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两当县:同心浇灌团结花 同向聚力谋发展

 2023/10/20/ 08:22 来源:陇南日报 记者 张埥

两当县:同心浇灌团结花 同向聚力谋发展

  陇南日报记者 张 埥

  一江七河,三省通衢。坐落在山水之间的两当县,有常住人口3.9万人,回、土家、彝、苗等14个少数民族同汉族人民一起耕耘不息,共同建设这片热土。

  “共饮一江水,同为一家亲”,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却有着相同的家园,在两当处处能看到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交融的场景,这是两当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的生动印证。

  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开展以来,两当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人民同心奋斗、团结进步,建设幸福美好的新两当,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次第盛开。

  红色精神引领

  绘制民族团结“同心圆”

  “我们两当的历史就是红色的历史,革命先烈不屈不挠、英勇斗争,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而生活在两当的各族人民都继承了这一优良的革命传统,以团结奋进的姿态共同建设着美丽两当。”两当县档案馆馆长靳秀娟介绍道。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两当县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巩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关键之举,紧紧围绕创建目标任务,在全域深入持久开展“陇东陇南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区”联创共建工作,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方方面面,让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的生动实践。

  完善机制体制,深入系统谋划,积极探索创新,狠抓任务落实,一项项务实举措落地生根、一批批显著成果不断涌现:

  建机制、强保障,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根基,两当县成立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先后制定印发各项工作实施方案,靠实责任、强化管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各项工作的督导考核评估,“一盘棋”布局全域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出实招、明举措,全面凝聚各民族思想共识,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干部学习培训,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文艺演出及文化活动,开展比武练兵活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民族团结进步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当中。

  活思路、新方法,发挥联乡单位、统战专干、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的作用,开展红色文化、民族宗教理论政策下基层“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组织少数民族群众代表重温红色记忆、重走红军路,拍摄“弘扬红色文化、共奏时代华章”主题宣传片,开展“两当兵变红色文化进校园”“小小讲解员让红色精神代代传”等宣讲教育活动。

  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宣传教育69次,印发各类资料9000余份,受教群众达1.2万人次。以红色文化引领,民族团结意识已深深根植在每个两当人心间,成为推动两当全域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红色文化赋能

  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沿着青石红砖铺就的步道前行,一棵枝叶蓊郁、苍劲古朴的槐树进入视线,槐树下有一块石碾盘,不远处的纪念墙上,刻画着“两当兵变”改编大会的场面,这里就是两当县城北的太阳寺红军街。

  近年来,太阳工作站找准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与全域旅游的结合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并充分借助景区宣传等方式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景区活动,以红色文旅产业带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在两当县,以红色文化赋能红色经济,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供内生动能,也已是全域谋篇布局的重要举措之一。

  挖掘红色文旅资源,立足红色特色产业,打造出“一线(太阳—城关—云屏的红色文化特色线路)二街(太阳红军街和老南街)三区(太阳—金洞—杨店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区、鱼池—显龙—云屏乡村旅游民族团结巩固区、两当县城红色文化民族团结示范区)”的两当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格局。

  以打造两当特色文旅品牌为切入点,结合两当县“红色福地”文化底蕴和“长寿之乡”人居特点,设计出“两当县民族团结形象标识”,创新推出“石榴籽”系列文创作品。深入开展文艺精品创作,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精选出“美丽两当·红色福地”主题音乐作品13首,并依托网络平台和电商平台进行宣传推介,广受群众好评。

  两当县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基石,着力筑牢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民族团结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两当全域各族群众聚力同心,共建秀美两当,共享发展成果,两当大地正一步步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景。

  增进民生福祉

  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

  “老马家里要宰牛了,谁来搭把手?”两当县显龙镇梁垭村文化广场上,话音刚落,聚在一起话家常的村民们纷纷起身响应,三三两两帮忙的人群中,满是各族群众忙碌的身影。

  不问哪个民族,村镇邻里间和睦友好的景象在两当并不鲜见。而这一切得益于两当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民生优先,增进各民族群众民生福祉,以民生温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强化医疗保障,全面落实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严格落实群众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政策。全县村组路通硬化路率100%,农村饮水安全、住房安全全覆盖。

  鼓励支持各民族群众创业就业,保障各族人民就业稳定,累计开展招聘会50余场,发布招聘信息320余次,提供就业岗位41000个,输转就业1.1万人。

  聚焦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双百千万”长效产业和“三养一药”速效产业,全县核桃、花椒人均分别达到137株、132株,发展中蜂8.26万群、食用菌1143.3万袋,生态放养鸡130.4万羽、中药材8.15万亩。

  同时,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着力构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全县5个社区设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双向服务窗口。

  在各乡镇、村(社区)推广“民事直说+民族团结”乡村治理模式,瞄准村里事、邻里事、家里事,结合“四邻微网格”,通过“说、议、办、督、评、复”的流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通基层民族事务工作的“最后一米”。

  在全县划定18个警务区,设立14个警务室的基础上,强力推动“一村一辅警”全覆盖,积极发展“双协管理员”等群防群治力量,及时化解各族群众矛盾纠纷。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推动创建工作向服务行业、“两新”组织、窗口单位和执法部门延伸拓展。

  每一项举措落到实处,带来的是民生福祉的有效提升,而增进民生福祉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更是充盈在各族人民心中。

  如今的两当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牢镌刻,一张张手足相亲的笑脸、一个个守望相助的故事、一项项节节攀升的成效,都成为了两当县域“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印证,而这份团结进步、迈向未来的磅礴力量也将持续激励两当各族干部群众为两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