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结对帮扶 爱心甘肃】爱心助残 携手前行

 2024/05/31/ 09:2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石丹丹

【结对帮扶 爱心甘肃】

爱心助残 携手前行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孤儿、困难重度残疾人家中,与他们拉家常、话冷暖,引导关爱对象保持健康心态、提振生活信心、乐观面对生活。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胡耀伟

甘肃省歌剧院青年志愿者教视障学生唱歌。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孟 捷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爱心助残,情满陇原。

  自“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进一步谋实载体抓手、创新措施办法、统筹资源力量,扎实推进爱心甘肃建设,深入开展爱心扶孤、助残、济困行动。

  残疾人事业被誉为“春天的事业”。如今在陇原大地,“春天的事业”正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各级干部与我省16.1万困难重度残疾人结对,帮助解决困难11.8万个、反映困难需求7210个、帮办实事15.5万件,资助资金(含物资折合)3888.1万元,努力推动残疾人困难有人帮助、权益有人维护、精神有人慰藉、生活有人关爱。

  那些春风拂面般的温暖

  “宽阔明亮的庭院收拾得干净整洁,高广春像过年迎接亲戚一样,在桌子上摆放了水果和点心,满脸洋溢着喜悦。”共青团临洮县委书记符缨琦犹记得初次到听力二级残疾人高广春家中看望时的情景。

  “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启动后,符缨琦负责结对关爱一名困难重度残疾人和两名孤儿。2023年5月,符缨琦分别探望了这3名关爱对象。“对这些特殊困难群体而言,我们带着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社会的关爱,是他们推开心门看到的一束光。”

  符缨琦说,她每个月都会抽空去看看他们或者打个电话,询问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出乎意料的是,符缨琦得到的经常是“挺好的”“再不要破费了”这样的回答,或是“现在的政策好得很”这种感谢党和政府的话语。

  “高广春虽然听力残疾,但总是面带笑容,操持着两亩地,打一些力所能及的零工。”符缨琦坦言,曾经自己对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知之甚少,现在却时常惊叹于他们蓬勃的生命力,“我们拥有健全的身体,对生活的热爱却未必有这么坚韧。结对帮扶并不是单向的帮助,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

  在这项“春天的事业”里,符缨琦觉得自己是“描绘春天的人”。她说:“感恩结对关爱这份缘分,能让我们党员干部为特殊群体的梦想助力,共同描绘春天的画卷。”

  像符缨琦这样“描绘春天的人”,在“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推进过程中还有很多。省纪委监委办公厅干部周凯就是其中之一。

  “好着哩没有?”听到这句不太地道的古浪方言,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的司月梅脸上露出了笑容。

  “好着哩、好着哩。小周来了,快进来快进来。”司月梅边说边摸起拐杖站了起来,热情地招呼来人进门。司月梅夫妇家住武威市古浪县黄羊川镇一棵树村,夫妻二人都是视力残疾人。

  “司大姐,你猜我给你带了什么?”说着,周凯从袋子里拿出自己购买的血糖仪。司月梅患有糖尿病,因为不清楚自己的血糖情况,有时不注意饮食导致下肢浮肿,行动不便。“血糖仪可以方便司月梅和家属及时了解她的血糖情况,合理调节饮食。”周凯说。

  为了丰富司月梅夫妇的生活,周凯还购买了智能音箱。“请播放一首《渴望》”“现在几点了”“请播报一下今天的天气”……周凯教司月梅夫妇用音箱去播报新闻、查询信息、聊天互动等,与音箱交互成了司月梅夫妇平凡生活中的乐趣。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关心探视,周凯还积极联系咨询兰州市眼科方面的专家,打算在征得司月梅及家属同意后,带她到省城医院检查治疗,尽可能帮助司月梅恢复一定的视力。

  念兹在兹,枝叶关情。在“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推进中,有成千上万的符缨琦、周凯在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实打实帮扶;也有数十万困难重度残疾人在结对中感受那些春风拂面般的温暖——

  “关爱应该是一股永不停歇的力量,将一个家庭引向更好的明天。”定西市临洮县漫洼乡乡长陈向兵谈及近几个月成为残疾人“爱心家人”的感受时这样说道。

  陈向兵帮扶的漫洼乡羊圈沟村村民刘亚平是精神二级残疾人。自结对帮扶以来,他协调村委会,将刘亚平妻子安置在乡村公益性岗位,也为他们刚刚大学毕业的女儿介绍工作。

  “现在,刘亚平一家增大了马铃薯种植面积,发展起了养殖业,生活在慢慢改善。女儿体谅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与父母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提及被帮扶家庭的变化,陈向兵欣慰地说。

  一次次亲切鼓励、一个个暖心举动,似春风吹拂,让重度困难残疾人倍感温暖、满怀希望。

  那些春雨绵绵般的润泽

  2023年8月的一天,兰州海关驻村帮扶干部前往结对关爱的琪琪小朋友家中,询问刚做完听力康复训练的琪琪近况,并带去了生活慰问品。

  “叔叔好!”听到琪琪清晰地叫出“叔叔”时,大家倍感欣慰。连续3批兰州海关驻村工作队接续努力,让失聪女孩琪琪重获新“声”。

  2020年4月,兰州海关帮扶责任人在临夏州康乐县莲麓镇枉子沟村村民石志仁家中走访,见到了听力障碍患儿琪琪。

  “琪琪原本已经学会叫爸爸、妈妈。失聪后,便不再说话了。”了解情况后,驻村工作队联合两名帮扶责任人,第一时间将情况向兰州海关党委汇报。随后,兰州海关委派专人咨询人工耳蜗植入救助政策,反复比对、多方协调,选定“甘肃省贫困听障儿童救助项目”。

  2020年9月4日,琪琪完成了注册登记、资格审核等一系列手续,成功申请了“甘肃省贫困听障儿童救助项目”。此后,相关帮扶责任人积极询问手术申请审核情况,持续跟踪救治项目进展。

  2021年6月24日,琪琪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7月28日,琪琪成功佩戴言语处理器,并进行开机。

  “当测试的第一个声音传出时,琪琪哭了,在场的大家都笑了。”耳蜗的植入点燃了希望的种子,琪琪也进入了学语阶段。

  如今,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再去石志仁家探望时,这个曾经愁眉苦脸的汉子,总是拿出手机分享琪琪最新学说话的视频,再无愁容。

  随着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的开展,兰州海关驻村工作队完成了新一轮工作交接。新队员们一到岗,便结队前往石志仁家中看望琪琪,小女孩的声音瞬间温暖了每一个帮扶干部的心。

  伴随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的开展,帮扶关爱之路越走越宽——

  “对坐轮椅的人来说,一级小小的台阶,就是一个大障碍。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重度失能残疾人过上了‘无障碍’的生活……”“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的开展,让张起珩心里暖暖的。

  张起珩是平凉市崇信县人,“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开展以来,张起珩有了固定的结对干部。在得知张起珩居住的小区列入县城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后,结对干部多次与施工人员沟通,在张起珩出入的单元门口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将他的住处列入无障碍改造项目,让他可以安心走出家门,扩大生活圈,提升生活品质。

  无障碍环境的质量,关系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质量。铺设坡道、平整地面、厨房改造、安装扶手……这些看似细微的改造,都会改变残疾人的生活,坚定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融入社会的信心,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生活。

  “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开展以来,省残联倾力推动相关部门加快实施盲道、坡道、人行横道、过街天桥、专用公厕等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广大结对帮扶干部也在积极协调,帮助困难重度残疾人完成家庭无障碍改造,竭尽全力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一点点细微的变化、一项项具体的帮扶,都如绵绵春雨,滋润着困难重度残疾人的心扉,鼓励他们向阳而生。

  那些春光明媚般的希望

  尚立明和张鹏素昧平生,前者是永昌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后者是永昌县一名残疾青年。如今,尚立明说起张鹏的情况,如数家珍。提起尚立明,张鹏也连连说道:“他是我的恩人。”

  张鹏是尚立明在“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中的结对关爱对象。

  全省“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启动伊始,尚立明前往结对关爱对象张鹏家里了解情况。“永昌县城关镇人,1994年出生,小时候因为意外导致肢体残疾,11岁时办理了肢体二级残疾证……”张鹏的基本情况,尚立明很快烂熟于心。

  因为不想成为家里的负担,张鹏没有因残疾而自暴自弃,经过不懈努力,他拿到了西北师范大学的毕业证书。但残疾人走向梦想的路总是格外艰辛。因为肢体残疾,找工作时张鹏屡屡碰壁。遇到尚立明之前,他还沉浸在难就业的苦闷和烦躁中。

  了解这些情况后,尚立明开始帮助张鹏解决就业的问题。最终尚立明协调人社部门争取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张鹏负责来访人员的接待、政策解答、业务办理等工作。

  在尚立明的帮助下,张鹏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现在的张鹏除了认真工作外,也在努力解决自己的婚恋问题。”尚立明高兴地说。

  为残疾人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重要途径。“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启动以来,全省广大帮扶干部用爱心支持残疾人创业就业、自立自强。

  袁小旭是庆阳市正宁县湫头镇西沟村人,因小儿麻痹症,他总感觉自己和正常人不太一样。

  1966年出生的袁小旭外出打工,漂泊了半辈子。2022年秋,他决定停下来。因未婚未育、没有固定收入,当地政府将他纳入“五保户”,享受国家财政供养,全方位关怀保障,让他放下了悬着的心。

  “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后,省应急厅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确定了一对一结对关爱对象,袁小旭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结对关爱干部是省应急厅规财处三级调研员王攀,也是应急厅驻正宁县湫头镇西沟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对于袁小旭,王攀并不陌生。“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建设启动以来,王攀往袁小旭家跑得更勤了,送米面油、送感冒药、帮忙寄送快递等,两个人的关系也熟络了不少。

  “如果可能,我还想干点啥养活自己,靠政府养活心里不得劲儿。”多次接触下来,袁小旭向王攀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王攀明白袁小旭的想法。经过与村组干部的沟通协商,一致建议袁小旭从小规模养殖干起。“羊羔育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前期投入不大、边坡荒地可以提供天然草料,周边村民也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辛苦是肯定的。“但幸福就是有事做、有期待。”很快,第一批11只小羊羔买回来了,袁小旭找到了往后奋斗的目标。在王攀的帮助下,他购买了望远镜帮助他放羊找羊。“他就喜欢坐在山头拿着望远镜看他的羊群。”王攀说。

  在王攀看来,对一个在外漂泊半辈子的人来说,帮扶不仅是柴米油盐的物质资助,更是找到事做、有所期待。现在的袁小旭不仅有越来越壮大的羊群,让他安心的更是每天穿行在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上。

  “充满感激,倍感幸福。”感谢的话,袁小旭也放在心里。他们不幸于身体的残缺,体验着生命的曲折,脚步却始终追逐着梦的方向,声声感谢,将化作他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动力。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这份“格外”的爱,正在陇原大地传递、激荡、升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