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港澳委员看甘肃丨陈晓平(澳门):古城明珠——锁阳城遗址

 2024/02/01/ 09:19 来源:甘肃政协发布

  沿古丝绸之路西行,经凉州、甘州、肃州,便来到了瓜州。目睹我国西部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隋、唐、西夏时期的古城——世界文化遗产——锁阳城遗址,它是雄踞在戈壁深处1700多年的庞大城池,是西夏时期州郡一级城市当中的典型代表,也是西夏时期州郡一级城市的唯一遗存。既是唯一,就是奇珍。毕竟在这阡陌纵横、绿荫绕野的古绿洲,曾是古丝绸之路上一座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在这里亲耳聆听了颇多的传奇故事:薛仁贵兵困锁阳城、樊梨花马铃跌落生长出铃铛刺、程咬金巧出城搬救兵、锁阳充饥救三军、张守珪智退吐蕃兵……被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牵引着我的冥思遐想,走进锁阳城的历史。

  锁阳城遗址又称苦峪城,“苦峪”最早出现于公元1405年即明永乐三年,1506年—1521年(明武宗正德)后,苦峪城为吐鲁蕃攻破,徙民于关内,荒废至今。从永乐后,史书中便陆续出现有关苦峪的记载。也因这里盛产锁阳,数百年久负盛名,因锁阳曾解救薛仁贵三军将士的性命,清后谓之“锁阳城”。

  锁阳城遗址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原与西域的交通枢纽,是东西方文明和文化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在此碰撞、交融、交流的有力佐证,构成以锁阳城遗址为核心的文化艺术交流大本营,展现人类长距离交通条件下对荒漠、戈壁自然环境的依托、利用和改造,是河西走廊上人类利用土地的杰出典范。

  锁阳城遗址保存我国古代最为完好的军事防御体系和农业灌溉体系,作为古代边关屯田绿洲中心,为边关军事防御与和平生活提供人力、物力的外因支撑,在丝绸之路和西部边疆发展演进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成为西部多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地。因处古代交通咽喉要道,控扼要冲,战略地位重要,其城市布局和建筑艺术雄伟壮观,布局巧妙,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封闭性和防御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西部城市当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标本。

  锁阳城在历史上真正上演过一场惊心动魄的“空城计”。相传唐开元年间,吐蕃兵进犯边境,攻陷瓜州,杀了朝廷命官王君?,烧杀抢掠,毁城而去。新任瓜州刺史张守珪率领将士和百姓重新修筑被吐蕃毁坏的城墙,刚刚动工,吐蕃大军又到,张守珪沉着冷静,在城头摆下酒宴,与他的部下饮酒,吐蕃兵怀疑城中早有准备,不敢攻城,即而撤退,张守珪纵兵追击,吐蕃大败而远逃。从此,这里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直到今天,在这座古城的残破城墙断面,还能看到历史修补夯筑的痕迹。

  锁阳城遗址东一公里处有一座寺庙,俗称“塔尔寺”,历经唐、西夏、元、明,几经兴废。寺院由大塔及十一座小塔等组成,曾是一处设施完备的寺院。

  唐贞观三年,唐玄奘为寻求佛法真理,舍命西行。由于当时唐朝基业初创,疆域未定,所以朝廷严禁百姓私自出境入蕃。当玄奘随着逃荒的人群混出长安城到达凉州时,朝廷捉拿他的“牒文”也随之而至凉州。都督李大亮派人将要缉拿玄奘时,凉州寺院的慧威法师得知消息,便派他的两个弟子道整与慧琳秘密护送玄奘西行。他们昼伏夜行,风餐露宿,经甘州、肃州,辗转到了瓜州。唐玄奘在阿育王寺讲经说法一个多月,边打探西行的路程,边做西行的准备,在瓜州留下了收徒石磐陀、夜渡葫芦河、西行过五峰、独闯莫贺延碛的惊险故事。

  由于锁阳城遗址的历史价值,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古丝绸之路上古城遗址中的明珠;2015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区;2016年成功入选“2015中国最具价值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成为响当当的文化旅游知名品牌。在亘古不变的长河落日下,古城和古寺无声无息的见证着古瓜州的兴衰与变迁。

  漫步锁阳城遗址,面对如此博大、厚重、深邃的文化遗存,就像面对一部百科历史全书。在这里,你不但可以欣赏到多种文化遗迹的交融、结合,还可同时欣赏到祁连雪峰、雅丹地貌、沙丘红柳、大漠落日、戈壁孤烟的奇异景象,自然美、淳朴美、残缺美、悲壮美都交相叠印,使你尽收眼底。

  (作者为甘肃省政协住澳门委员,文中采用了有关官方和个人的资料,在此鸣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