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 看发展】
奋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陇南市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观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李近远 王占东 王煜宇
“梦中的橄榄在远方,远方的橄榄在陇南。”这是陇南人对油橄榄产业的自信。如今,武都纯手工采摘的油橄榄鲜果,最快可在100小时内端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消费者的餐桌,橄榄油更是出口至西班牙、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金徽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对标世界最先进设计理念,建成了地下是工厂、地上是花园的绿色矿山,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荣获“全国生态修复创造力样本”等多项殊荣;
生态、文化、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发展,2023年,陇南市累计接待游客3640.2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7.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4.98%和190.91%,与2019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67.68%和59.69%。
……
记者在陇南市采访时深切感受到,当地聚焦“土特产”,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坚持用新思维谋划新发展,既延链补链,又建链升链,特色产业价值链持续提升。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能。陇南大地上,正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篇章。
逐绿前行 厚植生态底色
2023年以来,陇南市白龙江畔时常出现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客人”——朱鹮。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发现,这是陇南白龙江流域时隔70年再次发现野生朱鹮的身影。
朱鹮“回家”,是陇南市生态持续向好的生动印证。
陇南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交会区域,境内生态良好、物产丰饶、气候湿润,被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为“宝贝的复杂地带”。境内有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西汉水四大水系,各类河流9300多条。
近年来,陇南市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全力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落实161条(段)河流划界成果和嘉陵江、白龙江、西汉水、白水江等12条重要河流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加快推进智慧河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重点河段可视化、智能化、信息化和24小时视频监控管理。推进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文县天池、康县阳坝、宕昌县官鹅沟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和省里考核的9个地表水监测断面达标率100%,17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21个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投运,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8.1%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要绿水,也要青山。
2023年上半年,成县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在牛斜山石灰石矿矿山攻克了溜井安全运行的“卡脖子”环节,此项技术的突破,可保障溜井至少连续10年安全运行,并促进矿山资源实现100%综合利用。这是陇南大力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厚植生态优势引领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今,全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划定生态红线保护面积9635.18平方公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489.70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32.94平方公里。市、县(区)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制度,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做到了与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同谋划、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每一个机遇,不曾辜负;每一份嘱托,践行见效。截至2022年底,陇南市森林覆盖率达45.27%,有大熊猫国家公园1个、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自然保护区11个、森林公园10个,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9.2%,自然生长的树种达1300多种,有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等300多种野生动物。
2023年以来,康县、徽县、成县、金徽矿业、宕昌官鹅沟大景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申报材料完成市级预审、省级评审。美丽陇南建设入选中华环保联合会2023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峰会(合肥)发布的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陇南市全面开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
山川增绿、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
延链补链 推动绿色发展
20世纪70年代,武都引种油橄榄,让荒山披上了绿装。陇南市大力推动油橄榄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引进产业关联度大、支撑作用强、发展后劲足的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为保证油橄榄鲜果新鲜度,武都区在油橄榄种植区引入单轨运输机,一次可载重220公斤,大大提高了油橄榄果从田间地头到企业加工车间的速度。
2023年,陇南市油橄榄种植面积达到104万亩,居全国第一。拥有祥宇油橄榄、时光橄榄等加工企业21家,形成了产、学、研、种、加、销相结合的现代油橄榄产业体系。截至目前,陇南已注册“祥宇”“田园品味”“橄榄时光”等商标43件,在国内一、二线城市建立油橄榄专卖店、体验店80多家,健全了线上、线下销售体系。祥宇油橄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生产能力最大的油橄榄全产业链企业。去年秋季,在德国柏林举办的“柏林全球橄榄油奖”评选中,陇南“祥宇牌”有机特级初榨橄榄油荣获金奖2项、银奖1项。
在全局上谋势,于关键处落子。除了油橄榄,花椒是陇南又一张特色名片。
“这是我们用花椒籽榨出的渣饼。”走进位于康县工业集中区王坝区块的甘肃椒房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副总经理任屹峰首先介绍起了花椒籽渣饼。
花椒籽是在油脂压榨过程中变成渣饼,由此生产出清香型高端木本食用油——花椒籽食用油。任屹峰介绍,花椒油亚麻酸平均含量超过25%,同时,花椒籽渣饼利用价值也不可小觑。他们已拥有专利技术,可从花椒籽渣饼中提取花椒籽蛋白肽、黑色素提取物、膳食纤维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印染等领域。通过精深加工,将花椒籽“变废为宝,吃干榨净”。
花椒籽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食用菌、核桃和中药材优势也在放大。在康县千帆韵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香菇深加工生产线上,香菇由原料变成产品。公司办公室主任乔雪峰拿着一款香菇酱说,每瓶酱由一个香菇和三个香菇腿精深加工而成。深加工生产线投产后,康县香菇身价大增,干香菇腿每斤卖到12元,干香菇每斤卖到32元。香菇酱经过线上线下卖到兰州、青岛等地。
甘肃桃源饮品股份有限公司包装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包装核桃乳。该公司采用先进工艺,将有机鲜奶与核桃仁搭配成功,生产的核桃乳受到消费者喜爱。
在徽县榆树乡剡坝村,甘肃鑫亮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种植的滑子菇刚进入采收期,来自福建古田的客商黄传宝和团队就赶到现场进行收购,首批产品将由福建发往日本。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气候、生态条件要求很高,而徽县气候生态非常适宜。”甘肃鑫亮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辛亮计划2024年将滑子菇生产规模由现在的300万袋发展到1000万袋,还要规划建设食用菌精深加工项目。
在宕昌县现代农业(中药材)产业园,当归、大黄、党参、红芪道地药材走向全国,享誉东南亚市场。宕昌县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20万亩,总产量达8.5万吨,中药材全产业链总产值达35亿元。
陇南市不断做大做强经济林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23年,全市核桃、花椒、油橄榄基地面积达到854.9万亩,总产量达28.88万吨,产值达140.74亿元。受益农户占总农户数的85%,主产区农民人均经济林收入4600多元。成县核桃、武都花椒、武都油橄榄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甘肃省“十大名果”。全市以花椒、核桃、油橄榄、中药材等精深加工为主体的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2022年产值超240亿元。
与此同时,陇南市加快创建大数据产业园,建成油橄榄数字农业、陇南绿茶质量溯源区块链,推动电子商务持续快速发展。
农业因生态而兴,工业因生态而美。走进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酿酒车间,天车前进、工人挥铲,加糠、入甑、摘酒等工序有序进行,一片繁忙景象。企业所在的徽县伏家镇年降水量约800毫米,平均气温11.36摄氏度,无霜期174天,为酿酒提供了适宜的气候环境。2023年10月,在中国酒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上,金徽酒原产地徽县荣获“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称号。
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张斌说,独特的生态优势和千年的酿酒历史,成就了徽县“酒乡”的美誉,诞生了“金徽酒”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得益于生态优势,金徽酒成为行业内一年四季均可酿酒的企业,不需要在夏季因“躲伏”而停产。金徽将继续提升品牌形象,推动金徽酒早日实现“跻身中国白酒十强,打造中国知名白酒品牌,建成中国大型白酒酿造基地”的目标。
陇南市积极推进白酒工业、矿山、冶金、新型建材等传统优势工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大力推广应用清洁生产工艺,4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企业成功上市。
激活资源 培育新兴业态
激活生态资源,赋能产业升级。良好自然生态在赋能产业的同时,也让“诗和远方”更加美好。陇南市将文旅康养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培育,全力打造“文旅康养胜地”,探索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陇南实践。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文县铁楼藏族乡铁楼寨白马河畔,河水淙淙、清泉跃石,展现出一幅秀美的画卷。移步换景,一座黛青色的牌楼映入眼帘。穿过牌楼,古色古香的特色建筑群比肩而立、夹道蜿蜒,簇拥出一条透着古风的巷子。小巷上空,五彩缤纷的油纸伞绵延伸展,游客被瞬间带入江南意境。
同行的铁楼藏族乡党委书记杨岁荣说:“这里呈现着白马藏族独特而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近年来,这个旅游打卡地吸引甘肃、陕西、四川、重庆、内蒙古、新疆及上海多地的游客慕名而来。
根据白马河4A级旅游景区“一廊十区”发展规划,当地正以文旅康养为产业引擎,主打白马藏族文化、大熊猫国家公园两张特色牌,推动生态、文化、康养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截至2023年11月底,白马河景区接待游客106.9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6亿元。
白马河4A级旅游景区是陇南市发力文旅康养产业的一个缩影。陇南市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挖掘文化内涵赋能乡村旅游,增强参与感互动感体验感,让游客领略四季风光、感受乡风乡韵、品尝农家美食、陶冶美好心灵,在推进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中实现增收致富。
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优美的景观风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丰富的地方特产,陇南市统筹推进旅游大景区、古村古镇、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旅游示范村建设,大力培育“康养+农业”“康养+医疗”“康养+运动”等新兴业态,宕昌官鹅沟成功创建为5A级景区,新4A级景区达到17个,28个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形成了覆盖广泛、业态丰富、选择多元的乡村旅游体系。
按照“生态保护优先,全面推进绿色发展”的思路,陇南市秉持“生态立市、产业富市、文旅兴县、品牌强县”发展理念,加快文旅品牌的创建。截至目前,陇南市共创建国家A级旅游景区44家。启动“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避暑旅游目的地”“气候好产品”等品牌创建,“南北过渡带·康养陇之南”品牌日益彰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卷正在陇南大地铺展开来。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2月01日量质齐升,蹄疾步稳积势能——陇南市武都区推进高质量发展观察(中)
- 2024年01月31日全域布局,一路繁花满眼春——陇南市武都区推进高质量发展观察(上)
- 2024年01月09日陇南市武都区:冬季露天蔬菜成致富“香饽饽”
- 2024年01月03日陇南市为21家企业发放知识产权奖补资金61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