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理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3/19/ 08:5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高春明 谢晶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高春明 谢晶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们要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

  推进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牛鼻子”,我们要聚力建设高水平科创平台,坚持强科技行动。发挥兰州白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和省级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快打造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面向重点产业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开发、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进一步培育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支持在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企业共建科创基地,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实现新的突破。持续推进企业科创联合体、校地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围绕全省经济发展现实需要,为全产业链提供技术牵引和成果转化支持。聚焦产业基础、技术优势和重大研发部署,针对性进行省级创新平台优化重组,提升科创平台科技力量。全力支持企业和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紧盯颠覆性、前沿性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充分发挥科创平台优势,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促进颠覆性和原创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推进产业创新。只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有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坚持高端化引领、智能化赋能、绿色化支撑,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力度,不断增强发展活力。推动石化化工产业提质延链,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延伸发展特种涂料、催化剂等精细化工。做精稀贵金属等特色产业链。推动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培育壮大新能源装备、电工电气装备、石化通用装备等细分行业,全力打造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巩固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全省算力资源统一调度,对接东部省份应用需求,促进东西部数据资源互联互通、算力资源协同发展,提升大数据服务输出能力。推动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创新发展,培育“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产业,实现农业生产供应链、精深加工链、品牌价值链同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风电、光伏装机并网,壮大风电机组、光热设备、新型储能电池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做大现代中医药、生物制品、化学药剂、离子医用治疗装备等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陇药高端品牌。持续扩大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先进钢铁、碳基材料等产业的品牌价值、区域特色和对外影响力。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和智能终端产业。聚焦文化旅游产业,建设一批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氢能与新型储能、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核用新材料及装备等领域,布局形成一批百亿级、千亿级未来产业集聚区。全方位孵化发展低空经济、数字经济,促进人工智能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产品包装、节能环保、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生产性服务业。

  推进深化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如车之双轮、缺一不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紧密结合,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每一个创新行为都得到市场尊重,让每一份创新成果都能够形成市场价值。要建立创新者的容错纠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更广阔的空间布局科技创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的便利环境。

  推进绿色转型。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进产业低碳发展。加快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转型步伐,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断完善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落实节能管理制度,探索替代降碳、流程降碳、工艺降碳和转化降碳等主动降碳路径。布局氢能、储能、生物制造、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未来能源和未来制造产业,培育形成更多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发展绿色制造业和绿色服务业。加快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完善绿色制造服务体系,积极打造绿色消费场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强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及产品开发应用推广,实现传统废弃物和新型废弃物回收利用,支持园区和企业加强能源资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加快建设绿色能源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体系。推动“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

  发挥人才作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积极发掘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做到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实施重大人才计划,引进和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新能源、中医药、新材料等十四条产业链核心技术的国际顶尖人才、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打造结构合理、专业精湛的人才队伍。深化企业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科技“国家队”的合作,发挥好院士工作站、协同创新基地等平台作用,带动培养创新人才团队。健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促进科技人员合理有序流动。加大特聘科技专家项目实施力度,进一步落实“陇原人才服务卡”制度,支持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为各类人才研究探索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室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