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本网原创

【2024甘肃生态环保行】崇信县提高生态“颜值” 做强产业“绿值”

 2024/06/04/ 12:43 来源:每日甘肃网 记者 李婧 实习生 曹旭

【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

崇信县提高生态“颜值” 做强产业“绿值”

  每日甘肃网6月4日讯(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李婧 实习生 曹旭)6月4日上午,参加“共赴绿色之约——2024年全国重点网络媒体甘肃生态环保行”的采访团一行来到崇信县龙泉寺景区,在这里一起见证崇信县如何立足山水特色、提高生态“颜值”、做强产业“绿值”、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互促共赢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崇信县龙泉寺景区风景宜人

  近年来,崇信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做优做活“学”“加”“减”“治”“改”五篇文章,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成为甘肃省第二个“双创”县。

工作人员介绍崇信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在保护、重在治理。崇信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全域化保护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以真金白银打造“绿水青山”,不断“添绿”“添景”。通过落实生态补偿机制,统筹整合生态环境建设资金,实施污染防治、生态修复、水源涵养、节能降耗及生态基础设施项目工程,建成河湖生态廊道44公里、人工河道湿地210万平方米、景观水域面积75万平方米,栽植水生植物192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72.7平方公里,连续五年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黑鹳等珍稀濒危珍禽在汭河繁衍生息,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与此同时,崇信县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三北五期防护林等生态工程项目建设,整山头推进、整流域治理。截至目前,年均造林5.3万亩,建成义务植树基地1.5万亩,景观廊道285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小镇4个。7个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称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6.64%,林草覆盖率达53.85%。随着绿地空间的不断拓展,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生态品牌成色也更足更响亮。

  发展壮大生态产业,推进绿色发展崛起。崇信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产业链条纵向延伸促进业态融合,确立了“添绿增金”转化路径和“生态+”复合产业发展模式,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双向转换通道。通过“生态+农业”,做优红牛、苹果、设施蔬菜等绿色品牌,实现收入19.3亿元。通过“生态+旅游”,实现集窑洞养牛增收、红色文化传播、文旅康养、非遗传承、农耕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旅、文旅综合收入27.46亿元。通过“生态+工业”途径,实现清洁生产、绿色煤电、绿色矿井产值57.9亿元,增加值30.2亿元,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

参加2024年甘肃生态环保行的记者合影留念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一个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的生态崇信正阔步走来。下一步,崇信县将持续深化拓展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不断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崇信优势特色的生态产业集群,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高质量发展探索出更多可借鉴、可复制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之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