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向劳动者致敬】我在敦煌“修”文物

 2024/04/30/ 19:26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万及敏

李波在莫高窟360窟进行壁画保护修复工作。(摄影:庄岳拍)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万及敏

  “每次看到自己修复的文物被欣赏,就觉得很有意义。”看着熙熙攘攘的游客,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李波如此说道。

  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西部尽头的敦煌。它既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璀璨文化艺术宝库,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不同文明之间对话和交流的重要见证。莫高窟文化艺术的传承,离不开无数“莫高窟人”的默默守护,李波就是其中一员。

在武山水帘洞。(摄影:张金虎)

  李波的父亲是敦煌研究院第一位文物修复师,我国文物修复界的泰斗,被誉为“壁画医生”的李云鹤。1990年,在父亲影响下,绘画专业出身的李波也成为一名文物修复师。在李波的印象里,父亲常说,“对待文物要有感情,知道它的可贵才能用心保护它。一旦要修,就要修到最完美的状态,宁可不修也不能修坏了。”

  真正让李波明白这句话是在14年前,一次与父亲外出援助兄弟单位的文物修复工作中,李波负责修复一座天王像,当他给父亲看修复成果时,却得到了父亲这样的评价:“你的理解和状态都不对,我很怀疑你学到哪里去了。”

  父亲的批评,李波一头雾水,而当他花了两三天时间翻阅更多资料去思考,才领悟到:“文物修复不是简单的拼接,得去领会文物自身的状态,不能糊弄自己,更不能糊弄古人。”

  再后来,谈到文物修复,李波强调最多的就是“敬畏”,文物的不可再生决定着“要对文物永远保持敬畏之心”。李波一直坚持修复文物最小干预原则:在最小干预的前提下保护好文物,最大限度地保护信息的真实性。

  现在,李波把这种工作理念传递给徒弟们,督促大家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工作。“修复壁画的过程也是修心的过程”,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与文物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

李波在温州博物馆进行宋代漆器修复工作。(摄影:李晓洋)

  文物修复工作苦不苦?一个姿势就要保持很久,甚至会因此落下职业病,怎么会不苦?李波说,“身体是苦,但内心却很丰盈。每当看到修复好的文物,这种成就感带来的喜悦无可比拟。”

  作为文物修复师,李波的技术水平是过硬的,在2023年举行的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上,李波荣获壁画彩塑文物修复师项目一等奖。

  在工作生活中,李波把“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挂在心上,他的追求就是莫高精神的最好写照。

  “文物修复师就像‘医生’一样,将文物从时间流逝和自然打磨中‘拯救’出来。”李波说,“守护好我们国家珍贵的千年文化遗产,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修复已经残缺、破损的文物,就是在延续文化命脉,留住中华民族的根。”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