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敦煌风】以“中国式”速度安顿好受灾群众生活

 2023/12/21/ 08:34 来源:新甘肃

  胡印斌

  天寒地冻,大爱无声。

  12月18日,积石山6.2级地震发生后,各方迅速行动,拨付款项、调集物资、搜救人员。据记者现场报道显示,大河家镇灾区已搭起540余顶帐篷,帐篷内燃起了火炉,村民也能吃上一碗热腾腾的牛肉面。而由X线车、手术车、检验车及保障车组成的“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也开始为伤员手术。

  有遮蔽风雪的帐篷,有火炉,有热面,有医护人员,这样的场景让人欣慰。经历了地震来袭时最初的慌乱、惊恐与无助,如今各项应急救援工作正在全面展开,寒风中的受灾群众,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温暖。

  是的,我们无法阻挡突如其来的天灾,但可以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使之不受冻、有饭吃、有基本药品等,这也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地震破坏的,不仅仅是城市、乡村,房屋、道路,也打乱了原本的社会组织和生活秩序。这就需要有关各方迅速打通阻隔,恢复秩序,重建这个社会的各种连接。

  这也意味着,地震语境下的各项工作都应服从、服务于紧急抢险救灾。比如资金的下发和物资的发放,就是一件大事要事。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拨付了不少资金、调集了很多物资,这些资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安全稳妥地抵达最需要的地方,无疑考验各级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智慧。

  这中间,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范操作,确保资金及时到位,物资有序配置;另一方面,也要畅通信息渠道,随时了解基层一线真实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顺畅有序地把资金和物资落实到位。

  如今信息发达,哪怕是偏远的乡村,群众也对社交媒体不陌生,有关各方应广泛搜集各方面情况,及时研判,及时处置,及时保障,切实安顿好老百姓的基本生活,帮助他们渡过眼前这道坎儿。

  从目前各方反馈的信息看,很多受灾群众都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基本生活无虞。也应注意到,那些震灾不太严重的乡村和社区,也要扎实排查,务求不漏掉一个村、一个人。

  来自党和国家的关怀、来自各级政府的帮扶、来自社会各方的救助,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民众自救努力,终究会汇聚成一股股修复创伤的洪流,让受损的生活重新热气腾腾。

  家园之所以成为家园,是因为那是群众像燕子啄泥一样一点点累积而成,一朝破损、坍塌,当然要全力去重新构建。尽快为他们安顿好基本生活,是一切重建的前提。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