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科教

多重赋能 塑造育人新生态——甘肃省深化“双减”工作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2024/06/19/ 08:4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苏家英 通讯员 尹晓军 郑芃生

多重赋能 塑造育人新生态

——我省深化“双减”工作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敦煌市南街小学飞天舞社团老师指导学生练习舞蹈。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张学军

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科学教师指导学生比赛。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尹晓军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通讯员 尹晓军 郑芃生

  “双减”工作实施以来,我省将提供优质基础教育列为为民办实事之首,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着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塑造良好教育生态,课后服务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有需求学生全覆盖,实现了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

  深耕课改 课堂“好玩”又有料

  “我们一起来体会,课文是如何把‘盼’这一心理活动写具体、写生动的。”在兰州市七里河区王家堡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上,教师师作东用一张“学习清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把握《盼》这篇文章的重点内容。

  课堂上,他鼓励学生6个人一组自由讨论、大胆发言,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学生很快掌握了新课文的生字生词、写作手法和阅读技巧。课后,学生兴奋地说:“这样的课堂‘好玩’,又收获了新知识。”

  课堂教学提质增效,是“双减”行稳致远的“保障线”。近年来,省教育厅联合19个部门建立甘肃省“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聚焦校内“三个提高”等重点环节,狠抓“双减”工作落实,各学校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优化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陇西县聚焦课堂教学,构建“轻负高质”新课堂,强化作业管理,建立健全教学监督机制,并按照“一片一案”原则,因地制宜开展片区优质课评选、校本教研等“教学大比武、岗位大练兵”活动,切实提高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记者在高台县董振堂红军小学举办的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中看到,参赛学生用流畅的英语,围绕参赛话题展开阐述,或慷慨激昂,或娓娓道来……精彩的演讲赢得了评委教师的频繁“点赞”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个人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轮流主讲、教师评价点拨……这样“好玩”的课堂激起了教学的“浪花朵朵”。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小学校长张莹深有感触地说:“‘双减’政策落地的根本之策,是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向课堂要效率,把知识消化在课堂之内,真正做到学生作业减量提质。”

  优化设计 作业有趣也有益

  作业是连接课堂和学生的重要桥梁,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地,作业也在悄悄“变脸”。走进庆阳市西峰区北街实验学校,每天下午,各学科任课教师面批、面改、当面辅导学生作业,对有疑问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即可投入到自己喜欢的课后服务活动中。

  “以前,孩子每天放学后还要继续做作业。现在好了,作业在校内已基本完成,回家后孩子就看看课外书,做做自己喜欢的事。”对于这样的变化,学生家长吴林很是欣喜。

  近年来,庆阳市开发了作业管理平台,各学校借助该平台,在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减少学生书面作业总量上下功夫,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把重点放在提高作业质量上。这个作业管理平台,还被教育部作为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作业管理的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小学,每天都有作业设计与管理交流活动,实现了作业校本化。“我们结合各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分层作业,实行作业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杜绝了机械性、重复性、无效性作业。”校长袁静说。

  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易拉罐、废纸盒,经过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变成了创意新颖、富有个性的手工艺品……白银市白银区第十一小学的“创设、创意、创想”特色作业展评,吸引了不少师生驻足观看。

  现在,设计实践作业、绘本作业、探究作业、团队作业、跨界作业等既“有趣”又有益的创意性作业“遍地开花”;县校级作业设计、优秀作业评选与展示交流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不仅提高了作业设计质量,也为孩子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扩容服务 童年美好且欢快

  每天下午的课后延时服务,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小学三年级(2)班学生张贺涵十分期待:“写完作业,就可以和小伙伴一起练呼吸和发音,我希望以后能做一名主持人。”除了参加学校的播音主持社团,她还喜欢在厨艺社团“一展身手”。

  这得益于该校推行的“3+X”课后服务模式,学生们可以在完成作业、“拾遗补缺”后,选择参加32个音体美兴趣社团。“全校师生100%参与到课后服务中,‘课程+X’即‘作业辅导+多彩社团’,‘场地+X’即‘班级教室+社团场地’,‘师资+X’即‘校内教师+外聘专家’,全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课后延时服务。”校长袁静说。

  近年来,我省研究制定省级课后服务指导意见,指导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多样化设置体育、艺术、劳动、阅读、科创等课后服务项目,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持续推进课后服务全覆盖、提品质。

  截至目前,全省开展课后服务学校比例、课后服务时间达标率均为100%,学生参加率达94.31%。同时,构建科普、体育资源共建共享和家校社联动的课后服务支持体系,加强与省体育局、省科协、省妇联等部门衔接,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

  此外,我省持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指导推进4个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区、28个科学教育实验校和6个国家级中小学人工智能基地建设;聘任科研院所、高校、场馆、科创企业等1027名科学类人才担任科学副校长;实施中小学“人工智能+科学教育”专项行动,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科学教育全过程、全环节深度融合。

  “我们和西北民族大学深度合作,以‘大手拉小手’的形式,动员大学的各个社团为我们学校的课外活动助力添彩,还组织学生走进大学校园参观实验室或场馆等,让他们多走多看多实践。”兰州市城关区西北新村小学校长魏彩霞说。

  落实“双减”,重点在校内,难点在校外。三年来,全省校外培训明显“降温”,校内服务有效提升,学生和家长总体负担逐步减轻。省委政研室专题调研显示,全省校长、教师、家长的“双减”支持率,家长、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满意率以及认为作业负担明显减轻的比例大幅提升,“双减”工作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