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甘肃  >  甘肃播报  >  经济

“链”出新“金”彩——金昌市高质量培育提升“2+4”现代化产业集群综述

 2024/06/20/ 15:18 来源:金昌日报 记者莫亚红

“链”出新“金”彩

——金昌市高质量培育提升“2+4”现代化产业集群综述

  记者莫亚红

  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我市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立足金川集团这个链主龙头企业,全力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2个千亿,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4个百亿”的“2+4”现代化产业集群。

  我市坚持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悉心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千亿产业,重点发展金属纳米粉体、高温合金、耐蚀合金、铜加工产品、海绵钛及钛合金等重点产业链,研发高温合金、高纯金属、功能性材料、3D打印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推动产业结构更新、发展模式更绿、经济质量更优。

  “链长制”高位推动、重点项目引育培优、主动服务解忧排难、产业集群协同发力……金昌正以产业链为关键抓手,夯实基础、串点成链。如今,条条产业链不断壮大,迸发出新的活力和动能,“链”出高质量发展的新“金”彩。

  “链”上引育 “链”动齐发力

  盛夏6月,从无人机航拍的视角鸟瞰金昌国家级经开区,72平方公里的园区尽收眼底,一片生机勃勃。

  金昌经开区紧紧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电池、化工循环、数字经济、资源综合利用等主导产业,招引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在“短链”上延长、“断链”上连通、“细链”上增粗、“弱链”上变强,“链”动发力。

  作为链主企业的金川集团拥有丰富且充足的二次资源,吸引着各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来到金昌投资开发。落户经开区的金昌高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以金川集团的镍阳极泥及金昌市内企业的含铜含镍固危废为原料,回收有价金属。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个投资额达20亿元的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群。

  “这里产业链完备、科研力量雄厚。后续高能环境还会有更多新企业落地金昌,在金昌市打造高能环境的主要核心产区。”金昌高能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熊峰说,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将乘势而上,推进产业绿色升级。

  “链”上企业自身不断升级的同时,也在赋能其他企业实现共赢。

  在甘肃金宏翔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一条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一道道复杂工序有条不紊进行,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公司生产的圆柱锂离子电池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诸多在“链”企业的发展突破彰显着金昌产业链向高端迈进的良好势头。市工信局最新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市实施产业链重点项目594个,总投资3023亿元,全市产业类投资占固投比重达80%以上。 在重点产业链的“引力”下,投资1.8亿元的综合利用佰利联工业废液废渣资源项目“短链”延长;投资1亿元的5500吨碳酸锂项目“断链”连通;投资25亿元的30万吨/年工业废盐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和投资5亿元的年产21000吨导电浆料及200吨石墨烯项目“细链”增粗;引进投资5.2亿元的年处理600万吨镍铜冶炼尾渣项目和投资3.5亿元的年处理回收10万吨化工废液及年产10万吨不饱和聚树脂项目,优势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有力示范带动。 “依托金川集团公司这个最大‘链主’,金昌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市企融合一体化发展,链主企业引领、带动链上企业协同发展,开展内外合作,全市80%以上产业链项目围绕链主企业布局建设。”金昌市发改委主任陈军说。

  “链”上培优 成“链”同发展 

  从笨重的铜材,到超大超厚铜镍合金管应用于航母,从攻克4N5无氧铜板带材,到解决医用重离子加速器关键部件用材依赖进口的难题,从手撕铜量产到广泛应用在汽车电池负极作为转接片。从铜板到铜带,铜的变身之旅,在电子、半导体、精密仪器等领域提高了国家铜合金材料自主保障能力的同时,以电子材料为主、电工材料为补充的铜深加工产业集群聚集形成,带动金昌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金昌新材料产业跑出“加速度”。 金川集团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推动镍钴向动力电池材料转型、镍铜合金和贵金属向精深加工升级,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和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链,2023年,电池材料和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产业产值达到677.4亿元,占全集团的26.8%。

  目前,金川集团30%的镍、60%的钴用于生产动力电池材料,70%的银、30%的铂族金属和45%的铜实现深加工,成为新材料系列化产品。打造以电子材料为主、电工材料为补充的铜深加工。

  2023年3月,总投资12亿元的金川集团年产40万吨智能铜电解项目落户河西堡工业园区,项目建成后将持续提升金川铜产业在国内铜冶炼行业中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项目达产后可新增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时,该项目与河西堡工业园区下游耗酸、耗气化工项目毗邻建设,将成为园区做大做长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产业链的“强大引擎”。

  2023年金川集团公司金泥氨碱源公司2023年新建的新型复合肥项目落户河西堡工业园区,今年3月,“金川牌”复合肥产品正式试产,项目不仅盘活了河西堡工业园相关企业资产,还吸引了更多氨碱企业入驻园区,形成了稳定的协同产业生态圈。

  金昌丰富的“三酸两碱”、各类工业气体、工业盐资源成为甘肃贝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速落户河西堡工业园的原动力,公司建设22000吨化学农药及5000吨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线,产品涵盖高效低毒的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及相关中间体等。

  如今,在“主链”引领下,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等优势集群不断聚集。河西堡工业园先后引进联凯、克胜阡耘等为代表的化工企业,发展精细化工产业链,聚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2024年,园区“2+4”产业链预计实现产值206亿元。

  成龙配套、成链成群、协同发力。我市坚持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实施总投资411.1亿元的新改扩项目150余项,深入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省级创新型企业双倍增计划,累计培育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

  “链上”服务 “链”发力创新

  “链”上企业快速发展、产业集群加速成长,背后是领导“挂帅”、高位协调的“链长制”工作机制,是我市各部门主动服务与创新求变的精气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产业赋能行动,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专班制、链主企业制等“七项机制”,实行工业专班、领导干部包联企业和“六必访”等制度,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由市委、市政府、金川集团公司主要领导任产业链链长,强化政策研究制定,加强要素统筹调度,设立10亿元镍都产业投资基金、3000万元企业应急周转金、3000万元融资担保风险补偿金,出台支持新能源电池、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政策。

  金昌国家级经开区作为创新资源集聚、自主知识产权涌现的“新高地”之一,拥有不少起步初创的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往往面临着前期资金投入较高、缺乏融资渠道等诸多挑战,如何评估把控企业风险也是金融机构的一大难题。

  位于金昌经开区的甘肃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是我市的一家重点招商引资企业。18GWh磷酸铁锂电池项目预计2024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聚集效应规模300亿元。

  “之前企业靠自身渠道寻找融资难度相对更高,也花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甘肃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哈国斌说:“金昌农商银行去年3月给我们发放的3.5亿元贷款,对于我们2GWh储能项目的顺利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贷款期限长,缓解了我们的还款压力,保障了公司现金流的周转。”

  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抵押物不足、科技创新能力难以量化识别等问题,金昌市科技局专门联合合作银行推出了金融产品“科创贷”,帮企业纾难解困。

  “我们推出‘科创贷’,主要是以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成果作为评判标准,可以减少传统财务指标对融资授信额度的影响,降低了科创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门槛。”中国工商银行金昌分行行长谢慧斌介绍,目前已累计为全市11家科创企业发放贷款5.76亿元,并与4家科创企业签订了12.9亿元项目贷款协议。

  企业发展有了“源头活水”,惠企服务也有了“桥梁纽带”。

  尊商、重商、亲商、爱商,一直是金昌的优良传统。2023年,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金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提请设立“金昌企业家日”的议案》,将每年10月19日设立为“金昌企业家日”,让全社会在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同时,也让企业家切实体会到贴心服务与便利。

  我市建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召集人的政企沟通交流联席会议制度,按季度开展政企沟通交流活动,面对面交流,让政策直达、民意直通,及时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堵心事”,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组建成立市工信局“店小二”党员服务团队——镍都工业企业服务团,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逐一明确责任单位、办理时限,形成问题清单,第一时间交办至相关部门单位,累计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534个,使“企业点题、部门答卷”常态化、制度化。

  通过政企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优化营商环境、惠企服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企业家一致欢迎和好评,成为服务企业的重要载体。

  为帮助企业在金昌更好展业,我市各部门也不断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为加快项目落地,金昌将“2+4”现代化产业体系划分为21个细分链条,组建21个工作专班,实行“一产业一专班”“一项目一专员”服务机制,从项目谋划、线索、签约、落地到竣工投产一抓到底,确保招商引资项目早落地、早建成、早运行、早见效。

  在甘肃金宏翔新能源有限公司全自动生产线上,一节节型号为18650的锂离子电池经过辊压、分切、卷绕、注液等10多道工序后,顺利生产下线。

  “我们看准金昌一流的营商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在这里投资建设了日产25万只锂离子电池项目。金昌上下游产业链完备,生产电池的75%的原材料实现本地供应,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公司技术研发部部长凌安璋说:“在公司落地两年多的时间里,金昌市各级各部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及优惠政策。我为金昌市的营商环境点赞。”

  我市紧盯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实施包联服务、入企服务,由发改、工信、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成立产业链专班,制定实施方案和年度行动计划,分产业链绘制图谱,搭建“政银企担”融资对接平台,更新推介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供需清单,“一企一策”解决上下游企业原料供应、水电气、土地、人才等方面诉求500余项。在相关部门的扶持下,21个细分链条不断延伸和壮大的产业链,正成为“金昌制造”的重要引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