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
“福”暖定西,黄土地上种出“致富林”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婧 张春燕 实习生 曹旭
乘车穿梭于陇中大地的绿荫丛中,沿路草木葳蕤,绿意扑面而来,沁人心脾;
从福州·定西生态林的观景平台远眺,层层梯田此起彼伏,植被茂盛,翻起重重绿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传播和践行,不仅仅是让黄土地变脸,更是东西部协作、生态扶贫、劳动人民汗水和心血的浇铸;
“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的采访团行走在万亩绿林中,蓝天、白云、青山……所到之处皆是风景。
……
如今的福州生态林植被茂盛绿意浓
很难想象,曾经的陇中大地,自然环境恶劣,以“苦瘠甲于天下”而闻名;干旱缺水,是全国水土流失严重区域之一,风沙是这里的“常客”。
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导致定西市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十年九旱,广种薄收、靠天吃饭”成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真实写照。
于是,自2017年福建福州与甘肃定西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起,两市决定在山地连片、生态薄弱的定西城区南山,共同探索“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扶贫”模式,以治理水土流失为切入点,在植树造林的同时进行产业扶贫。
据介绍,福州·定西生态林项目通过生态治理与群众致富相结合、生态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先进技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方式,为定西生态建设探索出了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扶贫模式。
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陈正斌介绍生态林情况
“在建设福州生态林以前,这里的山都是光秃秃的,几年时间,现在这里已经满山碧绿,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指着面前的万亩生态林,定西市安定区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陈正斌感慨万千,在贫瘠土地上造林地的最大难点是干旱、土壤稀薄,经过福州市技术人员反复验证,通过增施有机肥、复合肥的方式,同步采用“挖大坑”“栽大树”“浇大水”等措施,最终有效提高了育苗的成活率。
据介绍,2017年至2020年生态林建设期间,福州市总投资4679.99万元,累计完成生态林10894亩,配套三北工程建设3000亩,共栽植各类苗木193.33万株,建设福州亭1处、100方蓄水池9个,整修道路51.7公里。
荒山变绿,生态向好。困扰这里千年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经过7年的辛勤培育和不懈努力,如今的生态林已经形成小气候,连杂草都长得很好。
“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生态林项目启动伊始,定西市就将种苗、造林、管护、发展林下经济等环节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齐头并进的致富路。
福州生态林的护林员接受记者采访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当护林员也是一种可以增加收入的途径。护林员的工作从每年十月份开始,到第二年四月底结束。五月份开始是正常的巡山工作,防止树木遭到人为破坏。”安定区凤翔镇中川村张家湾社村民牟世明说道。
像牟世明一样,因生态林直接获益的群众不在少数。在生态林一期至四期项目建设期间,不仅优先采购当地群众的自育苗木,还积极吸纳当地的群众务工。同时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性岗位的作用,选聘当地群众为生态护林员,切切实实增加当地群众收入。
根据“林农结合、林畜结合、林旅结合”思路制定的规划,南山生态林已打造成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示范、科研”六位一体的万亩森林公园。2019年,生态林项目被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机构评为“联合国全球减贫案例”之一。
近年来,定西吸收东西部协作生态林建设经验,打造了一批城市生态功能区、廊道生态屏障区等,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壮大;“十四五”以来,完成造林封育188万亩,新栽和提质增效经济林果17.12万亩,产值19.37亿元。
“通过植树造林,不仅能收获良好的社会效益、帮助当地村民增收致富,更主要的是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得以传播和践行。”陈正斌说道。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6月02日【2024甘肃生态环保行】碧水绕会宁 绿映“幸福河”
- 2024年06月02日【2024甘肃生态环保行】兰州石化公司:“绿”行初心使命 擦亮“低碳环保”金名片
- 2024年06月02日【2024甘肃生态环保行】打卡会宁何门村,邂逅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 2024年06月01日共赴绿色之约!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在兰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