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社会

天水市秦州区:向“美”而行 绘就乡村幸福底色

 2024/06/19/ 08:29 来源:天水日报 记者 柴琪 张文都

秦州区:向“美”而行 绘就乡村幸福底色

  □新天水·天水日报记者 柴琪 张文都

  6月的天水,草木葱茏、繁花似锦。走进秦州区藉口镇缑家庄村,民居错落有致、道路平坦宽敞、环境干净整洁、产业生机盎然,微风轻拂翠柳,鸟雀戏水塘边,呈现出一幅和美乡村新气象。

  近年来,秦州区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产业支撑、示范引领、有效治理”的思路,以改善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全力“补短板、夯基础、锻长板、扬优势”,着力打造“形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人文美”“四美”融合的和美乡村,一幅“有产业、有颜值、有乡愁、有活力、有福祉”的和美乡村图景正在徐徐铺展。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关系到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关系到农村社会的文明和谐。”藉口镇缑家庄村支书缑存岱说,今年3月份,村上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开展扮靓乡村颜值的整治,水清、岸绿、景美的和美乡村实现了“外在美”与“内在美”双提质。

  一村之美,始于文明。建设和美乡村,既要外在美丽,又要内在充实。在杨家寺镇石马村新开张的“幸福食堂”里,村民们围坐在饭桌前,香喷喷的饭菜端上了餐桌,大家一边吃着可口的饭菜,一边聊着家常,食堂里一片欢声笑语。

  “我们开办‘幸福食堂’,就是解决村上‘一老一小’(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吃饭问题,为外出务工缺少劳动力的家庭送上一份暖心服务。”杨家寺镇石马村村支书马景刚说,今年端午节对外开放的“幸福食堂”,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和6岁以下儿童提供饭菜,70岁以上老人享受“幸福价”和“关爱价”,6岁以下儿童免费吃,“幸福食堂”很受村民欢迎。

  记者在石马村看到,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文化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民房鳞次栉比,群众利用闲暇时光,悠闲地或阅读、或三五成群坐话家常,尽情享受着乡村振兴发展的成果,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美景跃然眼前。

  村景焕发新颜,产业串珠连片,新风扑面而来……地处偏远山区的华岐镇文庄村,广袤的原野绿波荡漾,风景如画。在一片冬花种植基地,村民文茂生正在田间除草,望着连片种植的绿油油的冬花苗,他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村子变化太大了,泥巴路没了、老旱厕不见了,空气清新了,产业也兴旺了,村民和睦安宁,这日子真有奔头。”

  “和美乡村建设,不仅要环境整治上靓‘面子’,富民产业上稳‘根子’,更要在乡风文明上实‘里子’。”秦州区农业农村局现代农业中心主任马玉泉说,多年来,秦州区坚持以规划为统领、以产业为支撑、以治理为手段,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现乡村现代化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塑形铸魂的新发展。

  近年来,秦州区精心打造“一村一景”,整合各类资金1.05亿元,高标准打造省级示范镇1个、省级示范村12个、市级示范村26个,先后打造了李官湾花舞南山、苏湾民俗庄园等一批和美乡村。在产业赋能,做实做强“一村一业”基本盘中,相继培育了娘娘坝南峪大闸蟹养殖、汪川柏沟唐人神繁育猪场等一批“特而专”“细而精”的优势产业。

  一帧一画,充满诗意;一地一物,彰显和美。站在高质量发展崭新起点,秦州区打好产业“提质增效”牌、最美“生态宜居”牌、乡村“文明新风”牌、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牌,和美乡村在“秦州样板”建设中步履铿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