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间有大作为 绘就共富新图景
——永昌县红山窑镇发展吨包袋产业解锁共富密码
记者 秦小泉 刘翠梅 武玲奕 屈冰
冬闲时节,寒风凛冽,永昌县红山窑镇毛卜喇村的吨包袋加工厂的车间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数十名工人脚踩缝纫机,手中的原材料上下翻飞,缝包底、接包边、安包带等工序行云流水,伴随着缝纫机的哒哒声,一个个针脚细密、做工精细的白色吨包袋逐渐成型。
“我们在吨包厂上班是按件计费,做得快一天能挣近200块钱。”毛卜喇村的祁晓蓉是加工厂的一名工人,她一边熟练地整理着包带,一边说道:“能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挣这么多钱,真的高兴、满足。”
近年来,永昌县红山窑镇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增加两个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村集体经济收入),立足各村实际,大胆探索实践、创新发展路径,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村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在毛卜喇村、马家坪村、山头庄村探索建立三处吨包袋加工“共富车间”,让村民群众当上了“工薪族”,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致富。
现阶段,毛卜喇村、马家坪村、山头庄村三个车间每年可生产吨包袋20万条左右,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群众每年增收3.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10万元以上。
产业发展前景好
小小吨包袋有大“钱”坤
提起吨包袋,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工业生产线上运输装卸的那一个个“大白”。
随着市场竞争持续加剧,产品包装、装卸、运输已成为企业重要的成本构成,是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化肥、饲料、化工品等装载重量比较大的粉状、颗粒状或块状物品,吨包袋可以减少包装次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包装成本,在物流运输方面,吨包袋可通过堆叠和捆绑的方式节省空间,提高运输效率。
相比传统的小包装,容量大、韧性强、寿命长,还可以重复使用的吨包袋成为了各大工业企业、农业企业的首选。据统计,河西地区目前吨包袋年用量预计在100万条,2025年预计达到年用量150万条。
“我们车间的产品完全不愁销路,可以说是供不应求。”马家坪村委会副主任赵永祥告诉记者,如今建立的三个吨包袋加工车间与金川集团、金泥集团、金铁集团等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供应关系,构建起了“党组织+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企业订单”的经营模式,畅通了销售渠道。
车间办到家门口
集体经济“水涨”带动村民收入“船高”
村头小车间,就业大宝藏。永昌县红山窑镇马家坪村吨包袋加工厂是红山窑镇最先布局的一处“共富车间”。1000平方米的钢制结构车间内,二十台电动缝纫机整齐排列,着装整齐的女工们麻利地移动着手中的料子,机针快速游走,“哒哒”声不断回响在车间内。
“乡村空心化不是没人愿意留在乡村就业生活,而是因为产业发展不充分,岗位少、收入低。”为打开镇村产业发展之“锁”,红山窑镇精打细磨“共富车间”,从车间选址、产业类型、运作模式等多方面着手,有效解决“务工”与“务农”、“钱袋子”与“孩子”兼顾的问题,引领农村富余劳动力用勤劳的双手撑起致富增收的梦想,走出一条产业发展、农民增收、集体经济增效的发展新路径。
在车间选址上,红山窑镇充分考虑便利性,以方便群众为主。把车间地址选在镇上、村里,同时购置通勤车,组织员工选择就近车间,打通上下班的“最后一公里”,最大限度保障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其中,毛卜喇村争取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0万元,将7栋闲置校舍改造为生产车间、原料和成品库房、办公生活场所,购进30台双针式缝纫机并同步配套上了水电等基础设施。如今,毛卜喇村吨包袋加工厂内青瓦白墙的生产车间、存储库房坐落有致,往日的陈旧校舍摇身一变,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梦工厂”。
在产业类型上,红山窑镇选取了技术门槛低、操作上手快、灵活性极高的吨包袋生产加工为车间主营业务。以缝纫为主的加工工序没有劳动时间限制,车间内的机械设备操作简单,从原材料到制作成品基本属于单独作业,劳动强度和入行门槛相对较低,员工可以按生产要求在家中自行生产,也可以在车间集中生产,实现灵活就业。目前车间已吸纳百余人就业,其中主要以脱贫户、留守妇女为主。
在运作模式上,红山窑镇通过镇党委牵头,成立总公司,各村合作社以项目资金和基础设施投入折资入股总公司,村民以劳动力、资金入股合作社。由总公司负责整体运营并提供技术指导,合作社负责组织村民进行生产,收益按照入股比例进行分配,农户收入为工资和入股分红,取得群众就近就业致富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双赢”局面。
三处加工车间建成运行后,吸引了一大批有就业意愿但难以走出家门的农村妇女,来到这里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实现“挣钱持家两不误”。“这个活儿一年四季没有季节的限制,你看空调都给我们架上了,坐在这儿风吹不着、日晒不着,环境好还能挣钱,对我们老百姓来说真的好。”同样在吨包袋加工车间实现就业的陈永香对记者说。
据红山窑镇毛卜喇村党总支书记苏永国介绍,吨包袋加工车间建成以后,不仅填补了村里第二产业的发展空缺,而且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达到8万元以上,带动群众年增收在3.5万元以上,实现了集体经济“水涨”带动村民收入“船高”。
授人以渔谋长久
实现“共富车间”长效发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实现“输血”变“造血”,红山窑镇在镇区、马家坪村、毛卜喇村设立了吨包袋加工培训基地,对有意愿的村民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免费培训,培训合格后由镇政府颁发培训合格结业证。同时,吨包袋车间将每项生产任务“明码标价”,实现一产品一价格,培训合格的人员可自主选择就业地点和作业方式,以产量为依据进行结算。
家住红山窑镇马家坪村的已脱贫户秦秀霞,家里养了20多头牛,清晨将牛赶出去放,下午太阳下山才去赶牛回来,中间整整空闲了大半天。起初,得知村里开设了吨包袋加工车间,秦秀霞心动不已,但想着自己天天围着灶台转,文化水平不高又没有技术,心里就打起了退堂鼓。
得益于吨包袋加工培训基地的设立,秦秀霞如愿进入吨包袋加工车间做了一名操作工,跟着熟练工人学习缝制吨包袋,每月收入接近3000元。“我现在也算是拥有一技之长了。”秦秀霞满怀期望:“我现在还属于初级工,要多学多练,等后面干熟练了,希望能像师父一样拿高薪!”
秦秀霞口中的师父,是马家坪村吨包袋车间的熟练工赵吉娟。今年,她拿到了全厂最高7000多块的月工资,成为了厂里人人学习的榜样。赵吉娟告诉记者,早几年她在城里打工,听说家里建了厂就回来了。“厂子离家也近,这样带孩子照顾家里方便多了。”谈起现在的收入,赵吉娟脸上乐开了花,她说,“7000块钱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收入,但是现在车间采取‘计件+奖励绩效’的方式发放工资,只要熟练度高、肯吃苦就能拿高薪。”
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提高。如此“授人以渔”式的培训机制以及顾家、养殖两不误的从业模式,在吸纳农村留守妇女等富余劳动力方面显现出极大优势。此外,按照企业化员工管理要求,吨包袋加工车间为员工集中办理了工资卡,每月15号工资准时发放至工资卡。其中,初级工月工资平均在2000余元,熟练工月工资5000余元,高级熟练工月工资7000余元,并设立全勤奖,周、月、季度、年度生产冠军奖,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潜力,实现“共富车间”长效发展。
小小的“共富车间”,以破竹之势,让产业致富、乡村振兴的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下一步,红山窑镇将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吨包袋加工产业,让特色产业的红利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引擎”、村集体经济的“压舱石”,发展成为富民强镇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2月14日满帆快进正当时——金昌市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 2023年12月10日【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中国镍都的新腾飞——金昌市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
- 2023年12月04日前三季度金昌市大口径财政收入67.90亿元
- 2023年12月04日【强信心 稳经济 促发展】金拓锂电:金昌是一片投资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