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乡村阅读榜样”王刚
用农家书屋“点亮”群众书香生活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王琴
秋日暖阳下,身着校服的小学生陆陆续续走进麦积区马跑泉镇什字坪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子。一到院内的农家书屋门口,孩子们便默契地停止嬉笑打闹,井然有序地进入书屋,放书包、选书、坐定,动作一气呵成,仅两三分钟时间,便融入书屋安静恬然的氛围中,开始了当天的“四点半”阅读时间。
每次看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小小身影沉浸“书香”的定格画面,难掩的欣喜便会在村党总支书记王刚的眼角悄悄绽放。作为书屋的创建人,书屋的大事小情总能牵动他的神经,一有空余,他便“泡”在书屋,或与干部群众一起静坐“充电”,或组织村民、学生进行读书活动,或整理更新书籍刊物,或检查智慧显示屏运行情况……
走进什字坪村农家书屋,记者看到三面倚墙的书架满满当当,各类书籍分类有序、取阅便捷,桌椅设施朴素而整洁,报纸杂志整齐陈列,一套摊开晾放的文房四宝散发墨汁清香,映托出小小书屋的雅致和乐。新扩容出来的区域内,3台2.4平方米的智慧显示屏又为这里增添了时尚气息。
“我2007年刚接任工作时,村里各项事业发展比较落后,村民文化程度也较低,农闲时间基本就靠打牌、看电视消磨,那时村里矛盾纠纷不断。当时我脑海里就冒出了一个坚定的想法,要在村里建一所公共书屋,让村民有地方读书,有书可读。我坚信唯有读书能让群众改变思想、打开眼界、丰富生活。”王刚说。
2008年适逢全省大力推广建设农家书屋,王刚便带领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谋划推动在原村小学操场边,建起包含农家书屋在内的215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后,协调联系相关部门挑选各类书籍3000余本,内容涵盖科技文化、政策法律、农业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2017年结合村阵地改造,他将农家书屋迁到现在的村党群服务中心,2022年投入33万元对书屋进行了改扩建和数字化提升改造。如今,书屋面积已达130平方米,各类图书数量达到7000余册,每年更新图书300余册,并配置了空调、饮水机、数字化阅读设备。
书屋“建起来”是基础,“用起来”才是关键。王刚回忆说,刚开始的时候,书屋几乎无人问津,村民们宁可闲聊,也不愿走进书屋。“那时候我们村两委成员一边带头到书屋阅读、学习,再向群众讲解。并着手提升群众阅读体验感,做好书屋‘建设、管理、使用、维护’四个方面,对书屋进行规范化管理的同时,提升软件设施,并规定哪怕只有一个人来看书、借书,书屋也要每天按时开门并保持干净整洁,随时为群众提供便利。时间一长,大家也就慢慢接受了,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走进农家书屋这个‘新世界’。现在,我们书屋每年借阅量超过了3000多人次,其中2000多人次是村里的娃娃们。”
从2008到2023年,在王刚带领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的努力下,书屋从“建起来”“用起来”到“活起来”,场地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全、书籍越来越多、惠及的村民群体越来越广。在书香的浸润下,村民的自觉性越来越高,村风村貌也越来越好。
如今,农家书屋基层文化传播阵地的作用越来越大,村民“文化粮仓”的功能越来越全,看书阅读已然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新风尚。近年来,书屋先后被授予“全国示范农家书屋”“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第九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最美农家书屋等荣誉称号。
而在近期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农业农村部共同主办的2023年“发现乡村阅读榜样”评议会上,王刚也被评为全省唯一的“乡村阅读榜样”。
“农村文化建设既要‘送文化’,也要‘种文化’,只有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才能扎得深,结出的果才会甜。今后,我会继续努力让书屋有书读、有人管、有活动吸引,形成聚人气、有活力、可持续的生动局面,用书香为群众‘富’脑袋、‘填’口袋,为乡村振兴增‘后劲’亮‘底色’。”面对荣誉,王刚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对未来守好群众“精神粮仓”充满了信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09月20日第三届“陇韵书香节”阅读马拉松挑战赛举行
- 2023年09月17日“阅见美好”第三届“陇韵书香节”阅读马拉松挑战赛举办
- 2023年09月12日“陇韵书香节”阅读马拉松挑战赛开赛“资深书虫”即日起就可以报名啦
- 2023年08月07日金昌城市书房打造“十分钟阅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