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里的富民新村,充满春的气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2月5日,农历腊月二十六,走进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上午9时许,伴随着一阵欢快的旋律,2024年富民新村“村晚”最后一次彩排在富民大舞台拉开序幕,舞蹈《开门红》、民间小调《总书记来到我的家》、秦腔选段《花亭相会》、小品《有钱没钱都是妈》等节目轮番上演,平日里辛勤忙碌的农户,摇身一变,成为引人注目的“村晚明星”,展示着新时代乡村群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能在富民大舞台上为父老乡亲们表演节目,我觉得很幸福、很自豪。如今,我们搬进了新村庄,过上了好日子,要感谢党的富民好政策。”刚唱完秦腔《花亭相会》选段的王庭兰难掩心中的激动,这位从小就喜欢秦腔艺术的农村妇女,从腊月初开始,就积极参加富民新村2024年“村晚”节目的排练,她一个人报名参演了两个节目。
看完“村晚”彩排,时间已到中午饭点。此时,富民新村六组的村民蒲万林已做好了午饭,等待在养殖场忙碌的丈夫回家吃饭。
一走进蒲万林家,浓浓的饭香扑鼻而来。“今天中午做的是排骨、清炒西兰花、鱼香肉丝,还有紫菜蛋花汤,主食是馒头。”蒲万林笑着说,现在日子过得很幸福。
自从2018年搬到富民新村后,蒲万林和丈夫积极响应村里发展种养殖产业的号召,通过养羊增收致富,每年羊存栏都超过1000只。另外,丈夫还买了大货车,专门从事长途货物运输,一年下来家里的收入超过20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富民新村大力发展“8+N”特色优势产业,打出“日光温室精细果蔬+舍饲牛羊养殖+大田饲草种植”产业发展组合拳。截至目前,当地已累计建成日光温室422座、养殖暖棚940座,羊存栏4万多只、牛存栏3000多头。同时,建成现代丝路寒旱产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经济林果基地、种植区和养殖区,帮助1000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
雪后的富民新村种植区,温室大棚鳞次栉比,分外壮观。走进村民吴彩霞家的人参果温室大棚,棚内满目青翠,一个个色泽鲜亮、个大饱满的人参果挂满枝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吴彩霞正忙着采摘人参果,经过仔细挑选、称重、装箱后,这些人参果将很快发往省内外市场。
“以前的我从来没想过自己能种上温室大棚。”2018年8月,吴彩霞从干城乡干城村搬到富民新村后就摸索着种植温室大棚蔬菜,不仅增加了收入,也坚定了她增收的信心,从2023年开始,吴彩霞选择种植市场前景更好、价格波动较小的人参果。
“临近春节,人参果走俏,目前一斤能卖4元到5元,除了外地客户的订单,本地村民也在订购。”吴彩霞说,“今年春节期间,我的大棚生产‘不打烊’,我要抓住‘春节档’的消费黄金期。”
近年来,富民新村党委通过党建引领、政策扶持、龙头带动、抱团发展,通过光伏分红、入股分红、自主发展等方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17万元,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富民强村的发展路子。
“富民新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如今,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人人有干劲,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富民新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延堂说。
2024年富民新村“村晚”彩排现场。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村民吴彩霞在人参果大棚里打叉、缠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人参果喜获丰收。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人勤春来早。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村民给羊添草料。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村民杜占武驾驶大货车开启增收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2月07日【新春走基层】“贷”动产业兴旺 “惠”就振兴画卷——武威市各金融机构服务地方“三农”发展综述
- 2024年02月07日【新春走基层 进乡村·看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旺
- 2024年02月07日【新春走基层】成县:寒冬里的坚守
- 2024年02月07日【新春走基层】肃南:牛羊下山 “借牧”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