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张掖甘州区:壮大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2024/05/20/ 08:59 来源:张掖日报 杨 婕

甘州:壮大集体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杨 婕

  甘州区着力调整完善农村生产关系,激发农村资源资产要素活力,拓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通过党建引领、融合发展、抱团振兴等多种方式,深化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稳步推进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成立村级集体经济公司142个,92%的村集体经济达到10万元以上。

  探索“党建+”凝聚“新动能”

  走进党寨镇雷寨村高标准育苗中心,一盘盘辣子苗、茄子苗、西红柿苗排列整齐、绿意盎然。这是雷寨村依托蔬菜全产业链发展、大力推行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的一个缩影。

  “以前,我们村主要以制种玉米为主导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同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动力不足,全村发展瓶颈难以突破。”雷寨村党支部副书记何兵成说。2020年市委提出以“片区党委+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对集体经济进行公司化改革,雷寨村依托甘州区盈大灌区农业农村综合改革片区党委,抢抓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机遇,联合雷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勤园工贸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入股成立我市第一家集科学育苗、订单种植、分拣包装、冷链物流、秸秆资源化利用于一体的村集体经济公司——张掖市旺盈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着眼于蔬菜产业链前端,在种苗培育上精准发力,新建高标准育苗中心。

  “种苗培育作为刚性需求,家家户户单干划不来且风险大,于是村上牵头干,每棵苗赚5分钱,整个育苗中心1200万棵当年可为村集体创收50万元。种苗满足片区种植农户需求的同时,还外销酒泉等地。”雷寨村村民陈举国说。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既提高了产业的集约化水平,又解决了农户和企业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划算的事情,成了雷寨村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展现大作为的平台。

  发展“新产业”助农“大增收”

  柠檬、佛手、火龙果、无花果……在甘浚镇速展村,温室大棚里的热带水果相继成熟。“大棚种植的是反季节果蔬,村里会给予农户一定扶持,大棚租金可以等农户有了收益再结算,经营有了保障,群众积极性更高。同时,市、区组建了专家服务团上门免费指导,解决品种选育、种植栽培等方面难题,一年收益在5万至6万元。”村民谈军年说。

  速展村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壮大集体经济模式,采取支部领办、全民共享的方式,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林果经济,聚力打造种、畜、菜、果优势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多点开花的“1+4+N”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将绿色经济变为群众致富的“金饭碗”,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盘活“小资源”展现“大作为”

  位于小满镇的甘肃峰鹏诚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厂房内生产原料储备充足,一卷卷新加工的滴灌带摆放整齐。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着测量、比对、添料和打压测试,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小满镇甘城村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近年来,随着高标准农田高效节水项目的大力实施和农业综合水价改革,村集体终于找到了突破的方向。“我们的农户大多种植制种玉米,滴灌带的需求量比较大。村上经过多方了解,召开会议决定利用闲置土地,引进一家生产滴灌带的企业解决这一需求。”甘城村党支部书记屈建萍说。

  去年,甘城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山东中大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甘州区注册成立甘肃峰鹏诚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建设农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加工厂,主要从事废旧地膜、滴灌带回收,加工生产再生颗粒和节水滴灌带,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项目分两期建设,建成后预计年销售额1500万元左右,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分红10万元。”公司董事长康东峰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