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迁徙“点赞”好生态 “绿色城市”期许新蓝图
南市区一景
候鸟在南湖翩飞起舞 毛富 李巍 摄影报道
记者手记
白鹭、渔鸥、红嘴鸥等各种珍稀鸟类持续现身,证实了一句古语——“良禽择佳木而栖”,自古以来,飞鸟就是显示生态好坏的标志。随着近年来我市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良好,引得越来越多野生鸟类到此栖息和旅居,我市的野生鸟类记录屡被刷新。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们会用翅膀来“投票”。近年来,我市鸟类数量和种类持续增多,这绝不是单一因素影响的,而是整个生态环境持续变好,为生态链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利环境,才能吸引到鸟儿们。生态环境改观明显,加上市民生态保护意识提高,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律日益健全和完善,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如今的嘉峪关,既是人类宜居的城市,也是鸟类生活的天堂,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正在徐徐展开。
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玲 刘海东 张明 杨雪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春暖花开时节,嘉峪关重现了诗句中的美景——在我市南湖讨赖河公园附近,每天总能看见白鹭、渔鸥、红嘴鸥等候鸟现身,它们时而在水中嬉戏觅食,时而翩飞起舞,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动画卷尽收眼底,令人赞叹不已。
野生鸟类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因此鸟儿被称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和“监考官”。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河湖生态保护治理,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以绿色为底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致力打造民生幸福典范,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向好,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
良好生态引来珍稀鸟类
“你看,这种背呈灰白色,长着白眼圈、黑尾巴、黑翅膀的就是渔鸥。它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平指着记者眼前的一群鸟说。
嘉峪关是候鸟迁徙的主要路线之一,也是多条候鸟迁徙路线的交汇点,每年约有200多种、上千万只候鸟迁徙经过这里,或短暂停留修整后继续迁徙,或筑巢“定居”繁衍数月。可以说,嘉峪关优质的生态环境成为候鸟迁徒的“加油站”,也将吸引更多的鸟类来嘉峪关“打卡”“定居”和繁衍。
记者了解到,嘉峪关辖区内动植物种类丰富,经统计调查,野生高等植物25科48属66种;野生动物27目49科14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唇鹿、金雕、黑鹳、遗鸥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灰狼、黄羊、岩羊、大天鹅、蓑羽鹤、雕鸮、白鹭、红隼、大鵟、游隼等,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物多样性综合体。
“震撼!真没想到在嘉峪关还能见到这么多珍稀的鸟类。嘉峪关现在环境越来越好,我们生活在这里很幸福。”市民刘亚婧连连发出感叹。
生动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谈及观鸟,人们往往会认为只有偏僻的山野或水域附近才是最佳场所。而在嘉峪关,无论是在东湖生态旅游景区,还是讨赖河生态公园,亦或是新城草湖国家湿地公园,时常可以发现喜欢活动的各种鸟类。
它们有的落在树顶,随着枝头摇曳,好像在展示“轻功”绝技;有的在水边静静伫立,仿佛在欣赏自己纤长的倒影。每到冬春季节,鸟儿们随着日出振翅高飞,暮色四合则纷纷归巢,与附近游玩的游客、市民和谐共生,毫无违和之感。
悠闲的鸟儿也许并不知道,有一群“鸟迷”志愿者正悄悄观察它们,嘴角满是笑意。
春日暖阳照耀,天空湛蓝如洗,志愿者剡慧珍身穿红马甲,手拿垃圾钳和垃圾袋,徒步沿着湖泊水域捡拾塑料袋、饮料瓶、生活垃圾等。剡慧珍告诉记者,3月份是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又赶上候鸟迁徙的时节,来南湖这边投喂水鸟的市民游客比较多,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在这里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为维护嘉峪关美好的环境卫生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她深感骄傲。
随着我市过境候鸟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任务愈发艰巨,对此我市发布《候鸟护飞倡议书》,倡导全市人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保护生物多样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同时,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宣传活动,向前来观鸟、护鸟的市民发放宣传册、讲解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
“我们希望爱鸟护鸟成为全社会的共同风尚和每个市民的自觉行动。”王平说,近年来群众爱鸟护鸟意识不断增强,鸟类的生活家园和生存环境也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生态未来助力民生幸福典范
去年,“鸟中大熊猫”黑鹳现身草湖国家湿地公园,这一消息让爱鸟者十分欣喜。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是世界濒危珍禽,在中国约有1000只,其因数量稀少,被称为“鸟中大熊猫”。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嘉峪关成为鸟类的乐园,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城在林中、路在景中、人在园中。”这是我市市民对嘉峪关市生态最美的概括。近年来,嘉峪关市坚持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绿为基、以文为魂,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在戈壁荒滩上建湖蓄水、种草植树、美化家园。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202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国际旅游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20多项殊荣,赢得了“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美誉。
经过一代又一代雄关儿女的接续努力,全市生态环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根据有关通报,我市2023年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浓度均值为19微克/立方米,全省最优;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全国第13;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连续三年获得全省优秀等次;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7.48%,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提前两年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
与此同时,我市坚持把实施工业污染治理项目作为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抓手,近三年争取财政资金2.44亿元,在全面完成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的基础上,投资184亿元实施39个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工艺装备三化升级改造项目,大幅减少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截至2023年底,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累计减排分别达到1567吨、659吨、2967吨、374吨,为空气质量稳定向好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嘉峪关正以山清水秀的生态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不断探索的创新之美,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吸引着更多人的到访。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3月22日《兰州新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 2024年03月15日成县:好生态绘就和美青绿画卷
- 2024年03月15日【图片新闻】陇西县渭河生态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施工现场
- 2024年03月08日武威市凉州区2024年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集中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