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强工业 抓项目 兴产业 惠民生——武山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写

 2023/12/28/ 14:57 来源:天水日报 记者 李旺旺

强工业 抓项目 兴产业 惠民生

——武山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特写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李旺旺

  冬日里的武山大地,满是激情昂扬的奋斗气息。走进工业集中区,各企业里机械轰鸣、生产正酣,一批批高质量工业产品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来到温室大棚,蔬菜种类齐全,长势喜人……一幕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景尽收眼底。

  今年,武山县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负重自强、顽强拼搏,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大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不懈狠抓项目建设,不断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经济运行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态势。

  工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记者走进武山县陇禾康公司看到,年产1.2万吨果蔬精深加工项目热风烘干生产线全速运转,工人正忙着烘干蔬菜,并依次分拣、包装。

  该项目占地面积33.81亩,总投资4780万元。项目建设有蔬菜热风烘干生产线、蔬菜速冻生产线、冻干蔬菜生产线各1条,并配套建设500㎡冷藏保鲜库一座、恒温周转库一座,就近建立蔬菜基地8000亩。

  “今年9月份3条生产线正式投产,目前我们已生产了100多吨的脱水豆角、土豆、芹菜、韭菜,销售额600多万元。”甘肃武山陇禾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称德说,企业通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对农民种的蔬菜进行保价收购,保底不封顶。公司正常运转后可带动3500户菜农增产增收,同时吸纳附近群众120人就近就业。

  产业兴则经济兴。武山县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首位产业,狠抓基地建设、品质提升、品牌培育、市场开拓、链条延长“五大重点”,推行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膜覆盖、露地栽培、间作套种、复种蔬菜“六种模式”,全力打造“50亿级”蔬菜全产业链,构建了“一区五片两带”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了“武山韭菜”“武山豆角”等一批全国知名蔬菜品牌。

  走进武山县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标准化智能玻璃温室,一排排无土栽培的番茄、黄瓜长势正旺,绿油油的幼苗茁壮成长,工作人员穿梭期间忙着打杈、浇水。

  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李文平告诉记者,今年园区二期项目建成了2万平方米标准化智能玻璃温室一座,配套建设有水肥一体化设施、控制中心、冷链物流、分拣包装、仓储保鲜等设施设备,重点开展集约化育苗、无土栽培、新品种引进试验、蔬菜品牌培育等综合服务,实现了智能化、标准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了蔬菜产业示范引领支撑水平。

  近年来,园区充分发挥新技术应用优势,研发的10米跨多层无立柱钢架塑料大棚和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已在全县及周边地区广泛运用。同时, 园区积极推广集约化穴盘育苗、山地辣椒育苗移栽、有机生态型基质栽培等实用技术10多项;引进示范番茄、辣椒、黄瓜等13类蔬菜156个品种,筛选优良品种56个,累计推广优质种苗1.2亿多株,推广种植面积达10万亩,示范带动山丹河、大南河、榜沙河流域10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和83个蔬菜专业合作社5万多名蔬菜种植户实现了技术升级,直接受益人数达22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二期项目,选用一些国内优良的蔬菜新品种进行智能化、标准化生产,实现园区的创收。”李文平说。

  今年以来,武山县依托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聚力绘制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全县预计实现生产总值82.1亿元,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增长8%。

  使命催人奋进,逐梦惟有笃行。放眼武山大地,经济运行质效齐升,农业生产承压保稳,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市场消费持续向好,民生福祉扎实推进……一份份稳健的答卷,见证了武山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