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书写扶残助残温暖答卷——甘肃省各级残联用心用情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

 2024/05/19/ 08:2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石丹丹

书写扶残助残温暖答卷

——我省各级残联用心用情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去年以来,全省各级残联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织密兜牢残疾人社会保障网,有效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水平,多形式促进残疾人教育就业,推动残疾人文化体育均衡发展……翻开我省扶残助残“成绩单”,贴心的关怀始终如一,团结奋斗的底色鲜亮耀眼,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撑起一方晴空,扶残助残更加有力

  在庆阳市华池县山庄乡的一户农家,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墙上的22枚奖牌引人注目,很难让人与“一户多残”联系起来。

  这里是视力一级残疾人赵丽华的家,丈夫张华荣因先天性肢体不协调,被评定为肢体三级残疾。

  2010年以来,在庆阳市残联的选拔培训下,张华荣多次参加省级残疾人公路自行车比赛,获8金4银的成绩;赵丽华参加省级中长跑运动会4次,获2金3银2铜的成绩。二人在残疾人运动会上相识后结婚。家中的奖牌是夫妻二人身残志坚、努力拼搏的见证。

  去年5月起,赵丽华成了华池县山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贺虎虎的结对关爱对象。

  夫妻二人踏实肯干,但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外出务工。贺虎虎便与当地食用菌园区衔接,介绍张华荣学习种植平菇技术,参加养殖种植培训。后来,张华荣在自己家种起了蘑菇,增加收入。贺虎虎还帮助赵丽华联系盲人按摩培训。不久前,赵丽华取得了按摩证书,正琢磨找份工作,减轻家里负担。

  自“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以来,省残联不断谋实创新结对关爱载体,开展无碍共享、医康融合、助残就业、拓岗赋能等爱心助残行动十大提升措施,推动各级结对干部落实人文关怀和优惠政策,听取诉求、疏导情绪、化解矛盾。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各级干部与我省16.1万名困难重度残疾人结对,帮助解决困难11.8万个、听取反映困难需求7210个、帮办实事15.5万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3888.1万元,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了残疾人的心坎上。

  托起稳稳幸福,康复服务更加精准

  言语治疗室里,孩子们围坐一圈,老师教他们认识卡片上的图画和简单的汉字;运动治疗室里,老师给先天性发育迟缓的幼儿做全身肌力训练,看到孩子有所回应,老师难掩欣喜……

  这里是陇西县阳光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可可(化名)是其中的一员。1岁7个月时,可可被诊断为运动发育迟缓,来到陇西县阳光康复中心接受康复治疗。“刚来时语言功能障碍,不会站,不会走,全身肌张力低下,耐力差。”陇西县阳光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主任王云兰说,在康复师“一对一”康复训练和悉心呵护下,不到一年孩子的病情得到明显好转,可以说出简单的词语,渐渐能够独立行走。

  “现在,可可在语言交流上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跑跑跳跳也没问题。”王云兰说。

  可可的进步和改变不是个例。去年,省残联紧盯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加快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康复服务体系,于2023年5月建成投运7.8万平方米、600张床位的省康复中心医院新区院区,已为5000多名患者提供康复治疗。投入7516万元为9194名残疾儿童开展康复服务;投入3141.35万元为15.82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为4.81万人提供辅具适配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质效大幅提升。

  插上自强翅膀,就业服务扎实推进

  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天水市秦州区西关古城的“爱心屋”里,68岁的肢体二级残疾人陈松望认真向32岁的师父张照杰学习竹编技艺,希望通过这项手艺实现再“就业”。

  “听说这里有关峡竹编的一个‘爱心屋’,就来学习编手工艺品。学个手艺,有一技之长,也能增加点收入。”陈松望说。

  据了解,已有10多位残疾人在这里实现了灵活就业。“竹编合作社一共有四五十人,常年编织的有十几人,还带动了十几个残疾人灵活就业。”秦州区大门镇关峡村润生竹编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林祥说。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部署要求,省残联将“爱心屋”建设作为结对关爱困难重度残疾人工作的有效举措,明确了“爱心屋”建设的目标任务、安置对象、就业方式等,争取了600万元资金,在14个市州建设了60余个“爱心屋”。

  随着“爱心屋”投入运营,周围群众的爱心善举不断涌现,残疾人就业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各地在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的同时,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和爱心企业对接,自主建设助残就业“爱心屋”。截至目前,全省“爱心屋”总数达到101个,帮助1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

  擦亮幸福底色,无障碍改造提挡增速

  “好着没?”听到熟悉的声音,万云太知道是自己的结对帮扶干部、华亭市执法局干部魏智杰来了。因患有先天性青光眼,万云太双目失明、行动不便,生活起居基本由老伴照料。

  在一次入户探望时,魏智杰得知万云太去年冬天下楼梯时曾摔伤过,老人希望能在院内台阶上安装盲人扶手,方便自己出行。了解情况后,魏智杰积极与华亭市残联沟通,为万云太安装了盲人扶手、智能门铃等无障碍设施,有效改善了他的居家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家庭是残疾人生活的重要场所,实施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帮助困难重度残疾人消除居家活动安全隐患、走出家门和融入社会的重要举措。

  “去年,我们投入2575万元,为1万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省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省各级残联根据残疾人意愿需求和残疾状况、残疾人居住环境等情况量身定制个性化项目实施方案,根据不同类别的残疾人家庭分别实施出入口路面平整坡化,安装卫生间、卧室、走廊辅助扶手,配置可视门铃等项目,努力解决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等问题,最大限度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需求。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