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让群众安居亦安心——2023年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交出暖心民生答卷

 2023/12/20/ 09:52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李茂恒 李小龙 张春燕 陈德政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茂恒 李小龙 张春燕 陈德政

  甘肃是我国生态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这里超过50%的国土面积位于自然灾害高发易发区,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2.07万处,受威胁人口240多万人。

  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今年初,我省将“完成4万户15.23万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列为2023年省委省政府十件为民实事之一。

  将好事办实,将实事办好。今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紧扣“搬出安全”, 聚焦“应搬早搬、应搬尽搬”,精准识别、有序组织,稳步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确保每项政策落地、综合配套到位……实现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多重效应。截至12月14日,已有36046户群众搬入了新家,占年度计划的90.12%。

  办好“一件要事”

  自2022年启动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以来,我省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谋划、一项民生工程来推动、一项乡村振兴工作来部署,形成“省级统筹、市负总责、县区落实”的工作机制,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小雪过后的永靖县盐锅峡镇焦家村,寒风开始萧瑟起来,但对刚刚搬进新家的74岁崔庆国老人来说,心里却十分暖和。趁着天气晴好,老人把这栋22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收拾得格外干净整洁。

永靖县盐锅峡镇搬迁群众崔庆国正在打扫新家

  “家里我最满意的就是我的房子了。以前住在山上,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还要操心要是下了大雪怎么办?现在搬到这里,家里也装了电地暖,我就跟着儿子一家享福了……”说起以后的生活,崔庆国老人又充满了新的期待。

  根据对地质灾害威胁区农户进行的全覆盖摸底情况,盐锅峡镇最终确定今年对36户受到严重威胁的群众进行集中搬迁安置。“搬迁群众原来生活的地方位于黑方台边缘滑坡区,巷道狭窄、路灯稀少且交通十分不便。现在搬来的这里紧靠焦家村下庄中心村的位置,又靠近309国道,群众就近发展高原夏菜等产业更加便利,最重要的是也没有改变他们正常的人情往来。”盐锅峡镇党委书记白树彦对搬迁群众的情况了如指掌。

永靖县盐锅峡镇焦家村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

  永靖县的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探索也是我省鼓励整片区、整村组、整山头、整沟壑搬迁的有益尝试。据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坚持以点带面、以户带村、整体推进,优先将地质灾害威胁区和河湖管理范围及暴雨山洪灾害受灾区内受威胁程度严重的搬迁对象纳入搬迁计划。

  同时,按照《搬迁范围及对象认定办法》,逐村摸排、逐组核查、逐户征求意见,精准识别搬迁对象;坚持“四避开”(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四靠近”(靠近县城、小城镇、产业园区和中心村)“四达到”(产业能升值、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强、公共服务好)原则,科学选址,高标准规划建设。今年,全省新建安置点260个,新建改建农村中小学、幼儿园24所、村卫生室54个、养老服务中心8个。

  释放“政策红利”

  在古浪县裴家营镇避险搬迁一期项目安置区,一排排崭新的二层居民楼整齐排列。今年9月,苏有清从岳家滩村搬到了这里。“以前住在土坯房里,干什么都不方便。现在老人孩子看病、上学都方便,最关键的是我就只花了装修的钱!”谈起入住感受,苏有清感慨地说道。

古浪县裴家营镇避险搬迁安置点(资料图)

  为降低建设成本,减轻搬迁群众负担,今年,古浪县财政承担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费用后,根据住房建设成本确定购房价格,20万-30万元的每户县财政再补助3万元,超过30万元的每户再补助5万元,共对607户搬迁户发放县级补助资金1934万元,做到了群众自筹资金能承受。

  此外,古浪县还协调金融机构推出“住房贷”等个性化产品,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为有意愿的搬迁群众发放全额贴息贷款2145万元,解决了群众资金需求的“燃眉之急”。

  而这,只是我省着力解决搬迁群众“钱从哪里来”后顾之忧的一个缩影。受限于脆弱的生态环境和复杂的地理条件,我省生活在地质灾害威胁区的群众收入来源单一且抗风险能力差。

  为加大资金筹措和整合力度,拓宽资金整合渠道,我省制定了“10+‘5’+N”的搬迁补助标准,推动落实财政补助10万元、贴息贷款5万元的同时,鼓励各地统筹整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城镇建设、教育卫生、防灾减灾、生态环保等领域各类政策资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整合利用机制,今年预拨补助资金38.2亿元。

  各地在统筹用好全省补助资金的前提下,又根据当地群众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求,着眼政策红利最大化惠及搬迁群众,不断细化完善配套政策,全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细落地。

  在定西,陇西县、岷县在落实“10+‘5’+10”的基础上,每户又分别财政补助5万元、2万元;安定区、临洮县、渭源县、漳县分别为搬迁农户每户提供10万-15万元贴息贷款;临洮县通过成本价出让建设用地,安置点每平方米造价低于市场价格1200元以上……极大地降低了群众购房成本。

  建设“幸福家园”

  金山镇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最西端沿山地带,南依祁连山,西靠永昌县。全镇34%的农户处在地质灾害频发易发地区,66%的农户处在生态敏感区,群众搬迁意愿十分强烈。

  从2022年开始,凉州区抢抓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政策机遇,系统谋划,科学布局,坚持把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有机结合,将金山镇建成全省唯一一个“整镇搬迁”安置社区,两年累计搬迁入住1087户3843人,基本实现了“整镇搬迁”的目标。

武威市凉州区金山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资料图)

  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致富。今年,金山镇把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推广“小群体、大规模”养殖,续建养殖暖棚153座52200平方米,可投栏进畜牛300头、羊2000只,增加农民收入200万元。

  此外,金山镇还谋划建设存栏种羊3000只的金山镇村集体经济产业园,预计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让搬迁群众吃上了家门口的“产业饭”,逐步形成“一镇一社区、一户一产业”的乡村发展新格局。

  为让群众搬出来后有产业、能致富,有就业、能增收,有保障、能幸福,抓好搬迁“后半篇文章”,我省坚持把培育富民产业作为治本之策,支持各地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特色手工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产业,通过技能培训、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措施,确保搬迁群众增收产业实现全覆盖。

  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搬迁群众增收的关键,内部挖潜与对外输转并重:

  ——通过实施产加销项目,带动安置区在家门口产业链上务工,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

  ——通过推广以工代赈,实施农村道路、水利等小型工程,设置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为无法外出的搬迁群众提供就近就业;

  ——通过加强东西劳务协作,点对点、一站式输转,基本实现有意愿的劳动力应转尽转。

  搬新家,换新颜,以后的日子美又甜。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如今,全省各地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的村民们,正用勤劳的双手谱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一个个关于美好生活的故事正在新农村徐徐展开……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