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特色产业“强引擎” 激发乡村“新动能”——天水市打造果菜畜药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农业先行区纪实

 2023/11/02/ 08:51 来源:天水日报 记者 张彬霞

特色产业“强引擎” 激发乡村“新动能”

——天水市打造果菜畜药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农业先行区纪实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张彬霞

  近年来,天水市立足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聚力打造果菜畜药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农业先行区目标定位,深入实施果品产业迭代升级、蔬菜产业提质增品、畜牧产业扩量增效、道地中药材产业标准化提升四大工程,推进乡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特色化发展。2022年,全市果品、蔬菜、畜牧、中药材四大主导产业综合产值达330亿元,主产区农民人均特色产业收入占总收入的85%以上。

  果园改造焕新机

  开启迭代升级致富路

麦积区石佛镇花牛苹果产业园硕果累累

  全市农业部门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绿色发展、质量强果、品牌为先”的思路,加强品种更新和老果园改造,推进果品产业提质增效、迭代升级。全市果品基地面积稳定在230万亩,产量257万吨,综合产值达108.6亿元。

  10月26日,沿着通村公路,记者来到清水县土门镇周山村,清香的苹果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周山村耕地面积2922亩,其中以“花牛”为主的苹果种植面积达1482亩,品种以首红、俄矮、天汪1号为主,苹果产业已成为周山村的支柱产业,也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连日来,果农们抢抓晴好天气,正在抓紧采摘。”周山村党支部书记周彦军告诉记者,今年苹果价格可观,销路也不愁,大部分苹果还未到采摘时节,就已被客商提前预订。

  周彦军表示,村上发展苹果产业已有多年,部分果园树体老化、品种退化等问题日渐突出,成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改造势在必行。今年以来,周山村党支部以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契机,坚持“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着力破解产业发展困局,实施旧果园改造80亩,修建产业路4公里,助推群众产业收益增效。

  “今年,估计村里苹果产业收入10万元的果农比比皆是。”谈起今年苹果产业收入情况,周彦军脸上难掩喜悦之情。

  品种是效益的根本,苹果品质的提升首先靠的是品种。2012年,天水昊源农艺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小峰从麦积区石佛镇流转2268亩山地,大力发展以天水“花牛”为核心的苹果种植产业,公司先后建设无公害、绿色高标准花牛苹果产业园,共栽植果树10余万株。2022年,公司被认定为“甘味”品牌百家奖补企业。

  “目前,我们产业园主要种植的品种是天水‘花牛’,但是我们也在持续引进新优品种,试验新优栽培技术,努力让‘花牛’苹果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赵小峰说。

  近年来,我市重视调整优化果业产业结构、树种结构、品种结构,推进“红、黄、绿色”“早、中、晚熟”果品均衡配置,建成了秦州区天水镇葡萄庄园、草莓小镇,清水县红堡镇草莓小镇,甘谷县新兴镇、张家川县龙山镇、麦积区中滩镇设施樱桃产业园等一批优质高产高效设施果品基地。培育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秦安县安伏镇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苹果),麦积区、秦州区分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秦州、秦安、甘谷3县区成功申报创建国家苹果产业集群。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省级以上果品产业龙头企业45家,推荐秦安雪原果品有限公司申报国家级、天水丰晟农业等6家企业申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支持甘谷康苹果品有限公司等11家经营主体建设苹果智能化分级分选线6条、精深加工生产线2条,苹果静态贮藏能力达到45%,极大提升了全市苹果分级分选包装加工能力。

  推进蔬菜产业提质增品

  突出设施农业建设

张家川县中部蔬菜产业园蔬菜长势喜人

  我市坚持川区与山区并进、设施与露地并举、质量与效益并重,突出绿色有机蔬菜生产、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打造全省一流优质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市蔬菜面积达到111.2万亩,居甘肃省第二位,产量272.4万吨、综合产值102.4亿元,设施蔬菜基地面积达到26万亩。

  10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刘堡镇的中部蔬菜产业园区,在智能化的玻璃温室大棚内,一排排番茄苗枝繁叶茂,身着工装的工人们穿梭其中忙着栽植。

  高效能带来高产量、好品质。张家川县中部蔬菜产业园占地面积148.37亩,2022年4月开工,建设期限3年,计划陆续引进无土栽培、荷兰高产生产模式、新品种新科技,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打造绿色品牌,保障城乡居民“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构建现代循环农业发展体系。

  “产业园在智能玻璃温室内栽植串串番茄,日光温室繁育辣椒等优质蔬菜苗,钢架大棚栽植茄果类、叶菜类蔬菜,预计收入达900万元。”采访中,该产业园区负责人杨俊峰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秦州区杨家寺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张家川县中部蔬菜产业园,清水县红堡镇设施蔬菜基地、黄门镇食用菌产业园等一批规模化设施蔬菜产业园(基地),蔬菜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85.5万亩,标准化生产率提高到77%。同时紧盯国内外高端市场对精品蔬菜需求,大力发展精细蔬菜,近两年新引进培育蔬菜新优品种200多个,创建蔬菜标准园40个,新建改扩建钢架大棚5万亩,创建蔬菜“一村一品”专业村101个,蔬菜商品率达到76%,推广航天蔬菜50万亩,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9%。

  我市积极促进产业融合,大力扶持蔬菜产加销经营主体建设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设施,培育出了众兴菌业和陇浆源、孟菇食品等一批预制菜加工龙头企业。建成农超对接“菜篮子”超市、果蔬线上直销店200多家,营销人员2.4万多人;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55%,全市蔬菜供应充足,质优价稳。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