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法治

杜静遥:“天平”戴胸前 群众装心间

 2024/06/20/ 08:36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石丹丹 牛巧丽

杜静遥 “天平”戴胸前 群众装心间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石丹丹 牛巧丽

  不久前,庆阳市环县人民法院木钵人民法庭副庭长、一级法官杜静遥和同事们带着两捆铁丝网来到环县曲子镇宋家塬村的当事人家中。

  正当村民们疑惑时,只见他们挖坑的挖坑,拉网的拉网……很快就协助双方当事人按照调解协议分好了羊圈。

  原告、被告是同胞兄弟且相邻而居,原告及其家人常年外出务工,2021年原告携家人回到老家后,发现被告将羊圈建在了自家门前的空地上,影响了日常生活,经原告再三要求被告坚决不予拆除。

  这是杜静遥一行第4次来到当事人家里,通过协调化解,最终原告、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场履行。土地分开了,亲情也得以弥合。

  像这样,带上案卷去到当事人家里巡回审理案件,是杜静遥的工作日常。

  “从2019年开始,每个月我们都会专门抽出一周左右时间外出办案。”杜静遥告诉记者,环县地处黄土高原边缘,群山环绕、沟壑纵横,人们居住分散,经常遇到当事人难寻、难以送达、当事人难以出庭等情况。对此,他带上法官助理、书记员,采取巡回审理的方式,深入当事人家中。

  在村委会,在群众家里,在田间地头,矛盾发生在哪里,法庭就设在哪里,一枚国徽、一条横幅、几张桌椅,群众三五落座,既有法官说法,又有乡亲们说情讲理,矛盾往往在交谈沟通中就得到了化解。

  杜静遥告诉记者:“很多矛盾纠纷,只有到现场与当事人接触了,实地勘察走访后,才能更快找准症结所在。”

  “去到当事人家里,就好像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杜静遥带着这种感情,坚持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一方面解决了当事人躲避应诉、消极应诉的问题,另一方面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掌握了案件的第一手资料,能够公正审理案件,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

  群众工作无小事,家庭矛盾、邻里关系、土地纠纷……杜静遥始终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的原则,经常用“巡回+调解+执行”的方式办案。

  在巡回审理过程中,他都会尽最大努力去调解,调解不了的便在当地开庭审理,请来村委会干部和群众,采用“法官说法,群众说情说理”,依法作出判决,真正做到息诉、服判、人和。

  巡回审理既是便民利民的重要举措,也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

  “杜法官,我还有个问题怎么解决?”

  “法院是怎么受理案件的,我有个案子想起诉不知道怎么办。”

  ……

  一场庭审结束后,旁听群众纷纷向法官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杜静遥针对他们的问题耐心细致解疑释惑,并普及法律知识,积极引导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在深入当事人家里审理案件的同时,只要了解到同村的其他矛盾纠纷,我们就会主动上门调解。”杜静遥说,巡回审理过程中也做深做实了诉源治理工作,近两年,木钵法庭辖区相邻矛盾纠纷、家庭矛盾纠纷案件数明显下降。

  从办公室职员、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到现在的法官,从协助办案到独立办案,12年来,杜静遥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宗旨,深入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

  杜静遥走遍了环县的251个行政村,特别是到木钵法庭工作后,他更是把走访了解群众作为“第一本作业”认真完成,辖区内的1.9万多户群众,大多数家里他都去过,一些群众家里他可能走了好几趟,甚至十多趟。

  在杜静遥和同事们的努力下,木钵人民法庭连续四年被庆阳市中院评为“优秀人民法庭”,他也被评为第三届甘肃省审判业务专家。

  “天平”戴胸前,百姓装心间。“真正贴近人民群众,既能提升调解和审判的工作质效,也能让群众明白司法不是‘冷冰冰’的法条,而是切实可感的公平正义。”杜静遥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