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民生

张掖:让未成年人共同沐浴文明新风

 2024/01/08/ 08:56 来源:张掖日报 记者 吴玉杰

张掖:让未成年人共同沐浴文明新风

  记者 吴玉杰

  仲冬时节,走进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张丽婷正在为孩子们做康复、检查身体,这些孩子或被遗弃、或智力障碍、或身体残疾……

  “每个孩子背后都有不幸的故事,我们能做的就是保护他们,帮助他们治愈心灵创伤。”张丽婷至今还记得那个叫小泽的男孩。小泽是一名脑瘫儿童,发育迟缓,父亲也因智力残疾无法照顾孩子,家庭收入以低保为主,如何让小泽有良好的成长环境?2023年10月,张丽婷了解情况后,立即驱车前往小泽家,通过做思想工作、带小泽父亲参观儿童福利院等,顺利为小泽办理了入园手续。初入园时,小泽因不适应新环境,每天吃饭特别少,情绪极不稳定。在康复师和“妈妈”们的精心照顾下,经过两个月的康复训练,小泽的恢复情况特别乐观,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还能听懂“起来”“穿鞋”“再见”等简单的词语。“我们相信,只要有爱,用心呵护,他们的明天会越来越好。”张丽婷信心满满地说。

  儿童福利院这个特殊的大家庭,承担着特殊儿童的抚育、培养、教育和权益保障工作,需要坚定护佑孤残儿童的执着信念,也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更需要“特别的爱”。“近年来,市儿童福利院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体职工坚守‘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的工作初心,履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庄重承诺,切实为未成年人构筑起了一道防火墙。”市儿童福利院院长王英介绍。

  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护理员杨婷婷每天都以“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的“超越血缘”爱护每一个孩子。“我们每天给孩子们擦手、喂奶、喂饭、换尿不湿,虽重复着同样的工作,可看着他们茁壮成长,我们打心眼里高兴。”说话间,杨婷婷手里也没闲着,五个月大的小天天哭闹不止,她熟练地抱起襁褓中的孩子,边走边哼着早已烂熟于心的摇篮曲,不一会儿,小天天在她的怀中安然入睡。“我也是一位母亲,怎样照顾我的孩子,就怎么照顾他们,我想让他们和我的孩子一样,有享受母爱的权利。”杨婷婷满眼爱意地看着孩子们说。“有时候忽然听见他们叫妈妈,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一声妈妈,一生呵护。和杨婷婷一样的护理员“妈妈”共13位,照料着60多名儿童。“我们实行两班倒,每班上24个小时。除了日间照料以外,每天晚上12点和凌晨2点还要巡夜,检查孩子的睡眠状况以及有没有生病、发烧等突发情况。”杨婷婷介绍,她现在也是“半个医生”,可根据孩子的饮食情况和排泄物判断孩子的健康。

  护“未”成长的“先锋队”除了无微不至照顾孩子们生活起居的“爱心妈妈”,还有时刻关爱和守护未成年人茁壮成长的“护苗园丁”。在张掖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身体健康,有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却不愿意和别人交流,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守护漫天繁星,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张掖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站长何玉凤感慨颇深。“我们在民政部儿童福利信息系统进行评估分析,通过社区街道走访等形式对困境未成年人进行筛查,并整理出15个典型案例,及时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护航他们健康成长。”

  作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先头兵”,张掖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首创“1245”模式,即坚持一套标准引领,孵化两个基地赋能,健全动态评估、专业服务、合力帮扶、宣传培训四项机制,强化五项关爱行动,打造“彩虹张掖护卫同行”品牌,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年级的轩轩因家庭变故,成了单亲家庭儿童,长时间缺乏关心与交流,性格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对妈妈的教诲充耳不闻,一时间轩轩妈妈束手无策。

  2023年1月,张掖市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通过系统获取相关信息,及时与社区联系,和轩轩妈妈沟通,让轩轩参加中心的周末活动。“刚开始,轩轩特别抗拒,上课不认真听讲,独自在角落玩耍,不会融入集体。”提起轩轩,何玉凤记忆犹新。在社区工作者专业的心理辅导下,一次偶然的机会,社区工作者发现轩轩喜欢电脑编程,便主动帮他联系了一位编程老师。学会电脑编程后,轩轩的脾气温和了很多。最近,轩轩自己编写了一款程序,程序页面上,一个小男孩真诚地向帮助过他的哥哥姐姐鞠躬致谢。“现如今,轩轩变得活泼开朗,就连他妈妈都跟变了个人一样。”何玉凤喜笑颜开。

  “未成年人就像一朵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是一个家庭的寄托、一个民族的希望。我们要竭尽全力关爱保护未成年人,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科负责人表示,今后,我市将继续用心用情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让全市未成年人共同沐浴文明新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