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文卫

【文化中国行】临夏砖雕非遗工坊:方寸之间雕凿大千世界

 2024/06/04/ 08:1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王虎

【文化中国行】

临夏砖雕非遗工坊:方寸之间雕凿大千世界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虎

  街市车马如龙、船夫卖力划船、商铺琳琅满目……在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的现代砖雕博物馆,由50多块青砖拼接成的巨幅砖雕《清明上河图》,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刻画出了北宋都城的繁荣景象。

  临夏砖雕源于秦汉,集绘画、木雕、书法等艺术元素于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青砖上的硬花活”。不论是东公馆、八坊十三巷等传统建筑,抑或是居民小院、旅游街区等现代建筑,精美绝伦的砖雕随处可见,为建筑增添了一份古朴典雅气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临夏砖雕技艺,2018年11月,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临夏砖雕,设立临夏砖雕非遗工坊,凭借公司专业的生产加工设施和研发设计团队,开展临夏砖雕技能培训、文创产品研发生产及各类研学活动。去年,砖雕年产值5000多万元。

  “现如今,临夏砖雕不仅用于建筑装饰,我们还通过创新,设计出非遗文创产品,丰富了砖雕产品种类。”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总经理范祥军说,只有将传统技艺和现代审美紧密结合,临夏砖雕才更有生命力。

  近年来,临夏砖雕非遗工坊所生产的砖雕广泛应用于园林和民居建筑中,砖雕用途从房屋建筑、围墙装饰等扩展到花瓶、笔筒、摆件等文创产品。

  走进临夏砖雕非遗工坊,10多名工匠以刀为笔,以砖为纸,按照设计师的图样细心雕琢。雕刻师使用锯子、刨子、铲、錾、刻刀等工具,将一块块青砖打坯、粗雕、出细、修饰,雕凿出含有美好寓意的砖雕作品。

  50岁的张海林是临夏砖雕非遗工坊的雕刻师,拥有副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去年被评为省级非遗传承人。

  年轻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海林接触到砖雕,被砖雕的魅力深深吸引,他便潜心学习砖雕技艺。30年间,砖雕不仅给张海林一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更让他肩负起传承非遗的使命。

  高0.5米、宽0.3米的摆件《花开富贵》《和平富贵》是张海林的得意之作,从设计到成品,两件作品耗时一个多月。张海林介绍说:“临夏砖雕在技法上采用雕刻和镂空相结合的手法,或圆雕或半圆雕,层次分明,立体感强。”

  传统艺术往往需要通过师带徒,手把手教,才能掌握其中的技艺精髓。目前,工坊有3名工匠跟随张海林学习砖雕,37岁的郭宏杰就是其中之一。

  “练习砖雕很辛苦,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凭着对这门手艺的热爱,学习了6年砖雕的郭宏杰已经基本掌握了各种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砖雕的设计和雕凿。

  近年来,临夏砖雕非遗工坊的工匠们不断创新雕刻技法,通过增加青砖厚度,由原来单一的浅浮雕,到高浮雕、镂空雕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和艺术感染力。

  临夏砖雕非遗工坊探索“公司+”模式,形成了产学研创新协同发展、全产业链发展,建立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办学双机制育人机制,突出非遗工坊实践性。

  “我们与兰州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共同设计文创产品,提高青砖原材料品质,丰富砖雕产品种类,有效拓宽了市场。”范祥军说,公司通过运用数控雕刻、3D扫描、自动化生产等新技术,取得外观设计等专利85项,大大提高了产能。

  与此同时,临夏青韵砖雕有限公司发挥临夏砖雕传习所、临夏青韵砖雕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作用,与临夏现代职业学院联合开展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双向办学,吸引更多年轻人进入砖雕行业。

  建立培训基地、艺人工坊、校企联盟……近年来,临夏州将砖雕作为百亿元产业重点扶持培育,出台一系列促进砖雕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政府大力推动砖雕产业发展,为我们从事砖雕生产的企业增添了信心。我们将做好临夏砖雕的传承和保护,延伸砖雕产业链,为临夏砖雕文化艺术焕发新活力作出贡献。”范祥军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