的甘肃农垦黑土洼农场,同样及早对今年的旱情进行了预判,并针对性地做出预案,在前期水库来水量较为充足的情况下,保证各类农作物能浇则浇,增加亩配水方量,缩短灌溉轮次,加快农作物生长速度,为后期抵御高温干旱做足准备。

  高效节水 打好保产“主动仗”

  近年来,甘肃农垦集团探索实施宽窄行种植、小流量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各种高效节水措施,实现了农作物的精准灌溉,确保水资源物尽其用。

  截至2022年底,全垦区已建成节水农业面积62.8万亩,55.6万亩实现水肥一体化,占到已建成节水农业面积的89%,节水节肥率达到30%以上。目前正在新建和改造提升的10万亩高标准农田,同步配套建设高效节水设施。

  这些高效节水设施和举措,在今年旱情严重的关键时刻“大显身手”。

  通过为播种机械安装使用北斗导航系统智能定位,甘肃农垦金昌农场的青贮玉米实现了“一穴一粒”“一膜三带三行”宽窄行标准化种植,节水效果明显,平均每亩用水量降至310立方米。

  黄羊河农场利用宽窄行种植、小流量滴灌、田间滴灌精细化管理等技术措施,多管齐下减少灌溉水浪费,节约40%左右的用水量。目前已推广使用小流量滴灌带6万亩,建设物联网智能化灌溉系统3.3万亩,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黄羊河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已入选全国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20项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甘肃农垦饮马农场加强了对高效节水滴灌设施的管理维护,并根据各分场种植结构和各类作物的生长习性,有序调整轮灌次序,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及灌溉水量,保证全场作物正常灌水。

  综合施策 落实减损“硬目标”

  针对连续干旱情造成苜蓿、马铃薯等部分作物出现减产的情况,甘肃农垦集团各企业综合施策,积极协调保险公司理赔,同时开展生产自救。

  甘肃农垦饮马农场利用提灌、大渠水、拱水坝等水利设施,加大灌溉引水量,利用大水缩短灌溉时间,避免低涝高旱情况的发生。并在停水间隙,及时抢修渠道、渡槽,清理渠道内的垃圾、杂草树枝等,有效降低渠道水量损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率。还加强青贮玉米、白瓜子、苜蓿等大秋作物滴灌使用、水肥管控、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技术指导,保证秋收作物长势良好。

  为用足用好抗旱水源,甘肃农垦永昌农场加强对干渠支渠维修、农田灌溉维护和田间管理,安排专人负责滴灌系统修补,及时检测土壤湿度,严防跑冒滴漏现象,最大程度将水用于农作物灌溉。永昌农场已投入抗旱河灌水量39.7万立方米,机井灌水量22万立方米,提高了农作物存活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