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理论】持续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2024/05/24/ 08:0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李海波

持续激发县域经济活力

  李海波

  县域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地理区位等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推动发展模式变革和产业能级跃升,才能有效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增强能量、做大总量,不断提升县域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实体经济是应对经济领域各种风险挑战的物质基础,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可以让传统产业获得新的动能、实现转型升级,而且还能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要夯实传统产业“底盘”。瞄准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聚焦县域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新路径,加快构建以新材料、清洁能源为主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冶金化工、建筑建材、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等传统产业扩规模、增效益,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发展水平。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制造,推动工业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促进县域内支柱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要提升新兴产业“增量”。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把构建新兴产业集群同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县域内绿电、土地、资源、劳动力等综合优势,坚持指标争取、企业引进、能源输出消纳同步推进,推动生产力不断“焕新”,加速引领产业腾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传统产业从“原”字头“初”字号低端产业,向高科技、低能耗的高端新兴产业转型,提升发展“能级”。要丰富文旅场景“业态”。抢抓文旅消费井喷发展态势,统筹推进城市核心商圈、特色街区、乡镇商贸中心等场景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生态康养、农耕体验、研学旅游等特色项目,促进“文旅+”提档升级。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创新性推出一批互动性文旅活动,举办一批高层次节会赛事,不断提升消费层次、引爆消费热点。要厚植市场主体“根基”。深化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助力更多优质骨干企业升规入库,不断凸显成长型企业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促进大中小企业组团发展,塑造上下游产业合作和利益开发共同体,让下游企业依托链主企业成长,让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利于提升经营主体发展预期,带动民间就业和消费,促进形成县域关联产业供需互促、产销共进的良性循环。要精准绘制招商图谱。聚焦县域特色产业链,制定完善资源招商图谱、产业链招商图谱和招商引资工作清单、投资机会清单、产业政策清单,保持分片包抓、全员招商的态势,持续增强专业招商能力、项目承接能力和全周期服务能力,着力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配套企业,推动“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取得实效。要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坚持“深度关联”的发展思维,围绕项目发展规划、功能配套,谋划引进一批含新量、含绿量高的产业项目,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探索实行集中办公、联合攻坚、专班运作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努力实现投资量、工作量、实物量“三量齐增”,支撑带动县域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激发园区发展活力。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推行“管委会+公司”“标准地+厂房”模式,不断完善能耗、用地、电力、资金、供水等要素协调保障服务,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积极实施以绩效工资制为核心的薪酬制度,盘活低效僵尸企业,为产业发展聚要素、拓空间、增动能。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眼项目建设堵点和经营主体痛点问题,深化“市县同权”改革,加快推进首位产业企业全生命周期“不来即享”、政务服务“异地通办”等一批重点事项改革,全面落实惠企政策,精准快速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类困难,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用心帮助企业减负增效,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不断深化城乡融合。推进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举措。要厚植资源优势。坚定不移推动工业产业首位发展,重点拓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关联型、资金密集型领域,以工业突破转型带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在坚决守牢粮食安全、耕地保护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的基础上,以现代都市型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为引领,因地制宜打造绿色精细高效农业,提升农业产业比较效益。盘活乡村地区生态资源,赋予城镇更多生态功能和价值,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增值。要深化示范创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县域环境卫生整治和“八改”工程,突出抓好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党建引领等重点任务,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城市形象品质实现更大跃升。要推进城市更新。着眼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既重视“看得见”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又关注“看不见”的融合制度环境建设,实现功能互补、产业延伸和服务配套。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城市更新的格局,推动城乡共同繁荣进步。

  作者单位:山丹县委党校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