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关系办理入学?甘肃公安:不要抱有幻想
每日甘肃网6月21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近日,兰州市公安局安宁分局接到群众报案,反映一位“能人”庞某可以帮助学生“办理入学”,还能协调单位“安排工作”,但在收取了“活动经费”之后,就人间蒸发。6月19日,省公安厅曝光庞某诈骗行为细节,提醒广大市民群众,在解决问题或表达诉求时,务必走合法、正规途径,不要寄希望于托关系、走后门,警惕“请托办事”型诈骗套路。据悉,报案群众都是为了孩子上学、工作就业向庞某求助。可无一例外的是,庞某在收取“活动经费”后,就开始装聋作哑、借口推辞,直到最后人间蒸发。办案民警很快抓获庞某,通过细致审讯和深挖,民警发现庞某行骗作案多达30余起,诈骗金额高达500余万元!
案例一:入职某医院诈骗案
手段:装腔作势、欲擒故纵
庞某张口就问学历、问意向,显得胸有成竹、十拿九稳,给受害人一种“能”的感觉、“稳”的姿态,随后商定报价还 “打折”“按比例支付”,给受害人以“事成之后全款结算”的错觉。受害人上当受骗后,出于“办成事”的焦急心理,将“办事经费”一笔笔转给庞某,而当受害人询问“办事进度”时,庞某居然抛出了热点话题“医疗反腐”,着实装模作样把戏演到了极致。
案例二:入职某集团诈骗案
手段:滥竽充数、百般推脱
庞某欺骗未能通过面试的求职者,告知其只要自己“运作”,就可以“加试”,等通知上班,并向受害人发送了面试“试题”。此时受害人表示,同一批参加考试的其他求职者已经上班。为了稳住受害人,庞某编造发送虚假入职信息,被受害人发现与自己的意愿不符,庞某推说可以“先入职、后调动”,随后向受害人表示办理的最终结果还要看用人单位,极尽推脱之事。
案例三:入职某公司诈骗案
手段:花言巧语、诱你深信
庞某为了成功行骗,自然也花了不少工夫,对招聘考试信息有一定的掌握,目的就在于借助考试信息编织谎言,同时“套近乎”刻意提出“我们这些关系户”等语句,让受害人信以为真。受害的求职者通常都十分关注自己求职的限制条件,比如专业、年龄等,而庞某也准确切入这些关键点,给出明显模棱两可的解读,受害人出于迫切想要入职的心理,盲目轻信导致被骗。
案例四:小学生入学诈骗案
手段:逾规越矩、大包大揽
庞某在面对受害人提出的小学生入学登记流程时,居然表示必填项目可以不填,仅仅要求发送简单的信息就可以“办理”报名登记,收钱之后还不忘“提醒”受害人“会有人联系”。像这样明显不符合教育部门入学要求的操作,在庞某的满口答应下,变成了受害人寄予希望的“捷径”,而最终的结果只有一种:受害人不仅损失了钱财,还丧失了孩子就学的机会。
案例五:在校生转学诈骗案
手段:急于求财、贪得无厌
庞某的目的与天下所有的骗子都一样——受害人兜里的钱。当庞某感觉受害人还在犹豫或举棋不定时,就会主动关心问候,看似热心帮忙,实则急不可耐、等钱入账。当然,收钱之后还假惺惺地承诺:“全额退,无条件退”。而此时的受害人,浑然不知自己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骗子身上,不仅孩子没法转学,家中积蓄也被骗走。
甘肃公安提示:眼下正值毕业季、入学季,不少诈骗分子企图利用老百姓“找熟人好办事”的心理,针对子女上学、工作入职等“心尖上”的问题实施诈骗犯罪活动。一旦遇到此类情况,千万不要心存侥幸、抱有幻想。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梦圆 见习记者 颜维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3年11月14日女子遭遇电信诈骗 社区民警上门及时阻止她被诈骗
- 2023年11月06日甘肃公安提醒:警惕“提前还贷”诈骗陷阱
- 2023年11月01日甘谷一男子冒充“富二代”诈骗落法网
- 2023年08月25日开学在即 兰州公安发布新生防诈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