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新闻发布厅  >  发布实录

《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实录(文+图)

 2023/11/24/ 17:44 来源:每日甘肃网

新闻发布会现场

  11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唐盛利,省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程世强,省公安厅副厅长唐生,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王丽萍,省住建厅总工程师邵斌,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何文涛,团省委副书记张乐群,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马进共同介绍《条例》出台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特色亮点以及下一步宣传贯彻等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二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卢莹主持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省委始终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把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要求作为努力方向,持续提升甘肃省平安建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出台的《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3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平安甘肃建设领域的第一部综合性法规。

  为使大家对《条例》有更加全面的了解,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唐盛利先生,省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程世强先生,省公安厅副厅长唐生先生,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王丽萍女士,省住建厅总工程师邵斌先生,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何文涛先生,团省委副书记张乐群先生,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马进先生共同为我们介绍《条例》出台的背景意义、主要内容、特色亮点以及下一步宣传贯彻等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程世强先生介绍《条例》起草过程和主要内容。

省人大常委会监察和司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程世强

  程世强: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好,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的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

  省委始终高度重视平安建设工作,对平安建设立法作出安排部署。省人大常委会将《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列为2023年度重点立法项目。根据地方立法规范要求,由省委政法委负责前期起草,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提请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条例从起草到出台,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前期调研。从2022年开始,省委政法委、省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分别开展立法调研,对制定条例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为条例立项起草奠定基础。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条例》草案稿的起草。今年年初,省委政法委牵头,省人大监察司法委、省司法厅、公安厅等有关人员和专家学者组成工作专班,积极开展《条例》草案稿的调研论证和起草工作。这个过程中,监察司法委重点对《条例》草案稿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等提出意见建议。今年3月,形成了《条例》草案稿,经省委政法委委务会通过后,送省人大监察司法委。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修改完善形成法规议案。收到《条例》草案稿后,监察司法委组成调研组,赴兰州、临夏、定西、白银等市(州)开展立法调研,征求有关单位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线工作人员对平安建设立法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会同省委政法委就有关重要问题充分论证、反复协商、统一意见,对《条例》草案稿的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及文字表述规范性等方面作进一步修改完善,并印送省委政法委、省政协、省直相关部门以及省人大常委会各工作部门、常委会立法联系点和各市州人大常委会等50多家单位征求意见建议,在省人大常委会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共计收到修改建议80多条。5月初,根据省委政法委等各方面反馈的意见建议,再次对《条例》草案稿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条例(草案)》,于5月18日经省十四届人大监察司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形成《关于提请审议<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草案)>的议案》,提交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

  第四个阶段主要是常委会审议通过。5月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会后,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对草案进行了认真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文本印发省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省直有关单位、市州人大常委会、常委会立法联系点、部分人大代表和社会各方面征求意见,组织专家论证,对《条例(草案)》再次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反复修改,并按立法程序要求提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进行二次审议。9月27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该《条例》。

  《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分为七章,共七十一条,包括总则、风险防范与矛盾化解、重点防控与治理、公共安全保障、基层治理与社会参与、监督与奖惩和附则。主要内容如下:

  (一)第一章“总则”,共13条。明确了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平安建设概念、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对平安建设协调机构职责、经费保障、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以及科技支撑、区域平安一体化建设、宣传教育等方面作出规定。

  (二)第二章“风险防范与矛盾化解”,共11条。要求加强政治安全风险防范,健全社会风险防控工作体系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从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司法预防等方面强化风险源头治理;规定了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等内容,对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等作出了规范。

  (三)第三章“重点防控与治理”,共16条。围绕社会安全稳定,对重点区域防控、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作出规定;聚焦重点难点问题,对常态化扫黑除恶、打击整治突出违法犯罪、网络安全监管、重大网络舆情防控、金融风险防范、校园及周边安全治理、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医疗机构安全风险防控、出租屋管理、流动人口管理及新业态风险防控等作出规定,明确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面的要求。

  (四)第四章“公共安全保障”,共15条。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健全公共安全保障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明确了危险源危险区域排查监管、重要设施设备安全维护、危险物品安全监管、生态环境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物流寄递安全管理、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对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管理使用、公共安全风险分担机制等作出规定,明确职责任务。

  (五)第五章“基层治理与社会参与”,共9条。规定了网格化服务管理、乡镇(街道)社会治理职责、村(居)民自治建设等基层治理方面的内容。围绕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工作,规定了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等组织和个人参与平安建设的内容和方式,并对平安创建工作作出了规范。

  (六)第六章“监督与奖惩”,共6条。规定了平安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公众评价体系建设、表彰奖励、监督与督导等内容。

  (七)第七章“附则”,共1条。主要是《条例》的施行日期和同时废止《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

  感谢程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唐盛利先生介绍近年来甘肃省平安建设取得的成效,《条例》出台的背景意义和特色亮点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省委政法委副书记唐盛利

  唐盛利: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和各位媒体记者朋友见面。首先,衷心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平安甘肃建设的关心关注、宣传支持。《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今年9月27日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今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省平安建设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地方法规。《条例》的出台实施将有效提升我省平安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根据新闻发布会安排,下面我就《条例》出台的背景意义、特色亮点、宣传贯彻等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一、《条例》制定的意义

  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发展环境。近年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和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一手抓突出问题整治,一手抓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平安甘肃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取得显著成效,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治理效能有效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有力服务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长期探索实践中,我们也加深了对平安建设规律性的认识,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党中央新部署新要求,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推进平安建设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一部内容完善、操作性强、符合平安甘肃建设特点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十分必要、意义重大。

  (一)制定《条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平安中国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们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平安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对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作出部署,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的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提出明确具体要求。我们制定实施《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

  (二)制定《条例》是适应当前平安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现实要求。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平安建设面临新的形势任务。从国际形势看,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更加凸显,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不断增多;从经济发展看,我省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突出,一般矛盾和深层矛盾相互交织,协调各类利益关系复杂多样;从科技变革看,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各类违法犯罪加速向网上发展蔓延,网络诈骗、赌博等犯罪活动屡禁不止;从群众需求看,对平安的需要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平安已从传统意义上的生命财产安全,上升到安居、安业、安康、安心等各方面,内涵外延不断拓展,标准要求更新更高。我们所推进的平安建设是领域更宽广、体制更完善、成效更明显、人民更满意的平安。实现既定目标任务,需要新的条例来引领和保障,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三)制定《条例》是破解我省平安建设瓶颈短板和重点难点问题的迫切需要。平安建设覆盖面广、涉及领域多,是一项涉及各地各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各方资源力量齐抓共管、共同发力。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对平安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完善省市县乡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平安建设协调机制,推动工作联动、问题联治、平安联创。但在实际工作运行中,还存在相关部门平安建设职责不明晰、责任落实不到位,社会治理领域信息分割、资源分散,部门协同配合不畅、工作合力不强,基层基础薄弱、工作进展不平衡,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综治中心实战化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我们按照依法治理的思路,在法律的框架内研究解决的办法,落实有关部门法定职责,以更有力、更有效地推动各项工作。

  (四)制定《条例》是发挥立法引领作用提升我省平安建设法治化水平的具体实践。我省原有的《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于1993年11月27日省八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通过,之后分别于2003年、2010年经过两次修订。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社会治理领域的新矛盾、新问题在不断涌现,综治条例所规定的内容要求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平安建设的需要。同时,我省在近几年的平安建设实践中探索、积累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经验和做法。今年以来,省委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作出主动创稳的决策部署,以思路创新、机制变革、作风转变、责任重构为突破口,着力构建服务、防范、治理、打击、塑造于一体的主动创稳工作新格局。制定出台平安建设条例,系统总结提炼固化平安甘肃建设和主动创稳的经验做法,有利于通过法治手段更好地贯彻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建设。

  二、《条例》的特色亮点

  制定平安建设条例,没有直接的上位法,立法主要依据党中央政策文件和散见在多部国家法律中的规定。我们遵循社会风险防控的内在规律,立足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从全面构建“大平安”的工作格局出发,对统筹调动各类资源力量,依法开展平安建设作出制度性安排,将近年来我省平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成熟经验、创新做法上升为法律规范,是一部既体现甘肃特色又符合时代特征的地方性法规。

  一是贯彻党中央精神,体现法治要求。《条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和省委有关平安建设、主动创稳的决策部署进行制度设计。《条例》规定,开展平安建设,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专项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以法治思维谋划推进工作,以法治方式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以法治手段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理顺体制机制,明晰各方责任。针对机构改革各级综治部门撤销,相关职能并入各级党委政法委,平安建设内涵外延不断拓展的实际,《条例》立足于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安全的全方位之治,首次明确了平安建设的主要任务,首次明确了承担平安建设组织协调职能机构的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在防范化解矛盾风险、加强重点防控、维护公共安全、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职责任务,着力构建权责明晰、高效联动、左右协调、上下贯通的工作体系,推动各方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同做好平安建设工作。

  三是强化源头治理,主动防范风险。深化平安建设,既要治标,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又要治本,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条例》充分体现主动创安、主动创稳的工作理念,首次以法规形式明确社会风险防控全链条治理,要求各级各相关部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防控责任清单,精准高效防范化解社会风险;要求政府有关部门坚持依法行政,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发生;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司法,防止因案件办理引发新的矛盾风险。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群众关切。平安不平安群众说了算。《条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平安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和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对治安安全、重点人群服务管理、网络综合治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打击整治新型网络犯罪、校园安全、医疗机构安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物流寄递安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常态化扫黑除恶等专项治理和重点监管作出相应规定,明确对平安建设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实施重点治理,对突出问题实施挂牌整治。

  五是践行共治理念,鼓励社会参与。在社会治理中,政府、市场、社会扮演不同的角色,只有分工负责、良性互动,才能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治理好社会。《条例》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导向,对推进基层治理和社会参与作出规定。明确承担平安建设协调职责的机构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平台,整合资源力量,推动矛盾纠纷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鼓励村(居)民委员会创新群众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畅通诉求表达,完善自治机制;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参与平安建设,形成多方主体有序参与并发挥作用的基层治理架构。

  六是强化刚性约束,压实领导责任。为保证平安建设各项措施任务落地见效,《条例》专章对考核奖惩、督导和责任追究作出规定,明确承担平安建设协调职责的机构要建立健全平安建设考核评价制度,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落实平安建设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县级及以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依法加强对平安建设工作的监督;监察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中,发现相关单位履行平安建设职责存在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的,应当提出监察建议、司法建议、检察建议、公安提示函,督促整改落实。对未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同级承担平安建设协调职责的机构予以约谈、通报、挂牌督办,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三、《条例》的宣传贯彻

  《条例》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下一步,省委政法委将切实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作用,积极抓好《条例》的宣传贯彻,在全社会营造学习条例、宣传条例、贯彻条例的浓厚氛围。

  一是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我们将把宣传贯彻《条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条例》列入法治宣传教育、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宣讲、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组织印制《条例》单行本开展送法上门等形式,全方位、多渠道广泛深入宣传解读《条例》,使各地各有关部门准确把握《条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提高社会各界对《条例》的知晓率。

  二是全面推进组织实施。我们将认真履行《条例》规定的平安建设职责,加强对《条例》贯彻落实的统筹指导和组织推动,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厘清《条例》各项条款中规定的职责任务,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形成合力。针对《条例》中原则性的条文,深入研究,制定细化务实管用、有前瞻性的配套政策;对鼓励性的条文,坚持问题导向,选择好切入点,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逐一抓好落实,确保《条例》规定的各项措施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是切实强化跟踪问效。我们将坚持以学习贯彻《条例》为契机,以主动创稳行动为抓手,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主责、政府主抓、政法主战、部门主建、基层主防的“五主”责任体系,层层压实责任。有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平安甘肃建设暨全省主动创稳考评体系,并积极配合省人大开展对《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及时总结实施成效,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协调解决《条例》贯彻落实中的困难问题,确保《条例》有效实施。

  同志们,各位媒体朋友,再过一周《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就要正式施行了。贯彻落实好《条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积极学习条例、宣传条例、贯彻条例,积极参与到平安建设、主动创稳中来,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甘肃篇章作出应有的贡献。

  再次感谢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平安甘肃建设工作的支持,也恳请今天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我省平安建设和主动创稳工作!

  主持人:

  感谢唐书记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举手示意并通报所在新闻机构。

甘肃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近年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诈骗犯罪案件呈高发态势,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诈骗金额越来越大,给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严重影响社会大局稳定。请问我省在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在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有哪些考虑和措施?

省公安厅副厅长唐生

  唐生:

  首先感谢新闻界的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甘肃公安工作的关心支持。

  今年以来,全省公安机关完善工作机制、密切协同配合,打击治理成效明显提升。一是打击质效有提升。截至目前,全省共破获电诈案件6939起,打处犯罪嫌疑人2.25万名,同比分别上升4.5%、64.2%。全省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和损失同比分别下降25.7%和11.9%,连续28个月保持“双下降”。二是追赃挽损有作为。累计紧急止付冻结涉诈资金79亿元,追缴并返还涉案资金1.64亿元、同比上升178.4%。三是预警反制有成效。累计拦截诈骗电话8000余万次,封堵涉诈域名网址720余万个,核查处理预警信息480万条,成功避免380余万名群众上当受骗。四是综合治理有抓手。各地党委政府切实加强源头治理,列管列控涉诈重点人员2.4万人。公安机关会同人行甘肃省分行、省通信管理局督促指导行业系统查销高危“两卡”2.3万余张,GOIP等新型作案设备200余台,有力推动行业监管责任落实。五是宣传防范有招法。“6·15”全民反诈宣传日宣传活动启动以来,各地积极组织宣传“五进”活动,“点对点”宣传重点人群204万人,研发的有奖举报平台接受线索3400条,发送宣传短信1.4亿余条,制作发布反诈短视频100余个,有力营造了“全民防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在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方面:

  一是进一步推动侦查打击“链条化”。公安机关将深入推进“云剑”“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重点围绕抓金主、铲窝点、断资金等方面开展全链条打击,着力提升打击治理的集群效应和整体效应。优化健全公检法办案协作机制,统一案件定性和法律适用,实现精准打击、高效挽损、从严惩处,着力提升打击治理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二是进一步推动预警反制“前端化”。预警反制是减少群众财产损失的一项关键举措。公安、网信、通管、人民银行、通讯运营商将加强专题研究,不断完善预警反制平台系统,超前布置拦截措施,优化诈骗电话、短信、网址动态封堵和处置机制,提升事前和事中的技术反制能力,保护群众利益免遭侵害。三是进一步推动综合治理“常态化”。持续强化行业源头监管,建立健全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风险监测制度,不断优化风控模型,及时查堵风险漏洞。持续强化属地管控,压紧压实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加大对涉诈重点人员教育劝返、拦截管控的工作力度,全面挤压涉诈违法犯罪活动空间。四是进一步推动宣传防范“多元化”。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针对本系统、本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宣传方案,讲好反诈故事、普及防诈知识,在本领域大力推广应用“国家反诈APP”等应用程序,切实提升宣传的覆盖面、精准度、鲜活性,全面营造“全行业防诈、全社会反诈”浓厚氛围。

  主持人:

  感谢唐厅长的解答,有请下一位提问记者。

中国日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今年以来我省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对照《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规定,如何履行好法定职责,全力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化解劳资矛盾纠纷等方面有哪些措施和打算?

省人社厅一级巡视员王丽萍

  王丽萍: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务实有效举措,全力以赴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一是压实责任,全力推进工作落实。对各市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进行实地核查,确保工作、措施、责任“三到位”。每季度集中开展督导检查,推动根治欠薪重点任务落实。二是源头治理,全面落实工作制度。制定《甘肃省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标准化管理指导手册》,升级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信息监管和预警监测。三是多措并举,快速查处欠薪行为。向社会公布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投诉电话,开发建设“甘肃省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强部门之间联动配合,快速高效查处欠薪案件。四是突出重点,扎实开展专项行动。在前期开展的一系列专项行动基础上,继续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排查化解欠薪问题隐患,做到欠薪问题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坚决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下一步,我们将以落实《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为主线,以落实主动创稳为抓手,从以下四个方面持续发力,助力推进高质量高水平平安甘肃建设。一是持续擦亮人社为民服务“直通车”品牌,畅通群众诉求表达通道,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建“五抓”信访工作格局,树立“迎上去做工作”“主动下访找办法”的工作理念,全力化解“钉子案”“骨头案”;设立“五道关口”,用心用情做好网民留言核查办理工作。二是动态调整乡村创稳网格员,推动群防群治创稳。对全省14765个行政村选聘的乡村创稳网格员进行动态调整,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联合教育、乡村振兴等部门,在全省河流、池塘、水渠等相对集中地区,适时选聘暑期学生防溺水巡查员岗位,切实减少溺水事故。三是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专项治理“五个治理”,全力维护务工人员合法权益、全力化解劳资矛盾纠纷。四是坚持政策体系化、推动立体化、内涵多元化、行动多样化、维权便捷化“五化”并举,全方位暖心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

  主持人:

  感谢王巡视的解答,有请下一位提问记者。

甘肃法治报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我省在加强燃气设施设备安全运行、液化气瓶质量检测、消除安全隐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结合贯彻落实《条例》规定,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全面消除燃气安全隐患、严防发生安全事故?

省住建厅总工程师邵斌

  邵斌:

  省住建厅作为省级城镇燃气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燃气安全监管,每年都会组织开展燃气方面的安全检查。特别是在今年,我们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省安委会安排部署,会同应急、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全省开展全覆盖的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其中9月-11月为集中攻坚阶段,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加快推进排查整治。截至11月20日,全省累计摸排燃气生产、经营、燃气具销售、餐饮单位等重点行业13类企业59007家,全部录入全国城镇燃气整治系统。对其中的52946家开展了现场检查,排查率为94.43%,排查发现各类隐患19378个,已完成整改16730个。二是持续加大执法处罚力度。截至11月20日,全省共开展执法处罚169次,处罚金额86.48万元。下达监察指令书44份,查办案件68起,移送司法1起,公开曝光执法典型案例11起,初步形成了严管重罚的违法违规的高压态势。三是大力推进燃气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全省共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3.91亿元,实施燃气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项目57个,截至11月20日,已完成改造燃气老旧管网404.48公里,对92.32万户燃气用户安装燃气报警装置等。四是广泛开展燃气使用安全宣传。制作《陇小飞燃气安全宣传动画》,制定《餐饮场所安全用气明白卡》,发出燃气安全教育提示短信42万条,发放燃气安全使用宣传单6.8万余份,提升社会公众燃气安全使用意识。

  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条例》的贯彻落实,持续推进全省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发挥省级工作专班统筹协调、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应急、市场、商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切实加大隐患排查、联合执法等工作力度。在高质量完成集中攻坚阶段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持续开展全覆盖、无死角的排查整治“回头看”,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全面完成整治、对账销号。加快推进燃气老旧管网更新改造,不断提升燃气本质安全。深入开展燃气安全宣传教育,筑牢社会公众保护燃气设施和安全使用燃气的意识。推动城镇燃气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不断完善我省城镇燃气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

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何文涛

  何文涛:  

  就刚才记者问的这个问题,我再补充几点。

  今年以来,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深入聚焦燃气气瓶生产、检验、充装环节和燃气器具生产、流通环节以及燃气质量安全监管,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省局党组专题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及时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统筹指导全系统有力有序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先后制发工作简报13期,发出工作提示函21份。市、县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有效构建起“省局统筹指导、市局组织实施、县市区局和基层所终端发力”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督导检查。由各级市场监管部门领导带队,采取“四不两直”、明察暗访等方式下沉一线开展调研督导,有力推动工作责任落实。省局督导检查组对各市州局进行全覆盖督导,指导各地开展“拉网式”排查摸底,对发现的各类问题隐患以工作提示函形式反馈市州局纳入台账整改销号,并对隐患整改情况组织开展督导检查“回头看”,目前省局督导发现的400个问题隐患已整改闭环。三是强化监管执法。组织开展燃气器具及燃气质量监督抽查,完成抽查252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50批次,及时向社会公示并依法处理。在此基础上又新增6类940批次燃气器具及燃气质量监督抽查计划,目前正在组织实施。组织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全省累计检查燃气相关企业6012家,发现问题隐患1323个,查办案件103件,罚没80.7万元,移送司法机关1起,曝光典型案例11起。四是破解监管难题。着力破解燃气气瓶监管难题,部署并上线运行气瓶信息化归集系统,实现了气瓶充装质量追溯管理。着力破解燃气器具监管难题,建立燃气器具经营单位进销货台账一本通制度和燃气器具源头追溯及流向追踪机制,有效落实燃气器具经营单位主体责任。着力破解基层监管质效难题,抽调技术专家赴基层一线开展燃气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宣贯和技术培训,推动基层监管履职能力不断提升。着力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向社会公布省局及各市州局举报电话,公开征集燃气安全领域违法案件线索。五是加强安全宣传。指导全系统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发布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相关新闻476篇次,印制宣传手册、海报、视频等17828个,引导用户了解掌握燃气安全知识。省局在抖音号“市话实说”栏目连续制作发布5期节目,向社会公众展示执法人员对“家用燃气灶”等产品现场执法检查情况,点击量超过20万人次,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

  下一步,省市场监管局将以《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发布实施为契机,以深化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载体,努力推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燃气安全监管职责落实落细。主要在五个方面持续发力:一是持续开展隐患大排查,实现问题大起底,坚决守牢安全底线。二是持续紧盯问题大整治,实现问题整治闭环。三是持续开展执法大检查,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四是持续推动效能大提升,不断创新监管方式,着力破解监管难题。五是持续开展安全大宣传,努力营造良好的燃气安全社会氛围。

  主持人:

  感谢邵总工和何局长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有请下一位提问记者。

中国网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目前我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取得哪些成效?对照《条例》规定,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中如何发挥好群团组织的作用?

团省委副书记张乐群

  张乐群: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今年以来,团省委认真落实全省主动创稳推进大会和全省预防治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见效。一是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持续强化。组织动员全省各级团组织、志愿者队伍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围绕宪法、民法典以及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45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30余万份,覆盖青少年20余万人。举办6期全省中小学“同上一堂法治课”,全省580余万人次中小学生同步线上观看直播。开展青少年模拟法庭14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达5万余人次。二是青少年安全自护意识不断提高。围绕青少年在防溺水、防校园欺凌、防电信网络诈骗、防网络暴力、禁毒防艾等方面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组织开展“青春自护·有你有我”青少年自护教育系列活动6988场次,覆盖青少年67.66万余人次。开展留守儿童假期陪伴活动437场次。组织心理专家志愿者团队,普及考前心理放松、心理减压等技巧,开展中高考减压活动135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51.28余万人次。创建131家“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为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保驾护航。三是12355青少年服务台作用更加凸显。聚焦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和现实需求,运用“2队+2线+2面”服务模式,常态化为全省青少年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疏导服务。截至目前,共受理来电3200余次,服务1.8万余人次,服务时长9000余小时,倾情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和团中央工作要求,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以纵深实施《甘肃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年—2025年)》为统缆,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动员优势,推动全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持续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深化。打造全省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法治课”工作品牌。运用团属新媒体矩阵,策划推出一批形式新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网络法治宣传产品。二是持续推动12355青少年服务台提质增效。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成为青少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重要端口。三是持续推动预青工作形成更大合力。围绕预青工作任务分工,有效联动公检法司等相关部门,巩固拓展社会化工作路径,推动预青工作走深走实,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平安甘肃、法治甘肃贡献青春力量。

  主持人:

  感谢张书记的解答,再请一位提问记者。

省广电总台广播新闻中心记者现场提问

  记者:请问基层协助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养犬管理工作,开展依法文明养犬宣传教育、调解因养犬引起的纠纷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及工作成效?下一步,街道社区在排查化解物业管理、婚姻家庭矛盾纠纷、加强网格化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打算和考虑。

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马进

  马进:

  感谢媒体朋友对基层平安建设工作的关注,街道作为平安建设工作的前沿阵地,始终认真履行好基层治理、主动创稳等各项工作。今年以来,我们针对群众反映的因养犬引起的矛盾纠纷问题,主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养犬管理工作,一是联合辖区派出所、执法中队成立整治队伍,在全街不定时开展犬只管理整治工作60余次,全力减少、消除犬只扰民、伤人等安全隐患。二是组织各社区用好“楼院议事会”协商议事平台,由社区网格党支部牵头,打造以“五老”人员、物业管理人员、热心群众、志愿者等为主体,司法所、人民法庭为专业法律指导的评议团,及时就地协商解决因养犬导致的楼道卫生差、因遛狗不拴绳带来的安全隐患等各类“院内纠葛”投诉18起,让小问题院内解决、小矛盾就地化解。三是利用好线上“楼院微信群”宣传引导+线下网格员每日巡查和楼院长日常入户排摸机制,积极宣传文明养犬相关法律法规120余次,开展牵好“文明绳”、养宠“不掉链”宣传活动20余次,形成争当文明养犬的践行者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严格贯彻执行《甘肃省平安建设条例》,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田字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三条线协同发力,着力做好矛盾风险的排查化解工作。一是按照《条例》中规定的防范社会风险、化解矛盾纠纷的平安建设主要任务,结合《甘肃省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办法(试行)》、城关区“一网两访三为”基层治理模式,做好35个城市社区网格和5个专属网格的基础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化解等各项工作,通过“小网格大联勤”的模式,实现力量在网格聚合、信息在网格采集、问题在网格解决、纠纷在网格化解、服务在网格提供。二是将诉求矛盾划分为民生、民事、民娱和民意四大类型精准施策,建立集议、附议、定议、论议、示议、践议六个步骤协商解纷,打造“网上四合院”“楼院议事会”“友邻议事室”三大矛盾化解阵地,持续探索“四民六议三结合”基层协商解纷工作法,真正将问题解决在初始、矛盾化解在属地。三是结合《条例》中平安建设的协调职责,继续整合基层解纷资源,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按照“一中心三平台多阵地”主动创稳体系,打造“委员+中心+一庭一室两所”矛盾联调机制,由街道政法委员统筹法庭、派出所、司法所、检察室以及相关部门、律师等各方力量,及时有效解决辖区重大矛盾纠纷,真正将问题化解在属地、止步于未诉。

  主持人:

  感谢马书记的解答。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需要单独采访或者进行深入报道的媒体朋友会后联系省政府新闻办。

  希望新闻媒体加大关注力度,为推动全省主动创稳、深化平安建设,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甘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做好政策宣传报道。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今天的发布嘉宾。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