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6月7日,我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28场,我们邀请到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女士,请她向大家介绍“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发布会的还有,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先生,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杨进先生,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龚明珠先生。
下面先请王莉霞女士作情况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王莉霞: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同大家在这里见面。首先,我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全区各族人民,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和帮助内蒙古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的这个时候,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亲临内蒙古考察,勉励我们要紧紧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出新路来,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去年10月份,国务院又专门出台了《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为自治区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政策机遇、历史机遇。我们把总书记对内蒙古的历次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凝练为两件大事:一件就是完成好总书记交给的五大任务,也就是建设好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我们一般称为“两个屏障”;建设好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我们通常称为“两个基地”;还有就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另一件大事就是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现在全区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聚力办好这两件大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祖国北疆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丽景象。我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内蒙古。
内蒙古有自然风光的壮丽之美。内蒙古是我国东西跨度最大的省区,东西直线距离约2400公里,太阳从东部的呼伦贝尔升起,要经过两个小时以后才能照到西部的额济纳。11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铺展着美丽的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沙漠。有一首歌大家都耳熟能详,“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彩蝶纷飞百鸟唱,一湾碧水映晚霞”就是内蒙古壮美风光的生动写照。
内蒙古有跑出发展加速度的奋进之美。这两年内,内蒙古发展列车跑出了加速度,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连续两年进入了全国第一方阵。特别是去年,地方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这三个指标的增速都居全国前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速也排在全国第7,一批惠及长远的一些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地。今年,我们又部署推进了“六个工程”,就是政策落地工程、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温暖工程、诚信建设工程、科技“突围”工程和自贸区创建工程,就是要把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补齐,朝着“闯新路、进中游”的目标加速迈进。
内蒙古有高质量发展的蝶变之美。大家都知道,内蒙古物产丰饶,过去我们有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东林西铁、南粮北牧”,其实内蒙古的地下、地上、空中都有宝藏。地下,有20多种矿产资源储量全国第一,被称为是国家的“矿藏粮仓”;地上,耕地、草原、森林面积都位居全国前列;空中,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可开发量居全国第1和第2。这些丰富的资源是内蒙古发展的坚实基础,更是巨大优势。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和战略定位,精心打造了8大产业集群和16条重要产业链,一批具有成长潜力、发展后劲的产业不断壮大,新能源、稀土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等一些主导产业在全国也有了一席之地,大家熟悉的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品牌更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内蒙古有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和谐之美。自远古以来,多个民族就在内蒙古高原繁衍生息、交往交流交融。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7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现在在内蒙古生活着56个民族,各个民族同村庄、同社区,同班级、同企业,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内蒙古有共享便捷生活的现代之美。自治区虽然地处祖国北疆,但是各族群众也过上了现代化的新生活。现在,从首府呼和浩特和乌兰察布、赤峰、通辽等城市坐高铁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北京,全区12个盟市所在地都通了高速、103个旗县区通了一级以上公路;各族群众无论是在边陲小镇还是在边远牧区,都能就近上得了学、看得了病,像智能家电、宽带网络、快递外卖等更是进入了草原深处、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手机放牧、拍短视频如今也成了牧区里的新时尚。
我先介绍这些情况,我和我的同事们非常愿意回答各位的提问。谢谢大家!
邢慧娜:
好,现在欢迎各位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媒体机构。
新华社记者:
刚才王主席提到了内蒙古要完成好五大任务,我了解到,这实际上也是国家给内蒙古的战略定位。请详细介绍一下这五大任务现在进展得怎么样。谢谢。
王莉霞: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五大任务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发展的全局出发赋予内蒙古的战略定位,也是我们重要的职责使命,指向就是保障国家五大安全,也就是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生态安全和边疆安全。
从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来讲,内蒙古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这些年,我们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面,让广袤的草原“带薪休假”,在大兴安岭“挂斧停锯”、昔日的伐木工人现在都成了护林员,对重点沙漠“锁边治理”,让流动的沙丘停下脚步。十年来,全区累计造林、种草、防沙治沙规模都居全国首位,草原植被盖度现在已经达到了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减少了6000多万亩,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从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来讲,大家都知道,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有4200多公里的边境线、36万平方公里的边境管理区,是祖国的“北大门”,在维护国家安全和边疆安宁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这些年,我们深入实施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实现了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
从国家重要的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来讲,我们始终把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摆在重要位置,像煤、电的保供量居全国第一,去年我们完成了29个省份、9.45亿吨的煤炭保供任务,外送的电量达到了3065亿度、相当于3个三峡工程的年发电量。特别是230亿方的天然气跨越700多公里温暖了京津冀,1亿多度的绿电跨越1600多公里点亮了杭州亚运会。
从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来讲,很多朋友都知道,内蒙古是畜牧业大省,这里的牛肉、羊肉、牛奶、羊绒产量都是全国第一。打个比方,全国每10斤牛肉有1斤就产自内蒙古,每5斤羊肉有1斤来自内蒙古,大家喝的牛奶,每6杯牛奶有1杯多也产自内蒙古。还有羊绒,有一半是来自内蒙古。在这里,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内蒙古还是产粮大省,全国5个耕地面积过亿亩的省份,内蒙古榜上有名,我们已经连续5年粮食产量突破了700亿斤,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粮食调往区外、供应全国。形象地说,内蒙古就是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和绒都,我们的使命就是努力往“中国碗”里多装粮、装好粮、装好肉、装好奶。
从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来讲,内蒙古有20个对外开放的口岸,大家熟悉的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有65%的中俄陆路贸易就是从这里经过。二连浩特大家也不陌生,这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去年全区的进出口总额增长30.4%,这个增幅位居全国第3。全区口岸货运量超过1亿吨,刷新了全国陆路沿边口岸的纪录。
谢谢大家!
邢慧娜:
好,请大家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请问目前政策落地情况怎么样?如何让群众实实在在地受益?谢谢。
王莉霞:
这个问题请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黄志强同志回答。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去年,国务院出台支持意见,部委推出配套政策,都是为内蒙古量身定制的“大礼包”,含金量高、针对性强。这些政策涉及到基础设施,也与能源资源有关、生态环境有关,还包括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共五大类。实施好这些政策,必将对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产生深远影响。
我们抓住这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实施“政策落地工程”,把国务院支持《意见》细化为86个重大项目,把蓝图具体化为“施工图”。截至目前,已有59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350多亿元,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推进中。
政策落地的过程,也是人民群众受益的过程。比如,交通出行方面,我们加快建设包头—银川高铁,通车后,巴彦淖尔到北京由过去的13个小时缩短为4个小时。优化机场布局,加快建设通用机场,推行航线“支支通”,让群众身处边疆但并不感觉遥远。
增加就业方面,我们规划建设6个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初步测算,每个大基地的静态投资都在800个亿以上,都能为项目所在地提供上万个就业岗位。
乡村振兴方面,在重点帮扶旗县,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化产业园,仅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兴建的奶业和大豆产业园,就能带动周边5万户农民持续增收。
固边兴边方面,实施边境节点村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开展边境地区水电路讯一体化建设,实现自然村、边防哨所、边境派出所和警务室饮用水、电力、通信、广电普遍覆盖。
医疗服务方面,加快建设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我们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合作,建立了内蒙古分院,过去很多群众需要到北京治病,现在不出区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谢谢!
邢慧娜:
好,请大家继续提问。
香港中评社记者:
内蒙古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门户,未来在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方面有哪些考虑?谢谢。
王莉霞:
这个问题请我们自治区副主席杨进同志来回答。
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杨进: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具有对内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不断推进,内蒙古与俄蒙等国的经济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向北开放的水平也越来越高。
全国三条中欧班列通道中,东、中通道从内蒙古的满洲里、二连浩特出境,2023年全国近半数的中欧班列从内蒙古始发和通行。满洲里口岸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二连浩特市口岸是我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陆路口岸,我们通过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信息化智能化作业等一系列的措施,全力保障中欧班列通行的顺畅。同时,加快推动满洲里、二连浩特智慧口岸建设,在甘其毛都、策克等口岸实施了自动导引无人驾驶跨境运输新模式,全力提升口岸通关的运行效率。
前不久,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正式获批,这是中国与毗邻国家建立的第三个跨国境的经济合作区。我们将积极推进跨境旅游、现代服务业、国际商贸物流和进出口精深加工等业态发展,力争把中蒙经济合作区建设成为沿边地区高水平的开放平台。
我们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农牧业、能源矿产、数字经济、生物医药、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同步发展边民互市贸易;加快内贸外贸一体化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北三省等区域合作,完善京蒙协作等机制,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在上海、天津等地的港口在内蒙古建立了25个内陆港,让我们内蒙古的企业在家门口就有了更多的出海口,也为其他地区向北开放合作提供了更多的支撑。
我们通过打造和利用中蒙博览会、国家向北开放经贸洽谈会、蒙商丝路行等合作交流平台,不断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贸易圈,全方位融入和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谢谢!
中国矿业报记者:
我们知道,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请问内蒙古将如何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莉霞:
这个问题请常务副主席黄志强同志来回答。
黄志强: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正如您所说的,内蒙古发展新能源,确实得天独厚,形象地讲,就是“头顶有风光,脚下有煤炭,手中有电网。”
“头顶有风光”,说的是内蒙古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从可开发量看,内蒙古风能资源占全国一半以上,太阳能资源超过五分之一。
“脚下有煤炭”,说的是内蒙古煤炭储量丰富、火电机组规模大,作为稳定可靠的调峰手段,能够支撑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使用。
“手中有电网”,说的是内蒙古拥有全国第三大电网—蒙西电网,我们距离负荷中心近,输电成本低,能够提供“绿色电、便宜电、可靠电”。
立足禀赋优势,我们逐“绿”前行、向“新”出发,提出“两个率先”“两个超过”的目标,在全国率先建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目前,内蒙古新能源装机已率先突破1亿千瓦,今年底将提前完成超过火电装机的目标。
为推动绿电外送,内蒙古正高标准推进建设六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光伏外送大基地,在库布其、乌兰布和、腾格里三大沙漠集中开发风电光伏,为京津冀、长三角输送大规模清洁能源。
为促进绿电本地消纳,内蒙古谋划了六大场景,量身定制新能源配置政策,包括源网荷储、风光制氢、园区绿色供电、自备电厂绿电替代、全额自发自用和火电灵活性改造。每个场景,发电侧和负荷侧自求平衡,实现最大程度的自我消纳。
我们坚持全产业链发展,一手抓新能源开发,一手抓装备制造,集中打造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上游抓装备制造业,下游延伸发展绿氢绿氨等绿色化工,全面招引超算、智算产业,助力国家“东数西算”,同步发展研发创新、运维服务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总之,内蒙古“风”“光”无限好,新能源潜力大、机会多,希望和大家共同分享新能源发展的红利。
谢谢!
中宏网记者:
内蒙古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重要地区。能否介绍一下自治区在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成果?谢谢。
王莉霞: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国家“三北”工程沙化土地治理,各个媒体都很关注,实际上最大的任务量是在内蒙古。习近平总书记部署的三大标志性战役中,黄河“几字湾”攻坚战、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几乎都在内蒙古,还有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涉及到我区的阿拉善盟,可以说三大标志性战役有“两个半”在内蒙古。所以内蒙古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那么主战场就要打主攻,我们闻令而动、迅速行动,去年完成防沙治沙的面积有950万亩,完成了年初计划的1.5倍,我们预计到2030年将完成9700万亩的治沙面积,不仅要给沙地披上绿色的“防护服”,还要打造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比如毛乌素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要大,现在80%的沙漠化身为绿色宝地,绿色版图向南推进了200公里;大家熟悉的库布其沙漠面积有2115万亩,现在已经超过40%披上了“绿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巴彦淖尔市的磴口县,西临乌兰布和沙漠,在沙漠的东缘建了一条林带,这条林带长154公里、宽100米,使得沙漠东缘后退20公里,每年向黄河的输沙量减少了九成多。
今年我们把防沙治沙和新能源发展结合起来,实施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规划配套新能源装机超过1亿千瓦。大家熟悉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就在库布其沙漠的北缘、黄河的南岸规划建设长400公里、平均宽5公里的“光伏长城”,通过防沙治沙和光伏一体化工程的推进,让黄沙变“绿野”、变“蓝海”。
我们还全方位调动企业、农牧民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现在已经有几十家央企、国企和民企参与进来,全区上下掀起了防沙治沙的热潮。特别是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广大群众投身到治沙事业。我举个例子,像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的阿拉善盟,大规模建设梭梭、肉苁蓉、锁阳等沙生中药材生产基地,带动当地农牧民致富,特别受群众的欢迎。我们的目标,就是既要完成好“三北”工程攻坚战这项重大的生态工程,又要让它成为发展工程、富民工程,既治了沙、又发了绿电、还增加了群众收入,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赢”。
谢谢!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
很多人一提到内蒙古,都会想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作为农牧业大区,接下来内蒙古将如何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促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谢谢。
王莉霞:
这个问题请自治区发改委主任龚明珠同志来回答。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龚明珠: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大区,这些年实现了粮食“二十连丰”,畜牧业“十九连稳”,现在正在谋划如何发挥好生态环境好、农牧业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推动内蒙古由农畜产品产量大区向农牧业产业强区的转变。简单来说,做到“三个更加”。
第一个“更加”是要让现代农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以耕地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建好建优高标准农田,让以往不宜耕作的“巴掌田”“陡坡地”,变成宜机宜耕、稳产高产的“整片田”,去年我们用5237万亩的高标准农田支撑起了2/3的粮食产能,今年还要完成850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还要大力提升农牧业科技水平,特别是种业这个关乎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实施好玉米、马铃薯、向日葵等优质特色品种培育工程,开展奶牛育种联合攻关,打造一流的奶源、种源和草源基地。
第二个“更加”是要让农畜产品的供给更加充足。去年内蒙古粮食总产量达到了791.6亿斤,今年我们将开展单产提升行动,特别是实施国家玉米大豆单产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示范区405万亩,力争带动今年粮食总产量达到800亿斤。我们还将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既要抓粮肉乳精深加工,也要把稻壳米糠、果蔬皮渣等都利用起来,同时还要支持和鼓励内蒙古的企业到北上广深、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消费地发展前置冷链保鲜仓,把更多更好的奶、肉、粮供应全国。
第三个“更加”是要让农牧业的绿色底色更加鲜亮。内蒙古农牧区的水是清洁的、土是干净的,这是我们最大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要千方百计保护好。在农业方面,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程,明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要从现在的3403万亩增加到3800万亩,这意味着每年可节水35亿方以上。同时,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使农药化肥用量稳中有降。在畜牧业方面,主要是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畜牧业的比重,解决草原过牧的问题,实现畜牧业发展和草原保护的双赢。
谢谢!
红星新闻记者:
我的问题是,我们关注到,内蒙古提出要以非常之举推进科技创新,打破常规,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请问将在哪些领域重点发力,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谢谢。
王莉霞:
这个问题请志强同志来回答。
黄志强: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内蒙古非常重视科技创新,非常重视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们正在实施“科技突围”工程,要把着力点放在有资源、有特色、有优势的领域,在点上争取实现“起跑就领先”,以点带面把科技搞上去、把产业提上来。
我们围绕资源搞创新。比如内蒙古的稀土资源,无论是储量还是质量都是世界级的,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建成国内最完整的产业链。我们瞄准打造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做好由“土”变“材”的文章,摒弃传统“挖土卖土”简单模式,聚焦永磁、储氢、催化、抛光、合金五大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精深加工度,推动从“世界级储量”迈向“世界级产业”。我们瞄准打造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做好由“材”到“用”的文章,创建国家稀土材料创新中心,加快前沿技术攻关,扩大稀土应用领域,不断提高稀土产品综合附加值。
我们围绕特色搞创新。比如,内蒙古是畜牧业大省,奶业是我们的特色。去年,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投运,聚集了10名院士,100多位行业专家,5000多人的创新队伍。我们紧盯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中国牛、中国养殖模式、中国原料、中国装备、中国标准”五大战略目标,谋划了20个研究领域、76个研究方向。
我们围绕优势搞创新。比如,内蒙古发展新能源优势明显。风光方面,我们不断推出新产品,实现迭代升级,全球叶轮直径最大、单机容量最大的陆上风电机组在内蒙古下线,这个机组叶轮直径214米、相当于70层楼高,最大功率是11兆瓦,转动1小时发出绿电1万度,相当于12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电网方面,为适应新能源高比例上网,打造大青山实验室,开展电网柔性灵活、智慧融合示范,为全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探路子。氢储方面,我们全力以赴支持各类制氢和储能技术在内蒙古试验、成长、壮大,到2025年,绿氢产能将达85万吨,储能装机将突破2000万千瓦,新能源大省的内蒙古又将成为全国绿氢大省、储能大省。
谢谢!
中国新闻社记者:
去年以来,国内不少地区掀起了文旅热潮,内蒙古幅员辽阔、景点众多,大草原的辽阔壮美让人心驰神往,请问内蒙古在文旅资源开发和优化服务质量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吸引更多游客到内蒙古旅游?谢谢。
王莉霞:
这个问题请杨进同志回答。
杨进: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正如您所说,内蒙古幅员辽阔、景点众多,如果来到内蒙古旅游,能够看到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湿地、大沙漠,可以说内蒙古是自驾游的首选地、露营游的佳选地、度假游的必选地、康养游的优选地。
说自驾游的首选地,是因为我们为广大自驾爱好者打造了“醉美331”边境路、千里草原风景大道等12条精品自驾线路,开着自己的爱车,就可以看草原、穿林海、踏湿地、过沙漠,欣赏呼伦贝尔大草原、大兴安岭林海、额尔古纳湿地、巴丹吉林沙漠的壮美风光。同时,我们通过提升高速公路通行能力、打造高等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增加新能源车充电桩等方式,全力提升自驾游的体验。今年,我们联合高德地图打造了“一键游内蒙古”自驾旅游平台,为自驾游客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规划和路线设计。
说露营游的佳选地,我们有草原牧场、山地森林、沙漠绿洲、河湖峡谷,既是最佳露营地,也是游客最喜欢的“打卡地”。位于乌兰察布的乌兰哈达火山地质公园,被誉为天然的“火山博物馆”,完整的火山群镶嵌在广阔的草原上,独特的地貌如同置身于月球和火星。在这里露营,白天可以探索火山的神秘,晚上可以欣赏闪烁的繁星。
说度假游的必选地,我们的“天边草原”乌拉盖一碧万顷,人间胜景“九曲湾”溪流婉转,鄂尔多斯响沙湾神奇恢弘,骏马飞驰让人神往。还有刚刚被列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名录的阿尔山,风景这边独好,一年四季都很美,春有杜鹃漫山,夏有山峦叠翠,秋有层林尽染,冬有梦幻雪国。这里绿色植被率达到了9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以上,是当之无愧的天然大氧吧。
说康养游的优选地,内蒙古是逃离盛夏的避暑胜地。我们结合温泉疗养、沙疗沙浴、绿色食疗、蒙医药保健等资源,开发候鸟式的康养新模式。克什克腾旗夏天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仅21.3度,阿斯哈图“冰川石林”秀丽神奇,舒润温暖的热水镇温泉是康养身心的绝佳之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盛夏已至,我们在这里向全国的朋友们发出诚挚的邀请,我们在草原最美的季节备好美景、美食、美酒,等你共赴一场“我和草原的约定”。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了解到内蒙古先后多次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开通了民营企业服务专窗、民营企业服务热线等。请问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方面下一步有什么安排和具体举措?谢谢。
王莉霞:
这个问题请发改委龚明珠同志回答。
龚明珠: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去年内蒙古的民间投资同比增长了14.2%,增速是全国第一,税收总额是占全区的54%,贡献了90%以上的新增就业,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更加有效地统筹各个方面的力量,尽最大努力全方位服务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自治区是专门成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委员会,设立了重点民营企业党委和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为广大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服务上更有温度,实打实地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建设了“蒙企通”民营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开通重点民营企业服务专窗,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涉企服务部门全部进入这个平台受理解决企业的诉求,让企业“有处可诉”“有诉必解”。平台开设“反映问题”窗口,及时解决问题,“企业有困难,就上蒙企通”已经在内蒙古的企业中广泛流行开来。
在办事上更有速度,不再让“怎么办”“找谁办”“重复跑”“多次跑”成为企业的烦心事。我们化繁为简,将企业从开办到退出全过程涉及的关联性强、高频发生的事项进行系统集成,形成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同时推出了企业信息变更、信用修复等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套餐。
在支持上更有力度,使各项惠企政策直达快享,一一落实。近期,我们即将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把支持政策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着力破解民营企业反映比较集中的准入限制、融资难这些问题。同时通过开展诚信建设工程,让诚实守信的企业把“信用”“变现”、得到更多实惠,推出以信用评价为基准的“信易贷”。
现在,内蒙古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欢迎更多的企业到内蒙古投资兴业。谢谢!
光明日报记者:
内蒙古正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请问内蒙古的模范集中体现在哪方面?在促进民族团结上还有哪些做法?谢谢。
王莉霞:
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这位记者朋友问道,内蒙古的模范集中体现在哪方面,我想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模范就模范在听党的话上”。大家都知道,内蒙古是我们党最早建立党组织的民族地区,也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建立的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从1947年成立到今天,已经77年了,这77年来,内蒙古是在党中央的关怀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早在“一五”时期,国家就在内蒙古投资建厂、修铁路,大家熟悉的一机厂、二机厂以及大兴安岭森林工业基地就是在那个时期开工建设的。特别是在包钢建设中,全国8万多名专家和工人前来支援,仅用8个多月就建起了1号高炉,书写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
77年来,内蒙古各族人民始终念党好、感党恩,识大体、顾大局。我举个例子,上世纪60年代初,草原人民接纳了3000多名来自上海、江苏的孤儿,养育了这些“国家的孩子”,被称为“草原额吉”的都贵玛老人,一人就养育了28名孤儿,这就是广为流传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动人故事。这些“国家的孩子”在草原人民的养育下,有的成为了工程师,有的成为了医生、教师等等,在各行各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今他们已经年逾花甲,儿孙满堂、生活幸福。
我再举个例子,1958年,为了支持东风航天城的建设,额济纳旗三易旗址,把旗政府搬迁到140公里以外的地方,当地牧民群众让出了最好的牧场,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这就是“最好牧场为航天”的佳话。今天,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从这里升空,又在这里回家。还有“北疆楷模”尼玛老人,一家两代人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半个世纪守边护边,被称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内蒙古考察、五次参加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亲自为内蒙古工作把脉定向、指路引航,可以说内蒙古新时代的发展成就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指引下取得的。去年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首次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我们所有工作都向这条主线聚焦,都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出台了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28条具体措施,还颁布实施了促进条例,提出和打造了“北疆文化”品牌,并常态化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现在的内蒙古各民族亲如一家,无论是在农村牧区还是在城镇社区,大家都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
有句话,叫百闻不如一见,我在这里也特别诚挚地邀请各位朋友常到内蒙古走一走、看一看,祖国北疆的勃勃生机、日新月异一定会让您耳目一新,草原人民的真情柔情、热情豪情也一定会让您流连忘返。谢谢大家!
邢慧娜:
好,我们本场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我们四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再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