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支撑更有力 和美乡村“底气足”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通讯员 景春燕
近日,记者走进甘谷县安远镇巩川村玲珑小番茄种植基地,一簇簇玲珑小番茄挂满藤蔓,红色的果实鲜嫩欲滴。基地里,三三两两的务工人员正分布在田垄间采摘小番茄,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玲珑小番茄种植户巩全兵早早地便在自家的下沉式夯土墙储热冬暖棚里忙碌起来。他告诉记者,去年承包了2座冬暖棚种植玲珑小番茄。自挂果以来,实现了全年采摘、无限生长。
“今年,2座冬暖棚的玲珑小番茄产量预计达到2万多斤,年产值能达到5万元左右,效益非常可观。”巩全兵一边忙着采摘,一边给记者算着经济账。
巩全兵承包的冬暖棚是巩川村党支部领办的。为了带动村里党员和农户共建特色产业种植大棚,2023年6月,安远镇争取财政衔接资金300万元,在巩川村建成了占地43亩的下沉式夯土墙储热冬暖棚10座,其中5座由巩川村党支部负责经营,5座由村里的村民负责经营,预计年收益可达到130万元以上。
巩川村被评为2023年度甘肃省级“和美乡村”。巩川村党支部书记张冠平说:“建设和美乡村,离不开产业支撑,只有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才能让乡村振兴有底气,群众增收有盼头。”
现在的巩川村,一颗颗玲珑小番茄,不仅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也映红了巩川村的产业发展之路。
像发展种植玲珑小番茄这样的富民特色产业,在巩川村还有很多。近两年来,围绕打造“甘味”特色农产品示范基地,巩川村坚持党支部领办,统筹项目资金,动员群众参与,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引进甘谷县佳农果蔬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集樱桃和珍珠油杏种植、采摘等于一体的综合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盘活现有文化资源,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以青少年研学产业“点燃”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积极推行“党支部+股份经济合作社+产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整合村集体、村民入股等资金,累计撬动合作社资金1800余万元投入产业发展,2023年首次为入股村民分红4.2万元……
当下的巩川村,真正实现了把资金整合在产业链上、把群众引导在产业链上、把能人聚集在产业链上,促进产业稳步发展,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为和美乡村建设赋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6月11日岷县 “小草”做成大产业
- 2024年06月07日建基地 延链条 育品牌 榆中县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
- 2024年06月07日【图片新闻】甘南州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
- 2024年06月06日武山县杨河镇:甜蜜产业喜“蜂”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