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法治

【法润石榴花 幸福千万家】张家川县司法局:法治护航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

 2024/05/23/ 17:41 来源:法治甘肃网 记者 齐洪德

【法润石榴花 幸福千万家】张家川县司法局:法治护航奏响民族团结“和谐曲”

  普法工作“土味”宣讲,贴近群众需求;“群众说事、干部解题”,矛盾纠纷快速化解……走进张家川县,这里的普法工作有趣有味,法治建设有声有色,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法治获得感。

  近年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司法局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用法治之光为民族团结进步保驾护航。

  “渗透法治元素” 让群众共享法治“红利”

  张家川县马关镇新义村法治文化广场上,群众在休闲健身娱乐之余,还能在这里学习村规民约和法律知识。

  记者注意到,新义村法治文化广场的每个宣传栏按照不同的法治内容组成,把广大群众日常生活中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使辖区群众在休闲散步之余就能接受法治文化和道德文化的熏陶。

  广场内,法治元素与草木相衬,依法治国的法治思想与如画风景相呼应,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

  “通过法治元素的‘渗透’和‘植入’,让干群关系更加亲近,社会矛盾纠纷也日益减少。”张家川县司法局副局长李秋红介绍说。

  与此同时,张家川县司法局抓实抓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深度融合。

  目前,已建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省级21个、市级20个,这是司法行政系统充分发挥法治统筹引领作用,推动法治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共融”的生动实践。

  张家川县司法局在牵头起草制定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案”时,将“促进民族关系”和“法治”列为重要内容,推动法治建设与民族团结一体建设、融合发展。

  “一曲花儿 ” 让普法更有“趣味”

  “张家川花儿”是整个西北花儿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四百多年的传唱历史。

  张家川县创新拓展法治文化宣传渠道,借助“张家川花儿”文化的独特优势,把法治元素融入创作当中,积极打造了一系列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法治文化作品,通过“张家川花儿”普法这种有效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使群众在传唱中耳濡目染地接受法治的熏陶,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普法目的。

  把“张家川花儿”打造成群众口口相传的法治文化作品,这是张家川县司法局始终秉持的理念。该局坚持“专业的事由专业的人做”,充分发挥花儿传承人的作用,结合群众身边易发生的婚姻家庭、老人赡养等矛盾纠纷和典型案例,将法律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文明城市创建、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的内容融入花儿歌词当中,精心创作了一部接地气、有温度的法治文化作品——《法雨沁阿阳》,并邀请张家川县花儿传承人组成演唱团队倾力演唱。

  近年来,张家川县创新普法形式,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时间节点为契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汇聚各方力量,结合普法宣传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应知应会相关政策进行宣传,将法治文化、乡土文化与民俗风情深度融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法治种子播撒在张家川县每个角落,让法治文化入脑入心。

  5月10日,张家川县司法局马关镇马关司法所所长李双双在新义村法治文化广场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摄

  “群众说事”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新义村4组,一户村民婆婆和儿媳发生了口角。”2月10日,在马关镇新义村群众说事会上,有村民提出了当日发现的矛盾纠纷线索。

  群众说事会刚一结束,新义村村干部石小强就联合人民调解员赶到发生矛盾的村民家中,以拉家常的方式找准矛盾根源,分别对双方进行调解,最终,成功化解了婆媳间的矛盾。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群众说事、干部解题’活动为载体。”张家川县司法局副局长杨国雄告诉记者,该局结合主动创稳行动,建立“统一受理、分类调处”的调解工作机制,坚持源头预防、多元化解、诉源治理,大力推行“调解员+律师”“调解员+公证员”“调解员+行政复议员”等多元化解方式,大力推进诉调、警调、访调对接机制,最大限度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目前,全县现有人民调解委员会307个,人民调解员1200人。

  不仅如此,张家川县司法局还聚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建立了1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5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妇女儿童和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县269个行政村(社区)实现了“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全覆盖,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新甘肃·甘肃法治报记者 齐洪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