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兰张三四线铁路】“我的家乡要通高铁了”——兰张三四线铁路武威东站建设全面进入收尾阶段

 2024/05/11/ 08:31 来源:新甘肃 记者 金奉乾

兰张三四线铁路武威东站。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平整开阔的站前广场,造型独特的风雨长廊,雄伟壮观的车站站房,铸造精美的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宽敞明亮的候车大厅,功能齐全的综合服务中心……

  5月8日下午,来到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发放镇贾家墩村的兰张三四线铁路武威东站项目建设现场,一座现代化的高铁站映入眼帘。站房顶部“武威东站”四个红色大字尤为显眼。

  “目前,高铁客运站房、地下车库已经通过验收,装饰装修、设备安装、室外铺装、绿化等工程已经完成,全面进入收尾阶段。”武威东站综合客运枢纽及停车场项目经理基胜文表示,将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进度,确保与兰张三四线铁路兰武段项目同步交付运营。

  走进长110多米、宽60多米、吊顶高16米的武威东站候车大厅,检票口正前方设有电子显示大屏,屏幕上显示着车次、始发站、终到站、开点、站台等信息。大厅内,饮水间、卫生间、服务台、母婴室、商务候车区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您好,由武威东发往中川机场方向的D1808次列车已开始检票了,有乘坐D1808次列车的旅客,请您整理好自己携带的行李物品……”当清新悦耳的高铁报站声在武威东站内外一次次响起,大家放慢脚步聆听,拿起手机拍摄、记录,“留”下这让人心潮澎湃的时刻。

矗立在站前广场上的中国旅游标志——铜奔马。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摄

  记者在采访期间,遇到了多个专程前来“探营”的市民,其中一位青年男子带着父母和孩子以“马踏飞燕”和“武威东站”为背景,用手机拍照留念。

  “每天都能刷到武威高铁的视频,今天带着家人来现场看看,没想到建设得这么快、这么漂亮,还听到了高铁报站声,我的家乡要通高铁了,太高兴了……”这名男子感慨道。

市民在武威东站前拍照留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摄

  兰张三四线铁路中川机场至武威段全长194.3公里,其中武威境内124.5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自既有兰州西至中川机场铁路中川机场站引出,向西沿庄浪河谷而上,经永登县、天祝县,穿越乌鞘岭至古浪县,最后到达武威市。武威境内设有天祝西、古浪北、武威东3座车站。

安装完毕的电子显示大屏和自动检票口。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摄

  武威东站是线侧下式站房,总建筑面积11999平方米,建筑高度21.5米,主体为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顶采用钢桁架结构,车站站房主体两层,最高聚集人数1500人,站台设3台7线。

  自2022年8月武威东站站房工程开工以来,中铁建设集团兰张三四线铁路武威东站技术负责人王宏就一直奔波在施工一线。

  “武威东站以‘汉唐古韵,凉州新章’为主题,吸取了汉唐建筑古韵,整个建筑运用极具现代感的材料和结构,既体现了汉唐盛世风采,又展现了武威当代发展风貌。武威汉简中的仪礼简、医药简、王杖简被史学和书法界称为国之瑰宝,武威东站的站名就使用汉简字体,具有特殊意义。”王宏说,武威东站站房室内整体空间以浅灰色为主色调,沙黄色为辅助色,呼应建筑颜色,体现汉简文化特色,内部装饰和建筑设计处处体现了武威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和武威东站一样,连接武威城区与高铁站的道路工程也进入尾声,沥青油面铺筑、绿化带苗木种植,主车道标线划线、人行道铺砖、交通标识牌安装、交通信号灯安装等均已完成。借助无人机视野,一条灰黑色双向6车道的崭新沥青公路,如同一条飘带穿过村庄,镶嵌在武威城东大地上。

连接武威城区与高铁站的站西路道路正在收尾施工。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摄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推动站西路道路工程收尾施工,推进高铁站前广场市政管网配套驳接工程和站西路周边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确保道路如期交付使用。”武威市凉州区住建局副局长谷雅彬说。

  高铁,连接城市,承载梦想。今年3月以来,兰张三四线铁路兰武段“进度条”持续拉满:3月15日试验车开始静态参数检测,3月28日启动全线联调联试,5月8日起进入为期30天的运行试验阶段……

  兰张三四线铁路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重大项目,铁路建成通车后,兰州至武威的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1个半小时左右,成为继兰新高铁之后兰州至新疆方向的第二条高铁通道,对进一步完善我省西部地区高速铁路网布局、带动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进行运行试验的动车驶入武威东站。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金奉乾 摄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