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革”服务“大民生”
——定西市创新实施200多项“微改革”为群众解决实际难题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杨唯伟 通讯员 白文科
洗菜、切菜、烫菜、发酵、打包装袋……时下,走进位于陇西县巩昌镇河那坡村的甘肃陇之味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浆水生产线一片繁忙。“以前在外地打工,后来通过村里的劳务专干知道公司的招工信息,在这里务工离家近、收入也不错,平均每月都超过了5000元。”员工许凤娟告诉记者。
近年来,定西市紧紧围绕解决群众“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两个突出难题,探索推行“就业专干+网格员+信息员+联络员”大就业服务模式。
得益于这样的“微改革”,不少群众实现了稳定就业。2023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帮助5331名失业人员和2583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定西市聚焦破解民生领域突出问题,近年来创新实施200多项“微改革”解决实际难题,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创新成果转化率达70%以上,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红利。
坚持问题导向,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改革的出发点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改革就是要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哪里出现新问题,改革就跟进到哪里。”定西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近年来,定西市聚焦部分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民生问题,着力以“微改革”解决民生问题。
创新构建“乡有农机合作社、村有农机服务队、社有农机专业户”的全覆盖、立体式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农业生产模式。临洮县生产、供销、金融“三位一体”综合改革获评“2023年中国优质民生工程”。
围绕解决群众“就业难”、企业“招工难”,创新推行“就业专干+网格员+信息员+联络员”就业服务模式,近三年帮助4.5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增收。
探索建立“群众投诉举报生态环保问题源头治理机制”,开通市级监督举报电话,建立生态环保信访问题办理“绿色通道”,充分畅通民情解决民忧,信访问题办理社会满意度达94.3%。
坚持民生优先,群众的获得感就是改革的落脚点
定西市上下围绕教育、医疗、困难群体救助、“一老一少”关爱等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创新建立多部门联动协作机制,充分凝聚追赶发展合力:
深化全市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创新“集团化”办学模式,破解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受益家庭达42.1万个;
遴选通渭县人民医院等一批全市医养结合试点单位,鼓励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就诊绿色通道,探索形成食养、药养、文养等中医药特色养生、养老模式,提升医养保健服务水平;
围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与北京协和医院等医疗机构协作,共建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围绕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构建“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模式,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推动社会治理资源集约高效,2023年全市平安建设综合水平位居全省第二。
坚持着眼长远,群众的关注点就是改革的着眼点
如何用改革的办法,推动政府、社会、市场等多主体有效联动,充分调动群众、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面对这一难题,定西市持续释放改革活力:
聚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构建黄河流域山地丘陵沟壑区生态治理体系,着力打造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实践模式获评“中国改革2023年度典型案例”;
在全省率先成立应急管理委员会,全市各领域应急协调能力大幅增强,“巉口模式”得到省应急管理厅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着眼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机制,在安定区、陇西县、临洮县开展“示范社区(小区)”培育创建,实现了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围绕健全抓落实工作机制,创新建立党政履责一体化督考机制,通过可视化、指标化、板块化调度推进追赶发展任务,经验做法获评“中国地方改革十大案例”。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4年06月11日兰州新区:31项改革举措力推“高效办成一件事”
- 2024年05月14日嘉峪关市积极稳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 2024年04月12日酒泉市推行“一件事”集成改革 全力打造政务服务升级版
- 2024年03月21日张掖“接诉即办”改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