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农技培训进田间 专家把脉开良方——榆中县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见闻

 2024/05/21/ 08:44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洪文泉 王思璇

农技培训进田间 专家把脉开良方

——榆中县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洪文泉 王思璇

  近日,榆中县马坡乡河湾村格外热闹,专家传经送宝、农机驰骋沃野,良种、良机、良法配套,一幅“科技春耕图”在河湾村的广袤田野上铺展开。

  在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的组织下,来自甘肃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及省级农技推广单位的一批专家赶赴农业生产一线,现场讲解种苗选育、测土配肥、病虫防治等种植技术。

  农技专家“传经送宝”,马坡乡和周边乡镇的村民早早赶来,观摩设施农业育苗项目、当归种植示范基地、蔬菜试验示范基地,了解马坡千亩绿色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片带情况。

  良种育出产业新气象

  河湾村地处榆中县城南部山区,全村耕地面积3818亩中,山地居多,人均只有2.5亩地,阴寒湿冷的气候导致当地的产业一直以来都以冷凉型蔬菜、中药材种植为主。

  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以马坡乡河湾村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帮助当地群众集中连片建设中药材和高原夏菜千亩产业带,打造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基地。

  制种育种、示范试验、集中连片种植……在榆中县马坡乡河湾村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30亩的现代设施蔬菜育苗大棚里,整齐安放着一个个长方形的育苗箱,箱内均匀的小方块中一株株青梗松花菜苗正在茁壮生长。

  大棚上方铺设了棉被,棚内带有暖气加温,应对冬季棚内温度过低的情况,有效缓解了高寒地区温度较低时种苗的生长期。

  “好苗子育在家门口,省时省钱又省力。”自从示范园里有了育种服务,种植户再也不用跑东跑西找苗子。今年年初,育种棚内的第一批芹菜种苗已发往西安等地,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当季青梗松花菜一株苗1角5分,包含种子费,比在家育种省时省力。”榆中县农机站站长杨涵刚介绍,基地育种的种子是经过试验棚试验成功,品质优良有保障,没有后顾之忧。

  “园区育种解决了我们村的蔬菜种苗问题,今年我们村还在园区订购了70亩的高原夏菜。”窑沟村党支部书记李克福说,窑沟村气候较冷,群众育苗成本比较高。在育苗棚统一育苗,放心还安全,还能打季节差,节约成本。

  专家送来致富金钥匙

  在当归种植示范基地,种植户曹生宝说:“当归怕积水,专家指导我们顺着坡向铺设黑色地膜,解决了很多问题。增温保墒,小雨时积水,大雨时排水,还能除二阴区严重的草害,节省了不少用工成本。”

  高效的田间管理与科学的技术指导,是为农业“保驾护航”的关键。专家下到田间地头,目的在于解决农户农业技术难题,让广大种植户成为行家里手。

  根腐、死苗、抽薹……以往河湾村种植当归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做到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在省政协的对口帮扶指导下,当地根据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实际,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

  为了提高当归种植效益,马坡乡引进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等先进农业成果,同时,从省级到村级的四级抓点示范,从地块到管理的六个标准统一,从中药材种植浸苗、露头栽培、配方肥使用,机械化开沟进行现场指导、实用技术培训,精心培养一批村级产业农民,为推进马坡乡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和人才保证。

  “地里发现死苗现象,灌根解决不了根本,要从清苗做起。”“关键措施是种苗处理;一定要注意科学用药和绿色播种;植物激素要杜绝。”“苗子泡药水要15到30分钟,拿出来千万别在太阳下晒干,放在阴凉处晾干。”在马坡千亩绿色中药材标准化种植片带,省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李继平给种植户们开出“药方”。

  “我们组织农技专家组团来这里,就是要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让种粮农民用上先进的农业技术,打造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李旺泽说,只有走出一条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路子,才能为当地建设和美乡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

  农机铺平发展快车道

  明媚的阳光下,伴随着机器轰鸣声,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技术人员演示着高原夏菜、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一次可种8行的蔬菜值播机,操作起来十分简单;起垄机往地里走一道,一条地垄的起垄、覆膜就能一次性完成;插齿自走式中药材挖掘机的松土铲插土壤中,能最低程度将药材的根茎铲出……田野里,20余台“铁牛”加足马力在田野间展示作业。

  “这是个好机器,你看这苗子栽得多整齐!”前来参观的村民白胜军看到蔬菜直播机时由衷感叹道。

  “移栽机每小时能移栽2至3亩,人工一天才能栽1至2亩;新款育苗机,一小时可育苗500盘,人工一个小时最多50盘。”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科长、正高级工程师赵海志介绍设备时“门儿清”。在他看来,科技化种植能保证距离标准,深度一致,这样一来,个头大小一样,更便于机械化收货。

  “省政协对口支援河湾村建设以后,帮助我们引进大型机械,带来种植技术,合作社的种地面积明显扩大,成本下降、产量增长,收益也越来越好。”榆中成贵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成贵说,合作社将继续带动周边农户一同种植蔬菜,打造规模化、规范化的蔬菜种植产业。

  一场场现场教学、一次次技术培训、一台台农机示范,对口支援单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让榆中县的高寒山地现代生态农业特色产业装上“科技引擎”,让大山里的种植户收入按下“加速键”。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