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聚焦原油加工过程开展重点攻关,于近日攻克了多年来困扰原油一次加工电脱盐废水中夹带大量油渣这一“顽疾”,使两套常减压装置电脱盐系统迈入良性运行轨道,积压油渣得到消化,污水排放更加受控,管理技术人员与操服人员专业能力得到提升。

由于原油性质发生变化,固化的原油输转形式已很难满足常减压装置对原油进料性质稳定的要求。兰州石化从源头分析,从原油着手,深入分析原油带水造成装置大幅波动、电脱盐废水中携带大量油渣,致使后续系统无法平稳运行等现状,主动作为,跳起摸高,在“强专业”上做文章,提升专业管理深度,精细专业过程管控,找准切入点,探索实施管理、技术、操服、助剂“N位”一体联动、创新原油带罐加工的新模式,在确保装置安稳运行的前提下,保障原油直输加工效益最大化。
兰州石化成立以炼油运行三部为主体,相关部门和单位一体推进的攻关小组,科学组织,动态管控,改变加工掺炼方案,细化调整操作步序,并按照不同工况下的操作程序和步骤精细调整、精益管控。
与此同时,专业人员认真研究电脱盐破乳、分离原理,优化调节参数,根据原油批次特性、快评分析结果,精准计算掺炼比例,动态调整优化,确保电脱盐系统破乳、分离高效运行,废水含油渣不大于5%。攻关人员还提前联系助剂厂家技术服务人员,就加工负荷、原油属性、带罐比例、电脱盐电流、界位实况、采样对比、样品调整剂量等情况,与助剂厂家技术服务人员充分沟通,根据样品分离情况,动态调整破乳剂、改进剂、脱固剂加注量,确保了助剂功效最大化,最终解决难题,为装置的安稳优运行创造了条件。(刘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3月20日兰州石化首场院士大讲堂开讲
- 2024年03月19日兰州石化公司两个青年集体荣膺“2023年度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 2024年03月18日兰州石化公司团委获评2023年度全省共青团工作综合考评“优秀”等次
- 2024年03月15日兰州石化:无偿献血汇大爱 涓涓热血显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