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
地震灾区,有一股青春力量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冯宝强
“我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为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们的责任。”“这是我回报家乡最好的方式”……连日来,在积石山县的各个受灾群众安置点,寒假返乡的大学生纷纷投入灾后重建一线,守护家乡,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大河家镇大河村村民黄晓妍是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三学生。2024年1月3日,放寒假返乡回家的她,给家人报了一声平安后,就匆匆赶到大河村广场安置点,为安置点的儿童提供玩具、课外辅导书,教他们画画、唱歌,带领他们到户外打羽毛球、乒乓球,用轻松活泼的方式让孩子们忘记地震带来的伤痛。“我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带去温暖。”黄晓妍说。
针对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黄晓妍还承担起了帮助孩子们在安置点课堂学习和辅导课本知识、上网课的任务,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灾难,发愤图强。“刚开始,安置点上有很多孩子在帐篷里上网课,我学的又是师范类专业,就很想帮帮这些孩子。”黄晓妍说,相比社会各界对家乡的帮助,她的一点点付出根本不算什么。
刚刚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的马强是土生土长的大河家镇大河村人,所幸家里受损较小。确认家中一切安好后,在父母、亲友的鼓励支持下,马强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因为对村里比较熟悉,他主动给驻村干部当助手,带领驻村干部入户走访调查村民受损情况,协助完成物资申报、登记等工作。同时,统一汇总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反馈群众反映的新情况、新需求,并及时传达给前方指挥部。
连续十多日的高强度志愿服务,让马强双眼红肿、嗓子沙哑,但他一点也不觉得辛苦。“我会继续为家乡灾后重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马强说,这次特殊的经历使他感受到爱、体会到责任,并在这种情感中变得坚强,也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
看到这些每天忙碌奔波的身影,大河村包村组长周正英时常被感动着:“当家乡遭受灾难时,这些青春面孔,给人力量!坚信他们的付出终将换来万家灯火。”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1月09日【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凝聚强大合力 彰显国企担当——甘肃省公航旅集团抗震救灾纪实
- 2024年01月08日【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乡村大喇叭接进安置点
- 2024年01月07日【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送教上门 情暖学童
- 2024年01月05日【积石山6.2级地震灾后重建进行时】岗位送上门 帮扶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